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475371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一对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着丝点数、染色体数和游离磷酸基团数分别为A. 2、2和8B. 2、4和8C. 1、2和2D. 2、2和4【答案】A【解析】【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为联会,此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据此分析。【详解】联会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染色体,2个着丝点,每条染色体有2个染色单体,共4条染色体单体,每条染色单体有1个DNA,每个DNA有2个游离磷酸基团,故着丝点数、染色体数和游离磷酸基团数分别为2、2、8,A正确。2.观察到某生物(2n6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形成的子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B.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D.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减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出现短暂的加倍,数目是6条;题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为8条,据此分析。【详解】A. 若有丝分裂后期形成的子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则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是12

3、条,在减后期时,细胞内应有12条染色体,A错误;B. 若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则减前期细胞内应有1对同源和另外2条非同源染色体,减后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是8条,B正确;C. 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会导致子染色体分布不均匀,出现一极为2条、另一极为4条染色体的现象,C错误;D.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复制,D错误。3.下图为精原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出现的几个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精原细胞所在生物的成熟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 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C. 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图中有两个四分体D. 减数分裂过程

4、需要线粒体、核糖体等具膜的细胞器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不含染色单体,故处于间期或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精细胞。【详解】A. 据图可知,该精原细胞所在生物的成熟体细胞中应有4条染色体,A错误;B. 据分析可知,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B错误;C. 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2个四分体,C正确;D. 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4.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

5、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A. 代表DNA,代表染色体B. 代表初级精母细胞C. 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 代表精细胞或极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中比例为1:2:2,中比例为1:0:1,故可知,为染色体,为染色单体,为DNA。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8:8,可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8:16:16,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4:8:8,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没

6、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4:4,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 据分析可知,为染色体,为染色单体,为DNA,A错误; B. 表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代表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 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正确; D. 如图表示的是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的过程,故不可能是极体,D错误。5.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C.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D. 一般情况下,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

7、【分析】根据“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故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此分析。【详解】A. 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 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 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D.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一般情况下细胞两极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D正确。6.下列哪一种酶在发挥催化作用时,不需要模板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唾液淀粉酶D. 逆转录酶【答案】C【解析】【分析】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

8、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只发生在少数被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详解】A. DNA聚合酶参与DNA的复制,需要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A错误; B. 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 C.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不需要模板,C正确; D. 逆转录酶参与逆转录过程,该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D错误。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实验中,S型菌的转化因子将R型菌全

9、部转化为S型菌B. 格里菲思实验并未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体内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 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有少数R型菌转

10、化为S型菌,A错误;B. 格里菲思推测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未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将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C正确;D.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8.下列有关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是T2噬菌体主要的遗传物质B. 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 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D. 能在宿主菌内以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T2噬

11、菌体是专一性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病毒,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构成的。【详解】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 T2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B错误;C. T2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C正确;D. T2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D错误。9.用32P标记一个蛙的受精卵中的一条染色体,放在只含有31P的适宜环境中培养,该受精卵经过四次卵裂后,含有31P的细胞数占全部细胞数的A. 1B. 1/2C. 1/4D. 1/8【答案】A【解析】【分析】用32P标记的一条染色体放在只含31P

12、的环境中培养,让其复制4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4=16个,又一个由32P标记的DNA分子共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连续复制4次后,含32P的DNA只有2个,含31P的DNA有16个,据此分析。【详解】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放在只含有31P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故子代DNA都含31P,因此所有细胞都含有31P,A正确。10.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噬菌体増殖几代后,检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大量噬菌体A. 只有32P,没有35SB. 只有35S,没有32P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D.

13、一定有35S,可能有32P【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据此分析。【详解】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着细菌外,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故在噬菌体増殖几代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有35S标记,而DNA是半保留复制,故子代DNA中有少数含有32P标记,D正确。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的的双链DNA

14、分子中,后一比值一定不同B. 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前者比值可能不等于1C.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 热泉内生活的微生物的DNA分子中前一个比值较大【答案】B【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详解】A. 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都有A=T、C=G,故(

15、A+C)/(G+T)的比值都为1,A错误;B. 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都有A=T、C=G,(A+T)/(G+C)可能不等于1,B正确;C.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这个DNA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错误;D. DNA分子中,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的含量越高,DNA稳定性越高,因此热泉内生活的微生物的DNA分子中,C与G的含量高,(A+T)/(G+C)低,D错误。12.某DNA片段由6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40%,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A. 540B. 1080C. 720D. 2160【答案】B【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配对的碱基数量相等;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n个。【详解】由题意可知,该DNA片段有600对碱基,即1200个碱基组成,G+C=1200-12004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