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474959402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宁心复脉饮治疗便秘验案1则* 阮庆婷 高海滨(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内科三区,广东 河源 517000)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有排便不尽感1,2。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老龄化以及过度使用泻药等情况发生,FC的发病率越来越高3,4。当代医学对FC 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失调5、肠道水液的代谢失常6,7、肠神经系统相关神经递质的表达异常8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FC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盆底干预和药物应用等,对于顽

2、固性FC,还可进行手术干预9。但患者病情易复发,让人备受苦恼。FC属于中医学“便秘”“秘结”等范畴,黄帝内经中有便秘的相关记载,其描述为“大便难”“后不利”。此病与大肠传导失常及肺、肝、肾、脾、胃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10。临床上FC常与其他疾病并见,如睡眠障碍11、焦虑、抑郁12、心绞痛、心律失常、肝性脑病、脑卒中等13-16。便秘的常见混合证型之一为气阴两虚17,18,其基本病机:肺失治节、脾失健运,肺脾气机升降失常,肠道传送无力,阴液不足,肠失濡润19。宁心复脉饮具有滋阴润肺、补脾益气的功效,可通过恢复肺主治节、脾气健运的功能而改善气阴两虚型便秘症状。1 宁心复脉饮功效宁心复脉饮为太平经方

3、饮之一,太平经方饮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谢胜教授及其团队多年临证菁华。其探源仲景,取法东垣,上溯汉唐,下汲当代,融汇古今,立脾胃基石,参本草性味,量疾病浅深,因天时气运,适地理环境,辨人之体质,以成此系列方饮。除了宁心复脉饮,还有秋露饮20、柴胡宁心饮21、芪石升降归元饮22、建中饮、益气清瘟饮、太平保元饮等。服之可平调寒热、和合血气、既济阴阳,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日常调摄之佳品,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及亚健康人群。宁心复脉饮是以炙甘草汤为底而研制的浓煎剂,规格为15 mL6 支/盒,主要成分:炙甘草、桂枝、党参、麦冬、生地黄、火麻仁、阿胶、大枣、生姜等

4、(因该方目前仍在开展相关研究,暂不公布所有药物)。其适用范围为心悸、虚羸少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记忆力减退、便秘、手足麻木等。常用于预防与治疗功能性便秘、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动脉硬化、肝纤维化、肺纤维化、糖尿病、高血压病、老年性痴呆、干燥综合征等属气阴两虚者。宁心复脉饮治疗五脏亏虚的验案颇多,现将宁心复脉饮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的验案简析如下,以飨共学。2 验案举隅黄氏,男,60岁。2020年4月16日初诊。主诉:排便不畅3 个月。现病史:患者自诉3 个月前出现排便不畅,大便干结,23 d 一解,入睡困难,未诊治,上症反复,遂来

5、诊。现症见:大便干结难排,23 d 一解,入睡困难,眠浅易醒,盗汗,郁闷烦躁,乏力,无明显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无血便等。纳可,小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既往有“冠心病”病史。诊断:便秘-气阴两虚证,治法:滋阴润肺、补脾益气。处方:宁心复脉饮5 盒,口服,每次15 mL,一日2 次,早晨57 点、晚上911 点各服1 次。2020 年6 月11 日复诊诉诸症改善,予守方巩固。按语:患者主症为排便不畅、大便干结,可从肺、脾二脏来论治。“肺主治节”是肺系藏象学的主要内容,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为肺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主要体现在对呼吸、一身之气的运动、津液的输布

6、代谢、血液循环等的调节作用23,24,即囊括了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通调水道”“朝百脉”等生理功能。素问五藏生成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基于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肺气充盈,则气机升降有常,脏腑通调,水精四布;肺气亏虚,则气机出入失畅,脏腑失常,津液不布。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肺之经脉起源于中焦脾胃,并循行于胃口,且络大肠,彼此之间互为影响;肺与大肠互为表里,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即素灵微蕴所言:“肺与大肠表里同气,肺气化精,滋灌大肠,则肠滑便易”,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

7、气随之而降,从而糟粕能下25,津液输布有节,则“肠滑便易”。因此可知,肺失治节时可致多种病证,便秘为其一26。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谷食及水饮,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化生之水谷之气是脏腑之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李东垣脾胃论有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这与慎斋遗书所载:“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一脉相承,皆强调顾护脾胃之重要性,保持“四季脾旺不受邪”,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得以康健。已有研究27,28表明,肠道传输力度及速度的减弱与脾虚存在关联,脾虚运化之力减弱,则气血津液生化不足,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阴液不足而肠道失荣,可见脾气虚弱影响便秘的发

