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538739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19 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作业(十九)发达的古代农业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包头市高三统考)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解析材料的含义是不违农时,掌握土壤条件,则会使农业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选A;材料也强调因时制宜,所以B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材料突出要尊重自然规律,排除C项;材料无关精耕细作,排除D项。答案A2(2019合肥高三质检

2、)学者许倬云指出:孝道的伦理,尤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也与农户保持劳动力不缺乏的需求有彼此相证的合理性。该材料可以说明()A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B劳动力的缺乏是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瓶颈C孝道伦理维持了古代中国农村的秩序D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增长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题意中可得出作者认为伦理观念与农业劳动有联系,即多生育子女可以满足小农经济劳动力的需求,所以选择A项;B项错误,题干中主要体现伦理同小农经济的关系,未体现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C项错误,题干未体现伦理同农村秩序的关系;D项错误,关系倒置,应是农业劳动力增长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A点睛本题要从题

3、意中分析出在考查孝道伦理同农业经济的联系,即可得出答案。3(2019湛江高三模拟)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更赋的实行()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D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解析根据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可知,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A项正确;更赋是指政府拿到钱后雇人服役,而不是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排除B项;材

4、料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反映商品经济的发达,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更赋的实行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而是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D项。答案A4(2019攀枝花高三联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人地矛盾比两汉时期更为严重。从曹魏起,劝课农桑便不绝于史。西晋还规定守土官吏的赏罚黜陟以入谷多少为殿最,要求“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据此可知,当时的北方()A工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B经济优势地位已不复存在C政府重视维护自耕农经济D农业仍坚持精耕细作传统解析由材料中的“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可知,其强调的是农夫关键不在于田亩的多寡,而在于要使土地尽其地力,这符

5、合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A项;要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才实现南移,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经济优势依然明显,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要维护自耕农经济而是要发展农业经济,排除C项。答案D5(2019茂名高三联考)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方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解析题干中描述了北宋后,南北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变化,仅此无法得出政府是否对农业重视,

6、故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描述南北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没有谈及是否在人口的迁出地区,故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南宋时期南移完成,从而影响了南北水利工程的兴修,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工商业是否发达,故排除D项。答案C6(2019十堰高三模拟)黄仁宇认为,明朝“整个税收水平仅为农业产量的10%,从不进行根本调整。当税收不能进行调节时,各地的土地所有、土地租佃以及利息率等情况合在一起就会将税收限制在通行的范围之内,税收的任何增长都会让最底层的纳税人感到不可忍受”。这说明明朝()A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B税率体系比较稳定C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财政体制潜藏

7、危机解析材料说明明朝的税收水平低,而且不进行调整,税收的增长都会引起税收人的反感,显然这里说明的是明朝的财政体制潜藏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政府对于农业高度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的目的不是为了强调税率的稳定,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明朝土地私有制的深化,故C项错误。答案D7(2019淮北高三统考)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 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8、,清朝的耕地面积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表明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但没有出现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日趋频繁”;D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答案C8(2019肇庆高三模拟)清康熙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如以康熙中期粮价指数为100,则乾隆初为132.90,嘉庆初高达264.82,至道光年间达到532.08。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的动荡 B社会需求的扩大C粮食出口量增加 D高产作物的引入解析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是由于人口激增,社会需求量的扩大而造成的,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均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所以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闭关锁国,不存在粮食

9、出口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19太原高三学情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户籍制度已大体形成,其中千里王畿之内的习民数制度是周代户籍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王权对其所辖领地享有无限的权力,王畿之内的劳动者是天子可以直接役使与剥夺劳动的对象,也是王权巩固的基础。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的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将“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在两汉时期,口赋(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和算赋(成年男女的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10、,凡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户,都称为编户。政权还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规定每人必须注明户籍,防止入户脱籍。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无法承受原来的租调负担而纷纷逃亡,唐德宗时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到明洪武年间,封建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整理的结果被编制为鱼鳞图册,这是中国历史上地籍的正式独立。清康熙帝在1712年发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上谕,使人丁与钱粮脱钩,丁税与户籍分离。摘自吴昆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材料二20世纪,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

11、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控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实施,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摘编自

12、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14分)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千里王畿之内的习民数制度是周代户籍制度的重要内容”“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户籍制度”“口赋(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和算赋(成年男女的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唐德宗时开始推行两税法”可以得出复杂多样、功能多种,等级观念明显;“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凡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

13、户,都称为编户。政权还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规定每人必须注明户籍,防止入户脱籍”可以得出与中央集权(国家王权)相互支撑,禁锢人的自由迁徙;“清康熙帝在1712年发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上谕,使人丁与钱粮脱钩,丁税与户籍分离”可以得出后期功能逐渐减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农耕文明及小农经济的基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等级观念的影响;土地兼并的严重、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功能减弱。(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可归纳为户籍借鉴欧美国家,与国际接轨;依据“户籍法临时约法”可归纳为户籍管理法制化;根据“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14、可归纳为解除人身束缚;依据“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控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可概括归纳为突出私权保障的变化和体现人格平等。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人身束缚、人口的自由流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近代化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特点:复杂多样、功能多种;与中央集权(国家王权)相互支撑;禁锢人的自由迁徙;等级观念明显;后期功能逐渐减弱。形成原因:农耕文明及小农经济的基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等级观念的影响;土地兼并的严重、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而功能减弱。(2)变化:户籍管理法制化;突出私权保障,维护公民权利;与国际接轨;体现人格平等。影响:解脱人身束缚,促进人的自由平等,促进了人口的自由流动;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的近代化。点睛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引用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户籍制度的相关材料,从户籍制度发展演变的角度,设置了四个问题(涉及户籍制度的特点、作用、变化和原因等方面的考查),跨度较大,但问题相对较易。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而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