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68549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语文年级八年课题湖心亭看雪课型新授课课时2授课时间201111.15总计第(2 )课时目标要求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教学手段朗读法、讨论法学生出席全部出席板书板画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痴行” 清高孤傲 “痴景” 痴迷自然 “痴遇” 思恋故国 教学反思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

2、用纸(正页)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一、 情景导入大家知道,学习语文有一大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今天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幅图片,大家看一看这是哪里?(播放图片) 同学们,你们猜到这是哪了吗?(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啊? 宋代诗人苏轼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美丽。 可是

3、西湖当地人却说:“晴天的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不如雪天的西湖。”银装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随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一起到湖心亭去看雪。 这样一个看上去几乎一事无成的人,他却能身兼诸君之长,成为了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这个人就是张岱。有人说,没有看过西湖冬景的人,看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够了,也有人说,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百读不厌,诵读之,品味之,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张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名篇湖心亭看雪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 检查预习 1、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2、解释画线词语在

4、文中的意思。(1)与絮一小舟( 通“桡”,撑(船) (2)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 (3)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4)余舟一芥( 小草,形容细微的事物) 三、交代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2、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3、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深层次的“痴”。 四、整体感知 (一)寻文眼 1、朗读课文,寻文眼(一名学生配背景音乐朗读) 师:诗人卞之琳有一首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此刻,张岱来到湖心亭。湖心亭在哪里? 在

5、西湖,在张岱的记忆中,在张岱的梦中这是一个只属于张岱的西湖。下面我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我们一起去品味冬季西湖的美。其他同学思考: 思考:(1)、在文中找一个最能评价张岱的句子?用一个字是哪一个?( 板书:“痴”)“痴”有四种义项,文中应取第二种义项“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的时候,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说明他痴迷于山水之乐。(2)、作者为了去看雪景有哪些“痴”举? 明确:天寒地冻、三更半夜一个人出去看雪。 分析:“痴”行A、“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

6、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这有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一“痴”。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从那种感觉来写的?(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大雪后西湖空旷、冷寂的景象。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是日更定”指晚上8点左右。说明是晚上去赏雪,赏景向来都应是白天,晚上去赏的还没听说过。二“痴” 怎么去的呢?“与绕一小舟,拥毳衣炉火”这里借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C、“独往湖心亭看雪”这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去看的雪。“独”字可以去掉吗?(不可)。独字表现“湖心亭看雪”之特立独行不但没有人,连鸟声都“俱绝”。师:对。别

7、人喜欢做的事他不做,别人不喜欢做的事他去做,有种超乎寻常、悠远脱俗的“雅兴”。说说你在天寒地冻,寒气袭人的深夜会做什么。生:我会围着火炉烤火,不不,在被窝里,盖着厚厚的两层被子。师:是的,很多人都会这么做。而张岱却披着皮袍、抱着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只有很少的人才能体会到的雅趣!我们再想,为什么张岱有如此雅兴?生:是因为他内心豁达清净。师:回应前文,“绝”也传达出作者心灵的宁静。写冰封雪盖之景就是为了抒旷达宁静之情。下面用自己的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三“痴”一个“独”字,张岱是个怎样的人?孤高自赏(回忆陋室铭和爱莲说,还有类似的语句吗?往来无白丁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教师总结:张岱,居然在这样

8、的时刻去湖上赏雪,这是他的痴,表现在什么方面的痴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清高孤傲)(板书:行痴)(三)赏奇景师:课文重点是“看雪”,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课件)“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师:同学们,现代散文家黄裳评价说:“描写西湖风景的人也可谓多矣,可是谁又曾用精炼至极的笔墨如此凸现地勾画出山水的精英?”细读这句,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最传神?请静静的品味写景的精妙,感受作者的情怀。“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

9、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是想表现什么?以西湖景物之小,衬雪中天地之大。表现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这些夸张之语显得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 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请看我们的课文插图,即是白描。运用到文章描写上,就是抓事物特征,用寥寥数笔传神再现,有真意,去粉饰,”相当于“淡妆”。对照这幅插图,再一起背诵这宁静清绝寄托作者感慨的景观。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

10、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四)议“痴”人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标题。如此美景,张岱为何不写“赏”雪而写“看”雪?不着急,我们往下看,张岱应该会在这段写人的文字中给我们一些暗示。请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1)作者到了目的地看到了什么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说了哪些话?(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做了什么事?(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小组交流:(1)湖心亭的金陵人为什么会“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人见到张岱后为何“大喜”?张岱见到湖中人后也是“大喜”吗?这说明了什么呢?)(明确)他们都遇到

11、了志趣相投的人,又因他们是“金陵人”来自于明朝首都,所以张岱便有了“天涯遇知音”的愉悦,而这也正好可以化解一下他心中淡淡的愁绪。(2)面对素不相识之人,金陵人何以会 “拉余同饮”?作者又缘何“强饮三大白”?(明确)因为共同的喜好才聚到一起,喜出望外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天涯陌路,相遇知音,一个“拉”字消除了彼此的陌生和距离,仿佛是多年的老友相聚,自然会有后文的“强饮三大白”了;师提问: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只是离开的时候才问,也没有记下来,有什么深意?提示: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没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3)文中提到的金陵指的是什么地方?在此有何深意?结

12、尾舟子的话有什么深意?金陵即是南京,以亡的明朝故都,在此提出,三人之间更找到了共同的情怀,国家灭亡,天涯漂泊,只能寄情于山水,寻求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淡雅,更深层次的则是对古国的难忘与追怀,作者在文前特意将时间定为“崇祯五年十二月”就是一种特殊的家国之思。舟子的两个“痴”道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作者与金陵人相互之间在落寞孤寂的心灵中平添了一缕温情和安慰。师提问:分明有舟子相伴,却说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 “独”表明他没把舟子看在眼里,舟子也无法知其心思。表现出作者孤傲高洁的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也更表现出作者的“痴”。总结:一个“痴”字似贬实褒,这

13、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心态凌晨来到湖心亭看雪。其实,从古到今,像张岱这样的痴人并不少,本册就有学过的。回忆一下:苏轼,陶弘景,周敦颐。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他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特色。(五)悟“痴”情师:真正读懂作品,其实需要先读作者的人生那我们接下来想想当时来看雪的张岱有什么心事?(课件一)知人论世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明亡(崇祯十七年)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是一部个人回忆录,

14、作者在这本书中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记忆,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寄托兴亡之叹。(明确)张岱对明王朝有着深厚的感情。明王朝灭亡后,他毅然拒绝清政府让他入朝作官的邀请,入山写书,以此终老。崇祯五年,明王朝虽然还没有灭亡,但已经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了,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张岱,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心事重重,他在为他热爱的国家担忧啊!谁能在湖心亭看雪中读出作者对故国的怀恋?崇祯 金陵 2、这样的张岱,在天寒地冻的半夜三更起来到还是想赏雪吗?他想干什么?(明确)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哪里是来赏雪的?他是半夜起来散心的!(课件二)张岱是个都会诗人,他所注意的是人事而非天然,山水不过是他所写的生活的背景。 周作人陶庵梦忆序我们终于明白在题目中他为何不用“赏”而用“看”了。让我们看到他对故国的一往情深在一开篇就跃然纸上:他想用这个“看”字,让我们看到一个虽然不是朝廷命官,却有着比朝廷命官更为自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