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梦想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688857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梦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梦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梦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梦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梦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为我心中有一个梦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心中有个梦想 发掘课程资源,立足校本研修梦想,是理想,是目标,是动力,是前进的方向。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有了干劲儿,有了追求。2014年,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在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上提出三点要求,永远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永远做一个善良的人,永远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每个人都应有梦想,尤其是我们教师。教师没有梦想,怎么让学生有梦想?一、 动心苦苦思索和探寻 我校是一所镇级中学,地处农村。95年建校时,有学生400余人,七、八、九三个学年都是双班(六三制)。如今,学额逐渐减少,学校已经成为100余人的“微中学”。刚当教师时,我的想法是“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于是,我从没间断对知识的学习。

2、85年,通过“内招”考上阿城市范,87在县教委刚考完教育学、心理学中师毕业试,就报了省自考。二年获中文大专毕业文凭。新世纪之初又拿下省自考中文本科毕业文凭。这时,我有些踌躇满志我可以做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了!二十年来,我经历和见证了一届届学生参加中考的前前后后。十年前(95年到05年),四个村级小学六年级学生共有100来人,进入我校分两个班级。两年过后,尤其到初三下学期,学生不断辍学,能报名参加中考的也就三十人多人。这三十多人能考上重中的一两个或两三个,能考上普中的十个左右(包括拿“议价费”择校费)。可见大多数学生读不到高中。这个时期大学开始“扩招”,学生的分数,学校的升学率,让社会、家长、学生

3、,包括学校和老师“奉若神明,顶礼膜拜”。这时,女儿正在读初中。当时,我既是女儿的老师,又是女儿的家长。在这种应试教育甚嚣尘上的大环境中,我开始焦虑,甚至恐慌我变成了被应试教育异化了的家长、教师。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给孩子施加压力,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讽刺、挖苦、使性子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产生了逆反心理。许多老师认为,一所学校,没有教学质量就什么也不是。学校有压力,老师有压力,学生和家长都有压力。在中考前几个月的模拟考试中,我发现有的老师阅卷干脆就批前十名学生的试卷,后边的干脆放弃了。学习成绩不好,让学生失去了快乐,觉得整个人生都黑暗。女儿在中考中的失利,让我流泪了。这是

4、我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我开始苦苦思索: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出了问题?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育是为每个学生服务还是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老一辈教育家傅国涌说,中学自身需有清楚的定位,它不是通往大学输送带上的一个机械环节,不是大学的预备学校,不是大学生产生的流水线,而是应有自己的基本的独立价值。比如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得到陶冶,知识得到训练,视野得以开拓,即使不再升学,作为一个人,它的文明素养,他对世界的认知,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能在这个阶段初步得以形成。 他还说,一个人一旦错过了中学时光,要想再补救,确实就有点晚了。一个老师,一所中学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在人格、精神的影响,就不可能是好老师、好中学,

5、无论创造多高的升学率。 多年来,我一直不能释怀的是,孩子考不上学,孩子的梦想就被埋葬了吗?无论当时还是当下,教育研究分数的人多,关注教育的少。因为我目睹了学生在中、高考中的成功和败绩,零距离感触到了学生参加中、高考的心路变化。我对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多了一份关注和理解,我认为学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从那时起,我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梦想:一定要做最努力的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 二、动脑刻苦钻研教和学 新世纪之初,启动了新课改。新课标代替了原来的教学大纲,思想品德教材代替了原来的老教材社会发展常识、青少年修养。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教

6、师角色的转变,多元评价理论等铺天盖地而来,我一时不知所措。 思品课是小科,在中考中分值占30分,近年仅占10分。学生不重视。这是实施教学困难的外在原因。“满堂灌”、“填鸭式”教法一旦形成了定势,想一下改掉谈何容易。我的课上得像一杯白开水,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尽管我课前做了精心备课,课上讲得唾沫星四溅,而学生还是昏昏欲睡。我感到很委屈:老师是知识的化身,知识多就能教好学。多年的想法怎么现在不灵验了?教了二十多年的课现在怎么不会教了?是我的知识不够用呢?还是我努力的不够呢?我不停地追问着我如果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思考题”的形式全都背下来,一定会效果更好。我于是把“题”抄在八公分宽、四十公

7、分长的纸条上,字迹如小米粒,一本书抄写14条。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背。 终于有一天,一本书的“题”全部背了下来。我在课堂上“炫耀”一番,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厉害”。可是学生面无表情像一池春水,波澜不惊。我顿时傻眼了概念、原理、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怎么就 正在我困惑、迷茫、痛苦无法破解“低效”教学的时候,县教委相继下发了8本“白皮书”,8本“绿皮书”。尤其是2004年下发的10本书“新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系列丛书”,这对经历转型之痛的一线教师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我捧着这些书,爱不释手。 2005年,我又读到了县教委下发的新课程怎样教上下册。两年读了三遍,而且一发而不可收。这个时候

