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艺30分》课程纲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587673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才艺30分》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才艺30分》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才艺30分》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才艺30分》课程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才艺30分》课程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才艺30分》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才艺30分》课程纲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才艺30分课程纲要一、课程开发背景1、学生现状的需要应试教育下,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有益的活动,剥夺了学生的自由空间、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慢慢地使学生失去创新意识和水平。校园内缺少了歌声与笑声,看不到学生那种天真、活泼、充满童趣的情景,只能看到学生长时间地在教室里学习做作业。这种长时间单一的静态性校园生活,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2、 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形成的主体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他们是校园主体中的主体。中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可爱,爱闹爱玩,表现欲望强烈。在学习和生活中

2、总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体验中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升审美水平和实践水平,寻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间和位置,使自己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学业,热爱老师和同学。3、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和追求。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了。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创造美。所以,在一个

3、人的成长过程中,绝不能离开审美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急需建设一种打破常规、与时俱进的学校文化来承载,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4、 学生评价的需要新课程评价理念之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即: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水平的培养与发展,以适合人才发展多样化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创设条件,给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提供能够充分展示他们自己机会的舞台,以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同时,还丰富了评价元素,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一位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二、课程目标1、课程开设的意义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

4、。所以,学校将不但要增强学科知识教学,而是使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在新一轮课改活动中,增强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都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实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所好的学校理应是: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和谐的家园、缤纷美丽的花园。这个切单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不能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相结合的时代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巨大的育人功能。所以,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到课改是否能向纵深发展

5、的关键。2、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1)给学生一个舞台舞台是学生表现自我的天地。学生在舞台上落落大方、自信地表演,展示他们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悠扬的琴声,他们会非常令人欣慰。如果学校一年单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还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天生具有表演天赋的又有几个呢?舞台仅仅少数特长生、优秀生的天地,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可能拥有。再说,这种舞台往往仅仅到了音乐比赛、文艺汇演时才提供给学生,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注重“台上”学生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多的注重“台下”更多的学生。(2)给学生一片掌声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而掌声在这个时候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声代表

6、欢迎、代表支持与理解、代表肯定、也代表鼓励。它能够让人热血沸腾,激情四射;它能够让人信心百倍,力量无穷。对于缺少胆量与信心的人,它像雪中送炭;对于拥有自信与成功的人,它像锦上添花。所以,“才艺30分”演出每场都要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并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舞台上的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热情的掌声鼓励他们,以欢呼、以鲜花、以互动创设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让胆怯的学生得到鼓舞和动力,战胜自我。(3)探索德育新模式“才艺30分”活动,通过课本剧、小品、舞蹈、器乐、相声等寓教于乐的表演形式,不但展示了自己特长的一面,而且将德育的渗透贯穿于活动全过程,使艺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

7、受德育教育。3、课程总目标(1)通过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审美力和实践水平。(2)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中寻找到快乐,寻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间和位置。(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全班学生的智慧,获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4)通过活动,创设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三、课程内容“才艺30分”是一种综艺形式,它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来展示学生的艺术特长和表演能力,寓教于活动之中,寓教于快乐之中。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演唱或表演的节目,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感,鼓励学生自创自编和全班学生参与。课程按照不同的艺术类别,选择不同的主题,确定课时,设置

8、课程内容。启新学校才艺30分课程内容设置类别内 容目 标实施建议学科类 围绕各门学科,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通过课本剧、小品、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展示。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每场表演: 控制在五到六个节目,时间30分钟到40分钟。节目选择:五个类别可以兼顾,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专场表演。科普类学生利用废旧的光盘、塑料、报纸等其它无用的材料,设计成服装,并通过时装展示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表演,宣传“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艺术类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通过唱歌、舞蹈、器乐、相声、小品等形式进行展示通过表演,展示出学生特长的一

9、面。康体类通过相声、快板、健美操等形式,把卫生、体育、健康等知识有机会地结合起来作为表演内容,进行展示。通过表演,展示新一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风貌。生活类用学生自己身边的故事,改编成小品、相声、哑剧或生活剧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四、课程实施1、成立领导小组和评委会为了扎扎实实地落实好该项活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评委小组,为了体现评分的公正性,学校组织行政领导和有特长教师组成的57名教师评委和四至九年级每班二名学生评委进行评分,比例各占50%。2、确保资金初中部设一等奖二名,各奖250元、二等奖三名,各奖200元、其余为三等奖,各奖150元。小学部设

10、一等奖三名,各奖250元、二等奖六名,各奖200元、其余为三等奖,各奖150元。3、实施时间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由各班主任抽签决定并确定一个主题,及早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开学后的第七周开始,每周中午12点小学在报告厅、初中在风雨操场进行表演和观看。五、课程评价(以学年度为单位)(1)总体评价( 评委评分50% + 观众评分50% = 最后得分)1小学部由7名教师组成的评委小组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5个评委计算出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再取50%计入总分。由4至6年级每班各推荐2名学生为观众评委(涉及到本班表演时,该班2名观众评委不打分。)现场打分,去掉5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

11、,计算出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再取50%计入总分。2初中部由7名教师组成的评委小组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5个评委计算出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再取50%计入总分。七至九年级每班各推荐2名学生为观众评委(涉及到本班表演时,该班2名学生评委不打分。)现场打分,去掉3个最高分和3个最低分,计算出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再取50%计入总分。(2)个体评价每学年结束,根据每场评分排序,从高分到低分评选出小学部、初中部:最佳节目创意奖各1个(班级);最佳节目表演奖各2名,最佳节目主持人各2名,颁发证书或奖状。桐乡市启新学校“才艺30分”评价参考标准舞台形象精神饱满,服装整齐有特色。舞台表现力感情投入,能

12、表现节目的意境。演唱(1)把握歌曲的风格、音准。(2)音色优美、统一,演唱符合歌曲特点。(3)歌曲选择适合学生特点。舞蹈(1)节目编排、表演新颖有创意。(2)动作流畅协调,表现力和技巧性强。(3)服装造型符合舞蹈表演形式小品(1)表演到位,富有激情(2)剧本圆满,吸引读者(3)道具精良,服务剧情(4)编排得体,感染观众。相声、双簧(1)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2)表演到位富有激情,风趣幽默,配合默契,不忘词。(3)节目创新,表演独特,与众不同,朗诵(1)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2)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3)情感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其它类节目根据表演者的实际,评委酙情赋分。学生参与面100%得2分,95%得1.5分,90%得1分,85%得0.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