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3959907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市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东营市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东营市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东营市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东营市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营市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市十二五规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三月三十日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二O一一年三月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的紧要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全面落实高效生态的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

2、有重大意义。本规划纲要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共东营市委关于制定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站在新起点明确新目标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

3、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顺利完成,我市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2008年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360亿元,按可比价格,五年年均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66万元,折合1.72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04.9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49亿元,五年累计完成4627亿元,年均增长21.6%。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建设实现新突破。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四大主体产业区建设全面启动,黄河水城初步建成,正在进行深度开发。

4、“三路两港一场”建设进展顺利,荣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德大铁路已开工建设,东营港实现开港通航,黄大铁路、广利港即将开工建设,东营机场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已开通至北京、上海、重庆、大连的航线。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有效,“三网”绿化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生态防护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转方式调结构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断优化,由2005年的4.2:79.7:16.1调整为2010年的3.7:72.6:23.7。农业稳步发展,2010年增加值达到87.38亿元,年均增长5.5%。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35亿元。服务业规模和质量得

5、到较大提升,增加值达到560.36亿元,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家,中国名牌产品5个,驰名商标1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4%,比2005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36亿元,年均增长19.9%。可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38.65%和18%。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6、率达到91%。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修复,环境容量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获批为全省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城市,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恒丰、华夏、中信、交通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纷纷进驻,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获准筹建,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税取消为农民累计减负3.5亿元,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机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7、基本药物制度试点顺利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启动。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层次不断提升、水平不断提高,东营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区,大王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成功举办首届黄洽会。201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79.6亿美元,年均增长40%,其中出口27.6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8.6亿美元,年均增长9.8%。民生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较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3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0.8万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文化、体育等事业取得新的成就,成功承办了国际马拉松赛事。五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

8、在3.89,人口素质普遍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20.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96元,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27元,年均增长12.8%。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平安东营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老龄和残疾人、防灾减灾、人防、气象、地震、无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援助北川重建取得重大胜利,帮扶新疆疏勒和菏泽单县、实施突破利津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回顾“十一五”历程,全市上

9、下立足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进,不断拓宽发展路子,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推进思想大解放。五年来,认真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实践活动、“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和“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一系列大讨论活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境界和能力,激发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国家政策与东营实际相结合,

10、创造性开展工作。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立足当前快速突破,提出了“全面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总战略”和“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全力突破“四区一城”、“三路两港一场”、“三网”绿化的发展思路,采取了招商引资、转方式调结构、突破发展东营港开发区、统筹城乡发展、市属经济县域经济双轮驱动和着力打好“三大战役”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抢抓机遇与积极作为相结合,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完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推进机制,推行重大项目推进市级领导负责制和项目集中开工及重大项目观摩活动,做大做强市城市资产运营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动化

11、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集中,实行重大项目联审、服务承诺、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有效地保证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集中财力向农村、弱势群体和民生等方面倾斜,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大力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维护社会安全,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章“十二五”东营发展处在关键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严峻的风险挑战,机遇与

12、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科技革命加速推进,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复苏将是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影响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从国内环境看,国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

13、的趋势不会改变;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推进黄河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为我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创造了良好机遇。但是,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辽宁五点一线、天津滨海新区和苏北沿海等区域凭借各自优势竞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加快发展、快速跟进。从我市发展看,“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东营作为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在两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充分获得政策支持的优势

14、。二是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我市地理区位优越、土地资源广袤、油气和海洋资源丰富、淡水资源相对充沛,拥有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同时必须看到,我市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规模小、链条短,缺乏具有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重大交通设施相对滞后,缺乏对外连接的大通道,完善内联外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尚需付出不懈努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对外开放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全市上下

15、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率先发展”的工作基调,有效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立足新起点,面向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再创新局面。第三章全力实施国家战略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东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力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战略,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二、指导原则坚持转型发展。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外需,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坚持生态优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