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全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60422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2025》(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制造2025》(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制造2025》(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制造2025》(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制造2025》(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2025》(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2025》(全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制造20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启动 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多次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国内提高综合国 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制造业持续迅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明显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运用 效率、产业构造水平、信息化限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急切而艰巨。

2、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国内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定,实行制造强国战略,加强 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求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国内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 坚实基本。中国制造02,是国内实行制造强国战略第一种十年的行动大纲。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起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

3、)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获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确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节,国内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 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行“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动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某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筹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 球产业再分工,

4、承办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国内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她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快战略部署,着 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 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乡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动,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国内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 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规定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应和国防装备保障 等方面迅速提高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

5、造业发展活力和发明力,增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重要依托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 展模式难觉得继,调节构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急切。经 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国内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增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 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国内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

6、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 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获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公司,国内已具有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本和条件。但 国内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核心技术与高品位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公司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 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少世界出名品牌;资源能源运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构造不合理,高品位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 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限度不高,公司全球化经营能力局限性。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7、,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建设制造强 国,必须紧紧抓住目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托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发明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毕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二、战略方针和目的(一)指引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增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的,

8、强化工业基本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 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增进产业转型升级,哺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核心共性技术,增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公司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哺育。建设法规原则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

9、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履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运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构造优化。坚持把构造调节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高老式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哺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公司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主线,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构造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10、。全面深化改革,充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备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公司主体地位,激发公司活力和发明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有关支持政策,为公司发展发明良好环境。立足目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单薄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精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筹划和前瞻部署,扎夯实实打基本,在将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整体推动,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引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增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环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

11、突出重点,实行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伙。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核心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运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伙,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三)战略目的。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求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的。第一步:力求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掌握一批重点领域核心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获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

12、单位工业增长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长值能耗、 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高。第二步:到205年,国内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档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发展获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重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

13、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和2025年制造业重要指标类别指标5年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880.91.261.68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0.360.4701.10质量效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83.858458.5制造业增长值率提高-比提高2个百分点比提高4个百分点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两化融合宽带普及率3()375070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557284核心工序数控化率5(%)273354绿色发展规模以上单位工

14、业增长值能耗下降幅度-比下降18%比下降3%单位工业增长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下降2%比下降40单位工业增长值用水量下降幅度-比下降23%比下降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率(%)6265371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公司有效发明专利数/规模以上制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国内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合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3 宽带普及率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代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顾客数/家庭户数。4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公司数量规模以

15、上公司总数量(有关数据来源于3万家样本公司,下同)。5 核心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核心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三、战略任务和重点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筹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完善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环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环绕创新链配备资源链,加强核心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核心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加 强核心核心技术研发。强化公司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公司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公司和公司技术中心建设,充足吸纳公司参与国家科技筹划的决 策和实行。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将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定期研究制定发布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继续抓紧实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科技筹划 (专项、基金等)支持核心核心技术研发。发挥行业骨干公司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本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 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高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核心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设计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