8、,我又多了一个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日积月累,读书笔记至此逾五十余万字。我的课堂悄悄地在变由单向度的传授,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 笑声、掌声经常从我的课堂响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的发。我的教学总体思路是“主题话题问题生发(多元化、个性化解读)拓展迁移”。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一个“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精神”(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三个意识”(自我意识,公民意识和全球意识),把学生的幸福人生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课前“做足预设”。“终生备一课”,不断修正、完善、细化,“常教常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

9、育理念,创设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让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对孩子一生负责。 教学中把握“学情”很重要,首先要了解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心理困惑、亲子之间的矛盾,同伴之间的关系紧张,特别是对异性之间格外好奇,还要考虑网络的负面信息,社会分配不公,诚信的缺失,贪腐的存在等不利因素 教学中还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特点:典型案例、道理陈述、照片、漫画、谚语、名言警句、相关链接等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品德课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兼容性。课堂“生成”性强,如“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给“案例”教学带来充分展示的空间。用好“案例”要提炼观点。“案例”的观点和教材的观点要吻合。

10、“案例”来自剪下来报纸,来自网络下载,来自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学生本身学生在“案例”中,寻找做人的真谛;在“案例”中,发现智慧的灵光;在“案例”中,感悟知识的韵味;在“案例”中,陶冶性情,接受灵魂的洗涤 “案例教学”成了我教学的主色调。创新教学是我的教学风格,不求完美,只求突破。“慈心生出慧眼来”。前几天,我在乒乓球室打球,门半开着,七年级刘艺爽同学经过,轻轻地把门关好,然后不声不响地离开。我在思品课上表扬了她,这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刹那间收藏”。同情弱者,关注“问题学生”是我教学的又一个特色。因为“弱者”更容易受到身边乃至外界的干扰和侵犯。我的课堂,把更多

11、的选择和机会留给他们。这样也就更能彰显教育的公平和正义。肖川老师说:“真正的教育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思品教师要善于扑捉课堂上的“随机事件”,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课堂会因“意外”而精彩,因多元而丰厚。不久前,我在七年级课上,列举了三国演义“关公大意失荆州”的案例,学生顺便问我,三国武功最高的是哪位大将,一个学生替我回答道“吕布”。一个女生说:“吕布好色”。我说,“尽管吕布中了王允连环计(美人计),抱得美人归,不能因此说他好色。你有证据吗?”这个女生说,“老师,我会拿书给你看的。”在我的印象中,书中没有体现吕布是这种人,只是说他有勇无谋,忘恩负义第二天,这个学生真的把原著拿

12、来了,并且从书中找到这样一句话:“董卓、吕布皆好色之徒”。我立即向这个学生道歉,大家立刻给我们师生二人鼓掌。老师是学生中平等的首席。十年前,我在邮局订了一本杂志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内涵有一定的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践和创新。这和思想品德课的体验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是相互切合的。“素质教育”与重视“教学质量”并行不悖。搞“素质教育”绕不开“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里有个“质”的问题。2004年,我任初三思品教师,学生中考政治成绩,在全县32

13、所中学中排名第九。05年,中考政治成绩在全县排名地六。06年,在全县排名第四,07年,在全县排名第二2014年,政治中考成绩,全班学生均得了满分。2014年秋,我把七、八、九三个学年前几年出版的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找齐,从封底取出光盘,一共十张。一个人“观课”,一天一个光盘。十天下来,听课笔记写的满满,夸张地说,我的收获也是满满。不能“走出去”,就“请进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成绩,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心与心的碰撞。06年,我曾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多次“心理测试”和“学习能力测试”,发现不会学习和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约占30%,甚至一半。于是,我把自己积累有关“学习方法”的

14、剪报粘在绳子上,然后挂在班级,让学生欣赏、借鉴。同年,我还在两个班级开展“成长对话”。要求学生用大笔记本,不写名姓,做个自己能记住的记号,定期交到我手,展开文字交流。学生敞开心扉,袒露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谈学习问题的,有谈家庭暴力的,有谈老师或同学之间交往问题的,有谈感情问题(喜欢上了班级)的这是一个师生互相倾听内心深处发声的过程。我的一篇“教学随笔”用心灵聊天就是这时投到黑龙江教育杂志上发表的。这个活动坚持了三年。三、动手,不断挖掘和积累 新课标倡导对新课程的“二度开发”,以教材为载体,“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

15、施教学”。 “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顾明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生动、鲜活的“案例”感兴趣,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案例教学”方面有所建构。 我开始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包”。学校每年都订阅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等。老师们读完,我就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剪下来,收藏好。如此,渐渐养成了“剪报”习惯。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剪下来的报纸摞起来有二尺多高。后来我把一部分“剪报”,分类装订,并且编上目录,便于查阅。有“教育”、“生活”、“网络”、“社会与反腐”、“社会奇文”、“体育”、“高职”、“世界”(和平、战乱、贫穷、灾害及就业)、“照片与绘画”、“伟人风范与战争年代”、“动植物与环境”等几大类。如,讲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的第二框“我爱我家”,我先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案例”,同时,我也在准备“案例”。我在自己的“资源包”中信手拈来,课堂上和大家一块交流分享。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