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训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4543080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5课知能优化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2、,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3、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泛:漂浮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倚:依,按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萦绕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解析:选D。D项“曾”的意思是“竟”、“简直”。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泣孤舟之嫠妇 耳得之而为声C顺流而东也 抱明月而长终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解析:选C。A项,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B项,之:助词

4、,的;代词,这些景象。C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D项,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介词,相当于“于”。3下列语句全都是“苏子对悲伤的客人进行劝慰”的一项是()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耳边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客喜而笑,洗盏更酌A BC D解析:选B。是劝客人饮酒,写主客之乐。是客人的悲慨。是苏子劝慰客人后的结果。排除这三句即可。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5、。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D在第四段中,作者为客人指出了一条通向快乐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段文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解析:选D。这篇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文中的“客人”和作者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故而D项“以客人的悲观衬托苏轼的豁达”错误。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译文:_(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_解析: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要注意语句的通畅。“和”,应和;“斯”,指代江水;“卒”,最终。答案:(1)有一个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节拍吹箫相应和。(2)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二、语言运用6从下面的语段中提取出三个主题词。据成语探源辞典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有158条,出自唐诗

7、的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有140条。答:_、_、_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重点是成语的来源,从来源看,主要出自中国古典文化经典。据此提取中心词即可。答案:成语经典来源7相传宋徽宗把绘画列入科举考试,出题考考生。有一次,翰林图画院用“竹锁桥边卖酒家”这诗句作为考题。一位考生在画纸上作画:一弯清清的流水,有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有竹林,从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这位考生并未画出酒家,结果得了第一名。而其他考生在画纸上画有酒家,却未得第一名。简析这位考生绘画的主要艺术手法和他得第一名的主要原因。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字。答:_解析:抓住画面的特点和题目的含义,紧扣画面是怎样体现“锁”

8、的即可。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相生。主要原因是,由实见虚,切合题意。桥边的竹林隐藏着酒店,竹子把它锁在了里面,凭酒帘可知。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rn)窈窕(tio)举酒属客(zh) 凭虚御风(pn)B桂棹(zho) 嫠妇(l)旌旗蔽空(jn) 横槊赋游(shu)C愀然(qi) 江渚(zh)山川相缪(lio) 倚歌而和(h)D蜉蝣(yu) 匏樽(bo)相与枕藉(ji) 酾酒临江(sh)解析:选A。B项,“嫠”读l;C项,“愀”读qio;D项,“匏”读po。2下列语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抱明月而长终长:永远B举酒属客 属:劝酒C. 方

9、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D纵一苇之所如 如:好像解析:选D。“如”为动词,意思是“到”。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于是饮酒乐甚B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哀吾生之须臾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凌万顷之茫然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解析:选C。C项,“须臾”、“山川”同现代汉语用法。A项,“独立”的古义:独自存在。今义:不依靠别人或摆脱了外力的控制。“饮酒”古今意思相同,喝酒。B项,“斗牛”古义:星宿名。今义: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白露”古义:白色的水雾。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D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0、。“清风”古今意思相同,凉爽的风。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B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寄蜉蝣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解析:选D。D项,“于”: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介词,表对象,给。其余的都是介词,在。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1、“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临:靠近,临近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D哀吾生之须臾 哀:哀叹,感慨解析:选B。“临”的意思是“面对”。

12、6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BC D解析:选C。排除两句即可选出答案,是曹操的诗句,不能表现客人之悲,是赤壁的景色,引出客人对赤壁之战的联想。7对文本节选部分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古人往往“痛饮”伴随以“狂歌”,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之”了。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这位为苏轼歌唱伴奏的客,正是按照苏轼的感受吹箫的

13、,因而那箫声就别是一种悲凉幽怨的调子。C“何为其然也?”一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这篇赋写“客之悲”文字来,这句承上写“乐”,启下写“悲”。通过“客曰”,从反面揭示一个“悲”字。D客人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但是,“知不可乎骤得”,因而忧伤愁苦,并把这忧伤愁苦通过冷清秋风里的箫声传达出来,“托遗响于悲风”,点出了“悲”字。解析:选B。客人是按照他自己的感受吹箫的。8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译文:_(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译文:_(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译文:_答案:(1)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2)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得羡慕长江的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