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4283978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行为问题案例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案情况:小海是一名初三学生, 一直学习优秀, 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最近小海的班主 任时不时就打电话给小海的父亲, 说小海没来上课, 是不是生病了。 父亲也没什 么生气,也帮着说小海不舒服。有一天,父亲早上回家发现小海又躺在床上不去上学。父亲也没什么生气, 立刻将小海送到学校。 但是小海进校门看见父亲走后又溜出校门, 跑到网吧去玩 去了,结果老师打电话给父亲说小海今天又没来。 父亲说他亲自把小海送到学校 的,看着他进校门的。但是班主任坚持说小海没来。结果,中午的时候,小海回家了,父亲质问他去哪了,小海知道又是班主任 告状了,也不再掩饰, 说等爸爸走后就溜到网吧玩去。 这次,父亲再也忍不住了,

2、责骂到:“都送你到学校了,你还不安分点,你到底还读不读书的!”小海反驳: “书上的内容没什么好学的,简单得要死,整天还要学那破烂不堪、毫无价值的 语文、政治,整天除了背还是背,受不了那些老师了。所以我想退学不读了。况 且从小到大,你们都是偏爱大哥的,我这个当小的,你们也不怎么上心的了。我 在网上有一大堆关心我的好朋友, 他们让我找到了我存在的意义。 所以这些事你 也少管。”这番话是严重伤了父亲的心,一直听话的好孩子,怎么变成现在这个 摸样的。原因分析:从小海的回答来看,小海是出现了厌学的情况。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厌学, 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

3、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 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 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 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 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学生的厌学,突出一 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 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一,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 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 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 浅层因素是无动机, 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 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 而贪玩好 动的

4、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通过老师逼、 家长压,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才有好日子过”的意识,但 是孩子读了几年的书, 发现这个书是越读越乏味, 更痛苦的是, 他们还要面对一 大堆他们根本就不敢兴趣的。 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 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 但其看法是消极的, 甚至是错误的, 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的 思想,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 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 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 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 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 老师的苦口婆

5、 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抵消,“启而不发”者大有人在。本案例的小海说的书本没什么好学的, 这个反应了书本上没他所需要的, 这 个就是他对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二,兴趣转移。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 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 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 导致转移。 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 能自觉地排除干扰, 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 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 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 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现在的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 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 由 于他们思想不

6、成熟, 理智不健全, 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往往被许多消极 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 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 逐渐荒废了学业; 而那些黄色书刊影 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 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 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 反而讨厌学习、 反 抗学习。兴趣转移的原因, 除了自制力不强外, 还有其它心理因素, 游戏录相疯狂刺 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本案例的小海提到他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敢兴趣, 通过他逃课到网吧玩可以

7、知 道,他现在的兴趣已经由学习转移到了游戏上。三、情感饥渴。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 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 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 追求刺激, 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 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 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追求情感平衡,是人 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本案例的小海因为父母对他漠不关心, 偏爱他大哥,使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人, 长期缺乏家庭温暖。这导致他只能通过网络那虚拟的世界

8、寻找“温暖、关心”,找到所谓的“存在感”。慢慢地,他就被网络虚拟的“温暖、关心、存在感”所诱惑了,进而对现实世界的一些不满的东西产生更加强烈的反感。解决方案: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 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 针对不同的 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第一,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学生们是在各种各 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 没有动机或者负动机是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 的。动机的激发, 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 注意刺激 学生的求知欲, 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动机的发 展要靠学生的自

9、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 争、评价来保证,其中远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则起决定作用。本案例的小海对学习的动机缺失了, 家长可以让他学习一些别的课程 (例如: 奥数、画画、弹吉他等 ),通过这些课程来重新激发他学习的兴趣。第二,引起注意。 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 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 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 用时间加汗水的方

10、法来推进学习活动。 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 这 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以苦为乐, 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 表现的往 往是以苦为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 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 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 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 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 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 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 牢吸引住。本案例的小海的老师应该注意到学生为什

11、么会厌恶, 然后制定类似上述的政 策来让小海对该科目重新恢复兴趣。或者和小海达成一个比较合理的“约法三 章”,让他在这个科目上有点“特权”,但是如果小海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些“特 权”就要“没收”我。相信这个不但可以很好的改善师生关心, 并且学生的学习效果 会更加好。第三,情感补偿。 家庭对孩子的关心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 家长在对待自 己的孩子时, 最好做到一视同仁, 不要太过偏爱某一个, 这样会在孩子成长的心 灵上留上阴影。 所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让孩子觉得他和他的兄弟姐们没不 能不一样的,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利的。本案例的小海由于父母对大哥的偏爱, 导致他心理产生一种被父母遗弃的感 觉,感觉自己在父母心中是不存在的。为此,小海的父母应该更加关心小海,让 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他就可以摆脱网络虚拟世界那个不真实的“温暖、关心”,这样他的兴趣就不会再摆在网络上,可以让他对生活恢复信心,重新把目 标放回到现实世界里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