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演讲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6477275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9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家训演讲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曾国藩家训今天我要讲的曾国藩家训,是从百家讲坛郦波老师的讲解中学到的。主要有14部分,分别是谁来拯救笨小孩、无一日不读书、撑起两根穷骨头、养得胸中一种恬静、最败人的两个字、小家里的大智慧、养活一团春意思、人但有恒事无不成、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用人必先治人、用人四部曲、作育人才以图强、无愧于兄弟、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在开始讲曾国藩家训前,我想先简短的介绍下他的个人履历。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

2、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勇毅侯,谥曰文正。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

3、化建设的开拓者。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更多的教育了。6岁时入塾读书,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此后,连考两次会试不中。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一

4、步一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他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

5、人生智慧书。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蒋介石也是这样。蒋介石平生在床头只放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曾国藩家训。不仅蒋介石,整个黄埔军校用的都是曾国藩的治军方略。毛主席写过有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型就是曾国藩的爱民歌。两者内容基本上一致,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近代中国影响有多大。下面我先讲下第一部分:谁来拯救笨小孩。第一章:谁来拯救笨小孩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

6、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秀才,考了十六次都没考上,就做了私塾先生,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曾国藩比他父亲还笨,比如说有一年冬天,13岁的曾国藩在卧室里背岳阳楼记。现在的小朋友也许20分钟就背下来了,但曾国藩磕磕巴巴,就是背不下来,刚好这时候,一个小偷来了,看见曾家条件还可以,就趴在房梁上,伺机行窃。小偷心想着等背书的小孩背完上床睡觉,就可动手了。可等来等去,这孩子背了几十遍了还背不熟,贼实在困得不行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小孩还在背。贼不能下来,又接着睡。结果贼睡了几觉,一直天光大亮,这小孩还在背岳阳楼记,还没背熟

7、。贼实在忍不住了,“噌”的一下从房梁上跳下来,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书,“啪”的往桌上一放,骂道:“瞧你笨成这样,上什么学,背什么书啊,你说你这篇文章有什么难背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一个没文化的贼听了一夜,都会背了。所以这贼背完了之后,一撩门帘,愤然离去,什么东西都不偷,走了。事实上这个贼确实比这个小孩聪明,他听了一夜,居然背会了一篇古文,这个很笨的孩子,背了一夜却背不熟。但这个聪明的贼,最后也不过是个贼而已,而这个很笨的小孩,最后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曾国藩,他组织了湘军、兴办了洋务运动,让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延长了

8、60年的寿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华丽转身,梁启超认为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的家书甚至比颜氏家训还要影响深远。当他19岁时,父亲觉得他真教不出来,就送给朋友汪老师来教。汪老师也觉得他太笨了,甚至有一次指着就骂他:“天生的蠢货,你要是将来有出息,我给你背伞。”曾国藩听后一点反应也没有。虽然因为笨没考上科举,但是继续发奋,第二次考中了进士。回乡后,曾国藩去汪老师家谢师时,大晴天的还特意带了伞。老师来迎接时,曾国藩把伞放在身边;老师送出来时,都已经出了大门了,曾国藩一拍脑门,说忘了伞了,要赶快去拿。结果汪老师说我替你去拿,把伞交给曾国藩时,曾笑着说谢谢恩师了,今天你替我背伞了。汪老师哭笑不得

9、。可见,曾国藩这个人胸襟不怎么样,不仅对老师对别人,他对自己气量也不大。太平军攻下湖北弄昌,林绍璋南下湖南,直逼长沙。当时诏书发了几次,曾国藩实在坐不住了,就带着湘军出发,准备决一死战。曾国藩对自己非常有自信,所以他第一次出战,构想的是直扑林绍璋,但是有人出主意,说不如分兵去偷袭靖港。曾听着不错,让塔齐步去攻打湘潭,他则率水师去偷袭靖港。等到了靖港后,水师攻城,曾让陆营搭浮桥。结果上了太平军的当,被太平军火烧靖港,曾国藩被杀得大败。一下子,没经验的湘军乱套了,那些新兵全往后跑。曾国藩急了,让亲兵拿着令旗站到浮桥上大喝,过令旗斩。开始,他斩了一个。大家愣了,但马上接着跑。他够不着斩了,气得无可奈

10、何。手下都急了,叫他跑,把他拖上战船。曾国藩看着江水发呆。手下人也不敢说话。他发了一会呆,往前走,想投水自尽。大家好不容易把他救上来了,让他换衣服不肯换,吃饭也不肯吃。大家劝他想开点,他还想不开,写遗嘱,还想去死。俗话说,成大业者不拘小败。这不过小败,至于寻死吗?后来就有人嘲笑他没大将风度。说起来也是他实在没眼光,湘潭那儿才是主战场,那边大败林绍璋,大获全胜。等消息传来,他就不寻死了。从靖港之战看,曾国藩真算不上指挥若定,不能眼有全局。除了愚昧,性格有缺点,他还有着人生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天津教案。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当时他在领导洋务运动,特别不想开战,所以处理时态度不是很强硬,没顾及到百姓情绪,

