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427014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小古文阅读。勿贪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注释)汝(r):你。矣(y):了。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中有果。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A.瓶子B.瓶中的果子C.瓶口D.拳头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2. 阅读天地

2、。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计:办法。俄:一会儿。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1解释加点的字。初竖执之:_遂依而截之:_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_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填序号)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

3、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注释)赴举:赶去科举考试。失意:指未录取。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得失:成功与失败。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外:后面,暗指未被录取。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

4、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A.满腹经纶B.能说会道C.自私自利D.不通人情4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成语概括。A.任人唯贤B.同舟共济C.名落孙山D.功成名就5.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_。方: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诗人_,被人们称为_。4这

5、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6. 课文直通车。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_7. 小古文阅读。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注释)抟(tun):把东西捏成团。剧务:工作繁忙。引:牵,拉。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A.女娲造人B.女娲补天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

6、人物是_。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_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_(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_(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_卒业:_2读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老/媪方/磨铁杵B.逢/老媪/方磨铁/杵C.逢/老媪/方磨铁杵D.逢/老媪方/磨铁杵3读句子,想人物对话。问

7、之,曰:“欲作针。”李白好奇地问:“_”老婆婆说:“_”4老媪的意志可以用成语_来形容。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家贫:_ 萤:_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用现代的话说,意思是_10.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的意思是_3请写出两个和“精卫填海”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11.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孟母戒子盂

8、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注释:诵:背诵。辍(chu):停止。誼(xun):忘记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其母方织(_)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_)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_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_12. 古诗文阅读。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横线上把古文补充完整。2你认为要向王戎学习什么?答:_(文段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

9、树多子折枝,诸儿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文段二)许衡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_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_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_13. 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10、,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与“如日出之阳”中的“之”意思相同。B.“恐已暮矣”的“暮”是傍晚的意思。C.“吾年七十,欲学”中“欲”的意思是想要。D.“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的意思是:为人臣子可以戏弄自己的国君。2少年儿童的学习正处在的阶段。A.如日出之阳B.如日中之光C.如炳烛之明3师旷用_(a比喻 b拟人 c夸张)的方式向已经_岁的晋平公说明了自己对晋平公想

11、再学习的看法。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4. 文言文阅读。 松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注释至:到。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 )A.冬天的一天B.冬天C.像冬天的日子。D.寒冷的天气。2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松树,是大树。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术。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D.这棵大树是松树。3想一想,写一写。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_),可以(_)。1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