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浅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339832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真菌药浅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真菌药浅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真菌药浅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抗真菌药浅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抗真菌药浅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真菌药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真菌药浅(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真菌药浅谈Antifungal drugs医药学院 09 药学2011/12/10:前言1)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 述的真菌约有 1 万属 12 万余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 4 万种。真均可引起皮肤、粘膜等浅表处感染,也可引起皮下组织、内脏等深部组织感染, 前者称为浅表真菌感染,传染性强但危害相对较弱,后者称为深部真菌感染,传 染性小但但危害性大,常可导致死亡。另外还有,特定条件下的真菌感染、妇产科真菌感染以及眼、耳鼻喉真菌感染。厂皮肤、粘膜指甲、毛发:如花斑癣、如花斑癣、甲真菌病、口腔念珠菌感染真菌病原发性: 深部Y继发性:.皮下组织

2、:抱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足菌肿等组织胞浆菌病、球抱子菌病、芽生菌病、 副球抱子菌病等念珠菌病(系统性)、曲霉、隐球菌 病、毛霉病等特定条件下的真菌感染:输液、烧伤、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艾滋病并发真菌感染等等妇产科真菌感染:外阴道念珠菌病 眼、耳鼻喉真菌感染:真菌性眼内炎,真菌性眼膜炎等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各种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放射治疗使机 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下降,大型手术、器官移植使患者机体免疫系统损伤,特别是 艾滋病的流行,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逐渐增多。资料显 示,上述人群中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约为11%40%,病死率为40%。北京协和医院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培养

3、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达81%;2000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达67%。20年149 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2)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30 年代末从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灰黄霉素,第 1 个发现并被用于临床;1944年报道了唑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1960年两性霉素被用于临床;1981 年酮康唑口服制剂在美国上市,第1 个烯丙胺类药物萘替芬 进入临床试验;1990-1992年氟康唑和依曲康唑开始在美国使用;1993-1995 年报道了第2代三唑类抗真菌药

4、物;1995-1996年上市了第2个烯丙胺类药物特比萘芬以及两性霉素脂质体制剂二: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简述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称为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抗真菌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烯丙胺类抗真菌药 硫代氨基甲酸类抗真菌药及其他合成抗真菌药。下面将详细阐述各类抗真菌药的 药理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2.1 抗真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按结构可分为多烯类和非多烯类2.1.1 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发现】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 20 世纪 50 年代发现的由放线菌产生的一 大类抗生素,至今已约有60余种,主要代表药物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甲 帕霉素、曲古霉素等,

5、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 B 为治疗深部真菌 感染的首选药物。作用机制】和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真菌细胞内钾离子、核苷酸、氨基酸等无机物或有机物外漏,破坏真菌细胞的 正常代谢,从而起到抑菌作用。在哺乳类动物的细胞膜上主要存在着胆甾醇,而不是麦角甾醇。而多烯类 抗真菌药物对麦角甾醇的结合能力比对胆甾醇的强 10 倍,因此多烯类抗真菌药 物对哺乳类动物的细胞膜损伤作用比较小。而对细菌来讲,除了支原体以外,在 细菌细胞膜上没有甾醇存在,因而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对细菌没有用。【临床应用】临床上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代表药物】 两性霉素

6、 B Amphotericin B 1适应症:用于除皮肤癣和部分曲霉菌外所有的真菌感染,主要用于治疗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艾滋病患者的脑膜炎,也可以与 5-氟胞嘧啶合用。禁忌症:严重肝病者慎用。本品毒性大、不良反应多,尤其是肾毒性大。妇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剂型改进:近年来通过对其剂型的改进减轻了毒性,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复合物两性霉素 B 胶体分散剂等。 制霉菌素 A1(nystatin A1) 2 适应症:抗菌谱与两性霉素相似,但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治疗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艾滋病患者的鹅口疮的食管炎。对滴虫也有一定作用。口服后胃肠道不吸收,血药浓度极低,对全身真菌感染无

7、治疗作用。几乎全部服药量自粪 便排出,局部外用亦不被皮肤和粘膜吸收。 纳他霉素(natamycin) 适应症: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白癣菌、曲霉菌属及支浆原虫等引起的感染,对哺乳细胞的毒性极低。出作为抗真菌药物外,它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获得 批准的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真菌生物食品防腐剂。2.1.2 非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临床应用】非多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代表药物】常用的有灰黄霉素、西卡宁(癣可宁)等。 灰黄霉素 griseofulvin 作用机理: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破坏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结构,阻止细胞 中期分裂,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 适应症:对毛发癣菌、小抱子菌、表皮癣菌等浅

8、部真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主 要为外用药,用于治疗头癣、体癣、股癣和甲癣等。 西卡宁 siccanin 抗真菌作用与灰黄霉素相似,对毛发癣菌、小抱子菌、表皮癣菌等有较强抑制作 用,用于治疗皮肤癣菌。2.2 唑类抗真菌药【发现】唑类抗真菌药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合成抗真菌药,于20 世纪 60 年代末问世,克霉唑和咪康唑为这类药物的先驱。随后,大量的唑类药物被开发, 不仅可以治疗浅表性真菌感染,而且可以口服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真菌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使羊毛甾许多酶活性改变,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由于人体内普遍存在 P-450 酶系,该类药 物也可与人体内其它 P-450