11、从此,天下人都骂他是卖国贼。虽然后来一再声明,但是直到临死前他还是非常后悔。有人说他是影响中国后代历史第一人,也有人说是他是传统儒学得以延续的关键。谁又知道他是笨小孩,有个性缺陷,甚至有巨大人生遗憾?这么普通的曾国藩怎么就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呢?首先是自我教育。最大的教育正是自我教育。曾国藩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有一个平常人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对自己的缺陷和生活中的点滴能够做到切实的反思与学习,以崇高的信仰不断要求自己进步,正是这个优点成就了他。像当年的小偷哪里知道这个笨小孩是因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笨,所以才通宵地读书,其实这对曾国藩是常态呀。他也时常反思自己的小心眼,想怎么才能做到气量不小,于是

12、胸襟变得越来越博大。像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天津教案,他直到临死前,儿子曾纪泽陪他散步时,他还说这事,让儿子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要不卑不亢,儿子正是这样成了伟大的外交家,只身入沙俄,谈回了伊犁。所以梁启超认为正是这种自我教育让他的一生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最难得的是他把这些心得都记下来,记在日记在家书里,其中包括的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曾国藩不仅是清中兴名臣,也是教育家。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重新审视这个

13、家书的内容,他和他的家书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标准的家训,影响大而深远。第二章:无一日不读书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意思是说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我们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曾国藩,是和他以儒学作为毕生的信仰和信念分不开的,所以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强大,才能在现实世界强大。事实上曾国藩原来也只是一个资质很普通的孩子,但是为什么非常平常的曾国藩就能培养出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信仰来呢?这就要从曾国藩的科举说起了。我们知道明、清两朝的科举非常难考,所以最有名的范进中举大家都知道,考了多少年一直考到50多岁

14、,都考疯了,才考上了一个举人,最低级的乡试才算过关。但是有一个人比范进中举还不容易呢,谁呢?就是曾国藩他爹,叫曾麟书。别看这名字起得很雅,麟书,看上去很有学问,但是这个科举考试可要了他的命。不说乡试,考秀才这一级他都整整考了16次都没考上,好不容易考到17次,大概17是他的幸运数字,总算考上了。这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曾国藩都20多岁了。所以实在是考不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不考了,然后把希望都寄托在他儿子身上,就回家了。曾国藩比他爹强,23岁就考中了秀才,比他爹提早了20年。然后考这个乡试,也不知道他运气怎么那么好,第一次就过关了,一考就考了个举人。这时候以前学习不好、老被人骂的笨小孩,平常

15、考试不咋的,一大考就考得特别好,曾国藩因此信心大增,背起行囊,备足盘缠提前半年就到了北京,准备参加第二年的会试考试。到了北京后,找了特便宜的地方湖南驻京办。与现在不一样,当时叫会馆,是由当地的商会或者在京的名人出资建的,注重乡谊,但凡有老乡来,收费非常低,曾国藩就住在长沙会馆。可是没想到的是,本来势在必得的会试考试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没考上。按理说没考上就该回家了,因为会试要隔好几年才有一次。要说曾国藩运气好,第二年皇太后60大寿,为了庆贺照例增加恩科一次,不得了,多给了读书人一次机会。曾国藩一看,干脆不回家了,我在北京努力一年、温习一年,不相信第二年还考不上。所以本来只带了半年的钱住北京,这一

16、下节衣缩食又住了一年半。要不是勤俭节约的孩子,那真是做不到的。曾国藩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地又住了一年,第二年的恩科觉得势在必得了,想想自己苦也吃过了,难也受过了,会试再一开,好事自然来。要不然老天爷干嘛又把我留在北京一年呢?他觉得这次肯定没问题。结果这次又跟上次一样落榜了。那么再次落榜的曾国藩该怎么办呢?又是什么事情让曾国藩下定决心从此坚持无一日不读书的呢?身上没钱了,别人肯定痛苦,但是曾国藩痛并快乐着,马上收拾行李,没有回家,云游去了,从天津山东顺运河到江浙,再到湖南,奔着东南去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走了一半,一分钱都没有了。过了徐州,到了睢宁准备借钱。当时睢宁知县易作梅和曾国藩的父亲有交情。曾国藩到那儿,易作梅留他下来,看出他将来有出息,就主动借了一百两银子给他。当时易作梅只是知县,年薪四十两白银,一百两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曾国藩非常高兴,立刻富了,心中底气足了,打算好好游历一下,到南京去游山玩水,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