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339544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辅导教案姚海荣一、认识第五单元本单元通过5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单位及其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并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为本单元的教学做了铺垫。看起来这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没有相关的后续教学内容,其实不然。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会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使用人民币(如超市物品的价格,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等),为小数的学习做铺垫。与实验版教材相比,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是原本就在本册的,只不过在内容上有所变化。由主题图和7个例题组成:课题内容人民币的认识主题图通过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

2、4幅图,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例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例2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例3认识5元及5元以上的人民币例4人民币的兑换简单的计算例5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例6简单的加减运算例7简单的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人民币虽然很常见,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还是陌生的,他们用得时候不多,接

3、触的也大多是以小面额的人民币为主,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是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换算及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三、具体分析及建议第一部分主题图(52页)实验版的主题图由三幅图组成,新版教材变成四幅图,增加了用钱卖报纸一图,拓宽了生活中的例子。还增加了了小精灵聪聪说话:“买东西要用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告诉学生人民币的作用和我们怎么对待人民币。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首先让学生观看购物图、乘船购票图和买报纸图,同桌互相说说画面的意思。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体会人民币不仅是我国

4、法定货币,而且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和精神风貌,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国,出示聪聪说的话引入本单元的教学。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进而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层是让学生观看第四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让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中明白存钱的道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钱的良好习惯。第二部分人民币的认识实验版教材是通过分类活动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的12种,以角为单位的6种,以分为单位的3中)。而新教材介绍的是现在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将人民币的认识分为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和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两个层次,以小面

5、额的认识为主。这样新的编排便于学生认识、避免混淆,有助于学生整体了解人民币。第一个层次:例1、例2认识面值1元及1元以下的硬币、纸币。从学生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认识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以及1分、2分、5分的硬币,完整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这两个最基础的单位关系。 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需要依托具体实物进行,而且不能脱离真是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必要的学习活动,同时课前要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学具模拟人民币(第五套)。在进行分类时,可以针对分成纸币硬币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

6、要做成硬币?让学生结合生活想一想,告诉学生因为小面额货币流通很频繁,纸币磨损快不得不回收旧钞重新印刷使用成本很高。而硬币虽然生产成本并不低,但使用寿命是纸币的4、5倍,不必频繁更换,总的使用成本要低得多。另外,硬币更适用于投币机等自动售货、售票机,而纸币对于这类机器来说识别较困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摆10个1角硬币时,要让学生学会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并让学生观察这个等边三角形中1角币是如何排列的?(从上往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1、2、3、4)找到排列中的规律。第二层次:例3、例4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到“元”在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学习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

7、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例3认识各种面值对学生而言不难,但是与之相应的做一做1题,摆出指定的钱数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了,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方法的渗透(如先摆元,再摆角),同时借助附页中的人民币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例4分上面2题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下面4题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会摆会换,还要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如,20元是2个十元、50元是5个

8、十元、100元就是10个十元等等。学习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这部分的习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学具,进行具体兑换,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活动中要重视做题方法的引导和总结,如写钱数时先区分不同单位,再按单位分别数出钱数,然后合起来。付钱(摆钱)时鼓励学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灵活组合。56页“你知道吗?”介绍了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是实验版教材例6的内容,包含在简单的计算中。新版教材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学生知道这是一种表示商品价格的方式,知道表示的是多少钱即可。第三部分简单的计算新版教材降低计算难度,取消了从小数到复名数的转换,计算的数据仅限于20以内,只有简单的单位换算和

9、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第一阶段:例5、例6、做一做、练习十三13题(57、59页)教学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主要是元、角之间的换算。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教学关于元、角的简单计算。在教学元、角的计算时,何时换算,为什么要换算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不仅是对人民币单位的再认识,也是对加减法计算本质的再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一些,这里要关注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懂得有条理的进行思考。首先可以先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教师出示1张1元和2个1角,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然后让每个

10、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借助学具进行操作和思考,同桌的互相交流。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用10个1角代替1元,所以1元2角就是12角。再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 )元( )角”。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从直观演示逐步过渡到抽象计算。第二阶段:例7、练习十三4、5题例7是在量的认识这一内容版块新增的问题解决的内容,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买需要的东西。数量关系是简单的,除了让学生继

11、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教学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即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这两种策略,应该说,学生意识中是有的,但没有那么明确。罗列策略重在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如何不重不漏;尝试调整策略的基础是随便选两个试一试,关键在于根据试的结果有方向、有目的地去调整,选择相应的目标物。这些在教材上都以儿童化的语言有所体现。“我先随便选”“多了一点,换成便宜点的试试”等。我认为在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答案,只要学生能够解决就可以了,当然找出所有答案就更好了。四、两点提示。1、人民币属于常见的量,课标指出:要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要关注“现实情境”中的数学活动的设计和在“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练习。2、本单元中有较多地方要求学生使用学具人民币,学生学具摆放杂乱,容易丢三落四,甚至因为玩弄学具而忘了听讲。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弱。在每做一项操作前,老师都要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讲清活动的步骤和方法;每项操作活动结束后,都要提醒学生把学具放到应放的位置。注意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用品摆放整齐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