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661908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一、课文简介文章的风格与一个人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讲,老年人的文章都写得古拙、质朴,所谓由绚丽而归于平淡。季羡林的这篇月是故乡明就体现了这一点,它写得非常平实,采用的大都是短句子,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娓娓道来,甚至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 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二、课文主要内容“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作者由月亮开篇,引出自己在故乡所见的月亮, 以及在故乡的生活趣事, 记者叙述作者外出到过济南、 北京等地区,看见过的那里的月亮。 作者也曾到过欧洲,到过世界上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近三十个国家的月亮。然而,这些广阔

2、世界的“大月亮”却始终比不上作者心中故乡的苇坑中倒映的“小月亮” 。这篇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致的描绘出来, 没有迷人的山、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动人心弦的古老传说, 有的只是一个身在异乡的赤子对家乡浓浓的爱和思念。三、文章线索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 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 又写自己背井离乡,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见到的月亮虽各有韵致,却都比不上自己家乡那倒映于苇坑中的“小月亮”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四、文章结构脉络这篇散文是以总、 分、总的形式展开的, 第一自然段是总写, 第 2、3、4、

3、5 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 6、 7、8 这三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 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 9 自然段是对上文的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第 1 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以“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开篇,总领全文,由故乡的月亮入情入景,是对下文提纲式的总括。第 2、 3、 4、 5 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 2 自然段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 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 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

4、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 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同时,第 2 自然段是第 3、4、5 自然段的总起部分,第 2 自然段写古诗中月亮通常有山水相衬,第 3、4、5 自然段则分写故乡没有山,我也没有见过山;故乡有水,却是几个“我”自认为“烟波浩渺”的苇坑。第 6、 7、 8 这三自然段“我”在故乡只有六年,而后离乡背井, “我”曾居于济南十多年,在北京四年,在欧洲十一年,后又回到北京,在漫漫的离乡旅途中,“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月亮,这些月亮壮阔、美妙绝伦,令人难以忘怀;步入老年以后,“我”居于朗润园

5、,朗润园是赏月圣地,月景令友人赞叹不已,而“我”看见这些月亮,心中想的却是故乡苇坑里倒映的平凡的小月亮, 良辰易逝,流光难返,思乡情切,独自追忆。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 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 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 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 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 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 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 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作者指出,对一个异乡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常常构

6、成他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 思乡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有故乡可思,甜,思而不得,苦,正是这种复杂的滋味显示出乡思特有的情感色彩。第 9 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 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 情感的自然迸发。 虽然短短几句话, 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结构上与第 1 自然段互相呼应, 内容上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以“故乡的月亮”开篇以“月是故乡明”结尾,二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为完整, 使作者的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第 9 自然段第一句即是“月是故乡明” ,照应题目,堪称画龙点睛。五、课文分析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浓厚,是一篇佳作。文中

7、许多词句运用的极其巧妙。第 4 自然段“烟波浩渺” ,这个词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在文中,故乡的苇坑占小村面积的一多半,水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浩大朦胧的印象;第5 自然段“萌动”,这个词用得很精妙, “萌”是萌芽、新生,“动”是悸动,“萌动”表现了“我”在儿时懵懂年代生发出的对美的感悟和领会,从此,故乡的美、故乡的月、故乡的事烙在了“我”的心中,久久不去;第6 自然段“小月亮”,用“小”字来修饰月亮,使家乡的月亮显得更加平凡、更加可爱,并且“我”故意拿故乡的“小月亮”和见过的异国的那些壮阔的、美妙绝伦的月亮对比,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更加强烈而真挚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厚而独特的情

8、感,故乡平凡,但故乡永远是“我”的最爱“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这句话开篇点题,紧扣文章主题;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 什么山高月小、 三潭印月等等, 不可胜数。”这一句是过渡,由月到山、水,从而写到故乡的水; “至于水 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这句话写童年往事,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 运用对比手法为的是突出故乡月亮之美,同时又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 在碧波万项的大海中, 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9、 我都看到过月亮,这此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 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一小段话运用了排比手法, 写作者游历的地方, 这些地方风景各异, 月亮更是“美妙绝伦”,又用对比手法,用广阔世界的不同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更加突出作者对故乡的小月亮情有独钟。 其实,月亮是同一个月亮, 但是故乡的月亮在我心中是无可取代的,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情;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足以见得故乡的“小月亮”在“我”心中的地位;“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是充满了惆怅的,有时甚至

10、是痛苦的,但人有故乡可以思念,并且拥有一份温馨的回忆,又是幸福的。“月是故乡明。 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 我怅望南天, 心飞故里”。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前文的总结,这里运用了典故,“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 ,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由于杜

11、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 因而被广为传诵。本文的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作者在引用诗句的同时, 更是将诗句作者的情感同为引用,乡思、乡情真切而深挚。作者通过对儿时自己在故乡所见的月亮进行细致的回忆, 又与自己游历过的地方的壮阔的、 美妙绝伦的月亮进行对比, 虽然自己家乡的月亮是 “平凡的小月亮”,但作者却钟情于它,每当见过月亮,背井离乡的作者总是立刻想到自己家乡芦苇坑里的小月亮, 作者将他对故乡的爱和思念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让人深切的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的爱。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语文教育班级:2班姓名:张艳学号: 20120106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