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探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327181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诊疗眩晕病辨证思维模式探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者:田琳,阎英杰,朱建贵,王映辉【关键词】 名老中医;眩晕;辨证论治眩晕是由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1。内经有对眩晕病脏腑、病性归属方面的记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卫气有关“上虚则眩”和灵枢?海论之“髓海不足”的论述则指出因虚致眩的理论。综合自1974年以来的文献报道,笔者归纳出名老中医对眩晕病的辨证思维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 病因辨证为主丁光迪2认为,眩晕发病以风、火、痰、虚最属常见,而风有风寒、风火之别;火有实火、虚火之异;痰有痰饮、风痰不同;虚有气虚、血虚分证。胡建华3认为,眩晕一病,病

2、因病机不外风、火、痰、虚四者,多呈本虚标实之候,尤其发作之时,标实征象更为突出,此乃痰饮作祟。临床所见之眩晕,以肝风内动,痰饮上犯为多,而痰饮浊邪为其主要症结。夏森柏4认为,眩晕在临床辨证时应考虑到风、火、痰、虚、瘀5个方面,辨证时常分为6个证型:湿热困脾,胃失和降型;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型;痰湿上犯,清阳被遏型;肝肾亏虚,髓海不足型;气血两虚,元气衰弱型;气虚血瘀,脑失所养型。易希园5论治眩晕,主张先分清内外病因:如外感六淫,侵犯脑窍,其势较急,并兼有怕风、恶寒、恶心、流涕等表证;内伤眩晕皆由湿化痰浊,肝郁火盛,扰动肝风,或是阴虚阳亢,水不涵木,阳虚气弱,水饮内聚所致虚风内起,上扰清空,头窍失

3、灵而发病。辨证时分如下3种类型:感受风寒湿之邪引动风痰上扰;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肾亏,精虚髓减,脑失所养发为眩晕者,或者气血虚弱而发生眩晕;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思虑劳倦伤脾,使气血生机乏源,血虚失荣,心神不宁,虚风上扰导致的眩晕。2 脏腑辨证为主章真如2认为,眩晕病多在肝,导致眩晕的因素,不外肝火、肝阳、肝风。肝火临床多表现为实证;肝阳实际上属于虚证,阴虚而阳无所附,故浮于上;肝火、肝阳、肝风作为病机,三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周炳文2认为,眩晕病为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错杂,本虚以肝脾肾虚为主,标实为风火痰湿、寒凝气郁。脾居中土,升清降浊,驾驭上下,故眩晕无不涉及于脾。辨证分型为:脾虚风痰型

4、;脾肾两虚、虚风上旋型;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型;阳虚土衰、木乘风动型;寒遏经脉、营卫失调型。周鸣岐2认为,眩晕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虚,标实为肝阳、痰浊、瘀血蔽塞清窍,瘀阻脑络,本之虚与标之实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3.1 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眩晕李辅仁6认为,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的眩晕,中医辨证多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其证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为标。为肾阴不足,肾精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上扰之证。刘祖贻7认为,脑动脉硬化症所致的眩晕,其病机为肾虚血瘀为主,因为“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肾虚不能上奉于脑,则脑髓空虚;而人之年龄增大,气血失调,瘀血渐生

5、,则可阻于脑络,导致眩晕的发生,因此主张以瘀为主,结合肝肾进行辨证。邓铁涛8认为,高血压病所致的眩晕,其受病之脏主要为肝。肝与肾关系最为密切,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偏亢。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可因脾阴不足、血失濡养、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等而致眩晕。周氏8认为,高血压病所致的眩晕病变主要与肝、肾、心及阴阳失调有关,病理演变往往是风、火、痰相互影响。陈氏9认为,脑萎缩性眩晕表现为头目眩晕、视物昏花、记忆力下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此乃肝肾不足所致。3.2 颈性眩晕陈亦人10认为,颈椎病变引起的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之眩晕,究其机理,多有瘀血内伏

6、、经络痹阻之机存在。故在辨证基础上,从瘀论治,则眩晕自除矣。张胜茂11认为,颈椎病中的椎动脉型与肾虚有关,因肾主骨生髓,“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又因颈项为足太阳经所过,“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太阳主一身之表。“高巅之上,唯风可到”,这与“肾与膀胱相表里”也是符合的。罗致强12认为,颈性眩晕的发生属于本虚标实,以肝、脾、肾的虚损为本,以风、湿、寒、痰、瘀等邪实阻滞经络为标,肝肾不足是导致颈性眩晕的根本病因。3.3 耳源性眩晕刘献琳2认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多为痰饮内蕴,肝风上扰。朱进忠2认为,耳源性眩晕多为风痰上扰,病久可为虚证。张胜茂11认为,耳性眩晕可见于迷路炎

7、、美尼尔氏综合征,呈反复发作性,发作时头晕欲仆,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此病病理为内耳迷路水肿,此病根本病因为痰,根据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分为湿痰、火痰。3.4 神经精神疾病所致眩晕高尔鑫13认为,由西医的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等引起的眩晕病的病机多见于忧郁失望、思虑过度等致七情所伤,阴虚阳亢;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化火生风,扰于脑窍;或因疲倦,或因思虑,或因情志,致气血阴阳亏损,肾精空虚,无以填精充脑;大病久病之后,气血大伤,营卫失和。辨证常分为6型,即阴虚肝旺型、心血虚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肝气郁结型和肾阳不足型。3.5 慢性肾炎所致眩晕时振声14认为,慢性肾炎高血压仍然属于“眩晕”

