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4081707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河东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将第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卷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2.本试卷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冗长(yng) 强迫(qing) 叱咤(zh) 削足适履(xu)B. 荏苒(rn) 嗔怪(chn) 摈弃(bn) 噤若寒蝉(jn) C 湖泊(b) 羁旅(j) 宽宥

2、(yu) 卷帙浩繁(y) D 忸怩(ni) 龇牙(c) 骁勇(xio) 未雨绸缪(m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贸然 渔利 成群接队 开截流B.疏竣 肤浅 春风骀荡 蛛丝马迹C.消弭 宣泄 瑕瑜互见 声名鹊起 D.蜇伏 装帧 珠联璧和 醍醐灌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津自然博物馆大厅的左侧是国内首家博物馆内的活体蝴蝶园,观众_可以欣赏到_、漫天飞舞的活体蝴蝶,_可观察从毛毛虫到美丽蝴蝶的_过程,真正体验“羽化成蝶”的惊喜。A 既 色彩斑斓 又 退变 B. 不仅 琳琅满目 还 蜕变 C既 琳琅满目 又 退变 D不仅 色彩斑斓 还 蜕变 4下列各句中,加

3、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复习时要精做题,尤其是要自己先做,此后再与答案对比,以此发现自己答题的缺陷所在。长此以往,现代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B. 他这次犯的错误虽然没有酿成大错,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会吃大亏的。C. 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 D.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快递业如何执行业务规范,从业人员要不要经过职业训练,究竟谁管理监督,都要有明确的告知。B为人父母者,需要多多审视自己的家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必

4、须积极地承担起家庭教育,不要仅仅给孩子一个背影。C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D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动行径,对于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是不能容忍的。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老子关于“和”的思想与实现和谐的途径 “和”或“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 我们看到,先秦其他各家的学说均以社会政治生活为论述的中心,其中的和谐思想局限于构建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理想化关系,而老子及道家的和谐思想则在论域上作了进一步拓展,在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之外,又多论及个人的身心

5、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国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构成了社会和谐理论的完整系统。 一般认为老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合一或“同于道”,然而道是最高的和谐体,因而归根结底老子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是“和”或和谐。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是和谐哲学。 老子说:“和曰常,知和曰明。”意思是说,“和”是天地万物的常态,能认识和谐是天地万物常态的,就是明达事理。老子认为“和”是道的本质性体现,与此相反的阴阳完全对立的状态不是道的从而亦不是事物的常态。关于“和”是天地万物常态的论断,已为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所证明。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

6、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是说,自然界的规律是趋向平衡和谐的,而进入私有制社会以,人类社会在总体上是不和谐的,这是因为“损不足而奉有余”的原则大行其道。但是,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不和谐不但不是自然界的常态,而且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因为从人类历史长河看,私有制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个基本图式中包含着两种状态的“和”:一是道及其所“生”的“一”阶段的“和”,这种“和”是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和”;二是在“二生三”之后,“冲气以为和”的“和”,这是对立面经过交感激荡后所实现的和谐状

7、态。 “和曰常,知和曰明”是说知道上述两种状态的“和”是事物的常态,从而尽力维持第一种“和”,在阴阳完全对立的情况下,努力促成第二种“和”的实现的行为,才是明智的。五十五章说的“精之至”、“和之至”的含德之厚的赤子,二十八章说的“复归于婴儿”,就是要人们力图保持或复归于道的未分化的“和之至”的状态,亦即所谓返本复初。在不可能做到的情况下,也要努力促成第二种“和”,以实现新的和谐,而不应听任事物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显然,老子对“和”的这种区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天地万物及社会人生都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对立面,概莫能外。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乃是一切事物的固有属

8、性,以为有阴而无阳或有阳而无阴,就如同以为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一样,是不能成立的。“冲气以为和”中的“冲气”,并不是一种气体,而是指统一物内部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涌摇激荡、对立统一的机制,“冲气”不过是对此种机制的形象化表述;“以为和”的“和”是说对立面的涌摇激荡或斗争作为一种机制作用于事物而达到了对立面之间某种程度的协调、平衡、和谐或融合。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相互作用使事物实现了某种和谐,即“冲气以为和”。总之,老子这里所讲的“和”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它是以“负阴而抱阳”即事物对立面的共同存在为前提,以“冲气”即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涌摇激荡为基础,包含关键环节、必要条件和

9、内在动力的“和”。没有差异、矛盾、对立和必要的斗争,就没有对立面的统一与和谐,也没有对立面的转化。因此,和谐不是无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特殊形态。不能把矛盾双方的斗争比较缓和、统一体相对平衡的状态叫做和谐,更不能把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状态称为和谐,只有矛盾双方不仅相对稳定地处在统一体之中,而且一方的发展有助于另一方的发展,即“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互利双赢”的状态,才是哲学意义上的和谐。 (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6日5版)6.下列有关对本文中老子“和”的思想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老子“和”的思想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和谐理论系统,它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的身与心、

10、人与自然及国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和谐理论。 B、老子说:“和曰常,知和曰明。”意思是说,能认识和谐是天地万物常态的,就是明达事理;阴阳完全对立的状态不是道的从而亦不是事物的常态。C、老子“和”的思想认为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私有制的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D、老子“和”的思想认为从总的发展趋势看,不和谐不但不是自然界的常态,而且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私有制的存在从人类历史看不过是一个小插曲。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是和谐哲学,因为老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合一,而道恰恰是最高的和谐体。B、与有上而

11、无下或有下而无上是不能成立的一样,以为有阴而无阳或有阳而无阴,那就很难认识事物的固有属性了。C、“冲气以为和” 的“和”,是指对立面的矛盾、斗争作为一种机制作用于事物,从而达到对立面之间全面的协调、平衡、和谐。D、道家以外的先秦诸子也多以构建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为论述的中心,可见“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8.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老子所说的“和”,分为“一生二”之前的阶段与“二生三”之后的阶段,前者是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和”;后者是对立面经过冲突后所实现的“和”。B、“和”是事物的常态,当事物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时,即使在不可能做

12、到的情况下,也要努力促成第二种“和”,以实现新的和谐。C、老子这里所讲的“和”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除必要前提和基础之外,还包括关键环节、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力等要素。D、哲学意义上的和谐不是无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特殊形态,即矛盾双方的斗争比较缓和、统一体相对平衡,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相对稳定状态。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

13、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疆,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

14、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率:大抵,大多 B今匈奴负戎马之足 负:依仗C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觉得奇怪D欲刺问尉史 刺:刺杀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卒善遇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