9、 酶系的血红蛋白辅基 Fe 原子配位结合,这是该类药 物普遍存在一定肝肾毒性的重要原因。【分类与代表药物】唑类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可分为咪唑类和三氮唑类。其中,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噻康唑、布康唑、硫康唑、奥昔康唑和联苯苄唑等;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康唑2.2.1 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是唑类抗真菌药物中最早用于临床的广谱抗真菌药 物,对白色念珠菌、曲菌、新生隐球菌、芽生菌、拟酵母菌等深部真菌和一些表 皮真菌及酵母菌等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这些药物只能局部用药。酮康唑(ketoconazole)是第一个可口服的咪唑类抗真菌药。即可治疗皮肤 真菌病

10、,又可治疗内脏真菌病,既可口服又可外用。但其副作用较大,主要是肝 脏毒性和对激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2.2.2 三氮唑类氟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体内抗真菌活性比酮康唑强 5-20 倍,副作用与酮康唑类似,其肝损伤低于酮康唑。孕妇禁用全身制剂;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特康唑为局部外用药,治疗念珠性阴道炎。伊曲康唑抗菌活性是氟康唑的 10-500倍。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以及浅部真 菌感染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甲癣、花斑癣等。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孕妇、 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慎用。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由Pfizer公司开发,2002年在美国上市的新 型广谱三唑类抗真菌

11、药,对许多致病性真菌包括曲霉菌、克鲁斯念珠菌等耐氟康 唑的真菌都显示抗真菌活性。泊沙康唑(posaconazole)由 Schering-plough 公司开发,美国 FDA 于 2007 年批准上市的伊曲康唑类似物,体外抑真菌研究发现对大多数菌的活性高于氟康 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2.3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与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烯丙胺类抗真菌药为角鲨烯 环氧化酶抑制剂,通过阻止角鲨烯的环氧化反应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抑 制真菌生长。对哺乳动物的角鲨烯环氧化酶作用较低,有良好的选择性。【代表药物】其代表药物为萘替芬,是 1981 年发现第一个上市的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

12、,对皮肤真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有杀菌作用,对马拉色 菌属、念珠菌属及其他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也具有局部杀 菌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浅表性真菌效果优于克霉唑。通过对其结构修饰又相继得 到抗真菌活性和性质更优的特比萘芬(terbinafine)和布替萘芬(butenafine)特比萘芬(t erbinafine)适应症:用于浅表性真菌引起的皮肤、指甲感染,如体癣、股癣、足癣等 妇儿:孕妇服用的安全性未确定。 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腹胀,食欲减退、恶心、轻度腹痛、腹泻等)和 皮肤反应(皮疹),偶见味觉改变。 注意事项:无肝毒性,但因在肝中代谢,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

13、布替萘芬(but enafine) 适应症:用于由絮状癣菌、红色癣菌、须发癣菌及斑秃癣菌等引起的足趾癣、 体癣、股癣的局部治疗。2.4 硫代氨基甲酸类【作用机制】与烯丙胺类抗真菌药一样,为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其代表药物为托萘酯( tolnaftate) ,为局部抗浅表真菌感染药, 用于浅表皮肤真菌感染,包括体癣、股癣、手足癣、药斑癣,但对毛发部及指甲 的真菌感染无效。2.5 其他合成抗真菌药其它合成抗真菌药物还有 5-氟胞嘧啶、环吡酮胺、阿莫罗芬等2.5.1 5-氟胞嘧啶(5-fluorocy tosine)【发现】是 20 世纪 50 年代合成的抗白血病药物,后来作为抗真菌药上

14、市。 【作用机制】对真菌有选择性毒性作用,被真菌吸收后经胞嘧啶脱胺酶转化 为具有抗代谢作用的 5-氟尿嘧啶,后者可取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 从而阻断核算和蛋白质的合成。适应症】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及新生隐球菌等的感染,单用效果差,与两性霉素合用有协同作用,可增加疗效。禁忌症】肾功能严重减退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妇儿】孕妇慎用。2.5.2 环吡酮胺 Ciclopirox Olamine作用机制】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流,并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的摄取,导致真菌细胞死亡。【适应症】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花斑癣,也可用于皮肤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及甲真菌病。2.5.

15、3 阿莫罗芬【作用机制】抑制次麦角类固醇转化成麦角甾醇所需的还原酶和异构酶,造 成次麦角类醇蓄积,麦角类固醇大量减少,导致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从而杀伤 真菌。同时阿莫罗芬还造成异常几丁质沉积导致真菌生长障碍【适应症】阴道念珠菌病、甲癣、各种皮肤真菌病,阿莫罗芬(盐酸盐)是 一种抗真菌药物,对可引起指(趾)甲感染的各种真菌均有杀灭作用。用于真菌 引起的指(趾)甲感染。三、抗真菌药研究进展:( 1)新剂型设计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如两性霉素B和新的脂质复合物。通过对两性霉素B进行结构改造可以降低 其毒性,主要是降低其肾毒性。几种新的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正在研制之中。 Voriconazole 是一种三唑类药 物,对很多机会致病性真菌,包括曲霉菌、克鲁斯氏念珠菌等耐氟康唑的真菌都 显示抗真菌的活性。初步数据表明它能有效治疗各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包括曲霉 病。Nikkomycin Z 是一种杀真菌化合物,它能抑制真菌胞壁的壳多糖的合成。 体外试验表明,它对粗还需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和皮炎芽生菌非常有效,并 且与其他药物合用具有对抗念珠菌的作用。一些试验正在进行之中,以确定它的 药物动力学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