8、生及转归,是便秘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因而脾虚证在虚秘中最为多见。且当胃阴充足时,则可上济贲门,饮食得纳;下润幽门,糟粕得出,二便得以通调,而阳明腑安和29。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相生关系中,土生金,二者为“母子关系”。经脉中肺与脾经同属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可知肺与脾胃之气相通30。由此可见,从肺与脾胃论治便秘,循之有据。结合患者兼症以及舌脉象:不寐、盗汗、郁闷烦躁、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此为气阴两虚型便秘。关于患者不寐状况,一是考虑脾失健运,运化及推动无力,气滞中焦,胃不和则卧不安;人体营卫之气的生成有赖于脾胃的受纳、腐熟等生理功能,脾胃虚弱,体内水谷精微生成不足,一是可导致营血亏虚,不能

9、上奉于心,以致心神失养而不得卧31;二是可导致营卫气生成不足,无法维持营卫之气在体内“营周不休”,进而引发“昼不精,夜不瞑”。脾气虚,气血生化无源,机体失养,故见乏力。脾肺气阴不足,虚热内生,故见郁闷烦躁、盗汗。患者已到花甲之年,李镤等32在一项113人的研究中发现,在人体衰老过程中,中老年人较多发生脾虚。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常易发生气阴两虚型便秘33。灵枢经脉言:“虚则补之”,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曰:“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此外,叶天士曰“宗内经凡元气有伤,当与甘药之例,阴虚者用复脉汤”,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孙中伟等34认为老年性便秘多与气血津液亏虚有关,治宜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10、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的炙甘草汤为治疗老年性便秘的良方之一。赵书亚等35研究表明,具有益气温阳、滋阴养血的炙甘草汤可以通过改善肿瘤晚期虚劳便秘患者的体质而发挥治疗功效。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炙甘草汤治疗便秘效若桴鼓36。3 讨论综上所述,宁心复脉饮可运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宁心复脉饮方中炙甘草归心、肺、脾、胃经,可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曰:“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甘能补中气,中气旺则脏腑之精皆能四布”。原方中用参为人参,然临床上多以党参代替,党参甘平,归肺、脾经,可补脾益肺、补血生津,善于治疗肺脾气虚证,功力虽较人参稍逊,但可防温燥太过,取其平补气血之功,去人

11、参偏温之性,体现其顾护脾胃的“中和”思想37。有研究38表明,党参多糖可提高炭末在小鼠小肠中的推进率,增强胃肠功能,且党参配大枣可强益气健脾的功效。生地黄、阿胶、麦冬、火麻仁滋阴补血,从而改善阴液亏虚导致肠道失于濡养的状况。阿胶归肺、肝、肾经,不仅擅于治疗血证,还可治疗肺阴虚证,滋阴以润肺。麦冬甘寒,可濡肺经燥枯之液39,麦冬、生地黄为增液汤之重要成分,二药合用,有养阴增液、增水行舟之功40。火麻仁作为经典泻下剂麻子仁丸的主药,是治疗便秘常用药之一。研究41表明,火麻仁油能够改善便秘大鼠肠道微生态进而改善便秘的症状。生姜辛温,具有宣通之性,合桂枝温通阳气,通血脉。全方以滋阴药为主,以补充足够的

12、阴精;少佐温阳之品,取少火生气之意,借阳药推动体内阴液输布于需要处42。且如景岳全书曰:“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诸药合用,脾气健运则胃肠气得顺降、胃肠动力恢复;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运行皆顺畅起止于肺,肺气充足则肃降自如,有利于阳明腑通降,津液输布有节,阴液充足则肠道得以濡润,从而收获佳效。此外,根据子午流注规律,择卯时和亥时服药,一是因卯时手阳明大肠经最为旺盛,用药助行经脉气血;二是因糟粕内停致虚烦而寐差,于寐前亥时给药而宁心安神。炙甘草汤亦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的气阴两虚型疾病43,44,夏明月等45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可通过造血、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参与心房结构重构等机制来治疗冠心病。本案例中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就诊时虽无冠心病相关症状发作,但宁心复脉饮可未病杜渐,进一步稳定心功能,使机体康健。该医案展示了炙甘草汤的疗效是可达到改善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表明了炙甘草汤不仅可运用于心血管疾病,对于胃肠道方面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这为中医药治疗便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体现了中医药异病同治的法则。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