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论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439002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静脉输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静脉输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静脉输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静脉输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用,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其临床价值已被公认,而静脉输液如何做到稳,准,快,好,穿刺能否做到“一针见血”,是护理工作者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参阅相关文献,将成人浅静脉输液相关环节综述如下:一、配液微粒污染不容忽视,输液过程带入血液循环中不被机体代谢的微粒其危害性严重,包括血管栓塞,变态反应,肉芽肿,静脉炎等,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预防方法:1、环境净化:操作者除按要求穿衣,戴帽,流动水洗手,避免扫床和减少人员流动外,还强调为每名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2、安瓿的正确切

2、割:有实验证明,在抽吸药液前,常规要求用已醇棉签消毒安瓿颈部及小沙轮,安瓿颈部割锯后,再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是目前接受的观点。3、针头的针尖斜面与针根成30,当针根与瓶塞成60插入时,针头的斜面与瓶塞面垂直,两平面构成90,此时针头斜面不能切割瓶塞,故能较好的减少液体中产生皮塞现象。4、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液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抽吸时针头置于安瓿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二、体位: 输液体位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但舒适的体位会减少病

3、人的痛苦,也能促进护患关系,曾有报道一些病例由于输液姿势不当,病人易疲劳,不由自主活动,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液体外漏,为此特对采用上肢静脉输液病人进行观察,结果表示:上臂自然下垂,屈肘90,前臂置腹上是上肢的功能位,此位置可使人觉得自然舒适,伸直位输液病人上臂和前臂肌群处于紧张状态,极易产生疲劳,而导致不自主活动产生液体外漏,所以手背功能位输液能减轻病人的上肢疲劳,减少药液外漏,避免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三、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能否做到“一针见血”,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是保证“一针见血”的关键,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易滑动者,要左手握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

4、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针,脱水,肥胖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可先采用硝酸甘油热敷小静脉可使浅小静脉迅速充盈,以达到最佳状态,其方法: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均匀凃在穿刺侧手背上,然后用温热小毛巾置于拟输掖部位3分钟,表浅静脉即可充盈。还可采用两根止血带,操作方法:先系一根止血带在腕关节上15cm,然后在第一根止血带的下方约10cm上系第二根,随后松开第一根止血带,再系在腕关节上1-2cm处,同时帮助病人用力反复松拳,握拳,直到静脉充盈,穿刺成功后同时松开两根止血带,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向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研究表明,不同张力的止血带对血管充盈度也有影响,当止血带压力达到

5、10.7-16.0kpa时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四、拔针按压临床工作中,护士在静脉输液拔针时由于按压方法不当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小,按压力度不均匀,常导致皮肤出血、皮下淤血,疼痛的发生,从而影响再次输液的成功率,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有研究表明,平行按压法也称直压法比衡压法拔针后发生出血率明显降低,另有大量研究表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有效延长按压时间,有利于局部血细胞凝集块形成,从而减少了皮下淤血的发生,黄琳有关静脉拔针按压时间的研究显示至少三分钟才能有效预防出血,使用抗凝剂的病人需延长至5-10分钟,拔针时不将输液阀(调节器)并闭,左手拇指轻轻按在无菌

6、输液贴上,然后在距针翼约1cm处将输液管反折,用右手拇指、食指将其捏紧,快速将针拔出,同时左手拇指迅速按压,将针插入莫菲氏管上部的瓶塞内,以免锐器外露伤人,拔针前不关闭输液阀,可以防止血液回流,反折输液管可防止血液流出滴在床单或地面上,造成更大的污染,特别是传染病病人的血液,如果在拔针的同时左手拇指已经用力按压在输液贴上,导致拔针的速度缓慢,加重针与血管壁的摩擦,病人会感觉拔针同扎针一样痛,应在针头离开病人皮肤的瞬间左手拇指迅速按压,这样病人基本感觉不到疼痛。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多年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不仅要近期无热源反应,也追求远期反应无微粒、无污染,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微痛,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避免对血管机械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