8、范畴,病机关键在于“升降反作”,当升者不升,清窍失养,该降者不降,清窍被扰,皆致眩晕。而脏腑的虚损、病邪的阻滞则是导致“升降反作”的病因。即“眩晕”的病机应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病机,直接病机是升降反作,间接病机是导致升降反作的病机,即脏腑的虚损和病邪阻滞。对于慢性肾炎高血压所导致的眩晕辨证可分为4型,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气阴两虚、肝阳上亢型,脾肾气虚、水湿不化型,湿瘀互结型。慢性肾炎高血压所致之眩晕常兼有瘀血、湿热之邪,辨证时应注意。4 八纲辨证詹文涛15认为,本虚标实是眩晕的基本特征,眩晕无论由外感抑或内伤疾病所致,大多经过反复发作,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的复杂过程,本虚标实为其共同特点。本

9、虚以气虚或阴虚为主。由于脾胃位居中州,主司升降的特殊作用,气虚首先表现为中气不足;阴虚则以肝肾不足多见。邪实多有痰、风、火、瘀,外感内伤皆可见,可单一致病,也可诸邪合而致病。他认为,本虚应首先分清脏腑气血阴阳之虚损,邪实应辨明其属性。马智16认为,眩晕一病,究其病机不外虚实二端,虚则正气亏虚,或因脾气不足,或因肝肾阴亏;实则或因湿滞中焦,或因痰凝脑络,或因风火上扰。眩晕虽病见多端,但其病机之最要莫过3点,即实则浊阴上逆,虚则清阳下陷,虚实夹杂则为肝肾阴亏、风阳上扰。并认为眩晕之病,因浊阴上逆而致者十之四五,因清阳不升者约十之二三,因肝肾阴亏者约十之二三。5 气血津液辨证周子芳17认为,老年眩晕

10、应从血瘀风证辨证,提出“无瘀不作眩”。血瘀风证,便是以血瘀为因,肝风为果,瘀血阻滞于内,而血瘀肝风并见的病证。血瘀风证的辨证关键有3条。辨面目:凡肝风之证见颜面红赤或晦黯,赤丝纹理显见,或目有红丝,或白睛充血者,为血瘀生风;查舌质:凡肝风之证而见舌质紫黯,或有紫气,舌下静脉充盈青紫,或舌有瘀斑瘀点者,为血瘀生风;审脉象:弦脉为肝脏主脉,瘀证脉应涩滞,而反呈弦象,必是血瘀风证。罗铨18认为,老年眩晕的病因总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损。辨证分为血虚型、气虚型、气虚血瘀型。6 专方基础上的辨证6.1 经方结合辨证翟明义2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辨治痰湿眩晕。他认为,肾藏精,精生髓,肾虚精亏则眩晕耳鸣,眩晕

11、病其标在肝胆,究其本源应责之于肾;脾为阴土,主运化,脾虚不运,水湿内停,聚生痰饮,痰湿中阻,清阳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蒙蔽清窍,故发眩晕。肾气充实,脾气健运,水湿得利,则痰湿之眩晕自止。所组之六味地黄加减方健脾养肾、行气利湿,在具体应用时,原则不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加减用药。6.2 自拟方结合辨证杨牧祥13认为,脑动脉硬化症所致的眩晕的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以致肝阳上亢,或肝阳化风,痰瘀阻滞,多系本虚标实之证。基于上述理论拟定眩晕方作为治疗本病的主方,因患者体质各异,故常表现为肝风夹痰、夹瘀、夹虚等证,故辨证时除抓住上述主证外,还根据舌象辨别兼夹证候。他认为,此病证型虽异而病机则一,即肝肾

12、阴虚,以致肝阳上亢或化风,痰瘀阻滞而成。尤其是脉络瘀血阻滞,是整个病机过程中的终端结果,在不同证型中,只是瘀血阻滞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已。7 结语眩晕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其成因复杂,概括起来有风、火、痰、虚、瘀等多病因,其发病又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症状表现复杂,常常是各型夹杂出现,名老中医对眩晕的辨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传统辨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形成一整套独特的理论认识,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整理学习。【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2 史宇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头痛眩晕专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

13、92.18,915,6568,6972,2129,3041,268271.3 龚雨萍.胡建华重用泽泻化痰祛饮平眩晕j.中医文献杂志,1999,(1):3637.4 夏 农.名老中医夏森柏教授治眩晕六法介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6,18(3):1112.5 唐群辉.易希园治疗眩晕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03,19(1):25.6 邱德文,沙凤桐.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1)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4.178.7 邱德文,沙凤桐.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2)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5.554555.8 邱德文,沙凤桐.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4)m.贵

14、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110112,173176.9 何俊清.陈柏荫治疗脑萎缩性眩晕病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1995, 17(6):6.10 张喜奎.陈亦人教授医话j.国医论坛,1999,14(4):1213.11 王春霞.张胜茂治疗眩晕经验j.四川中医,1999,17(10):45.12 金明华.罗致强治疗颈性眩晕经验j.中医杂志,2003,44(6):418419.13 邱德文,沙凤桐.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5)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402404.14 肖相如.著名肾病学家时振声教授系列经验之五慢性肾炎高血压的证治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5):195.15 罗小菊.詹文涛教授辨治眩晕病经验介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8,21(4):3233.16 丁邦晗,周 珂.马智教授治疗眩晕经验j.中医研究,2002,15(8):1112.17 周子芳.从血瘀风证论治老年眩晕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1, 23(7):1516.18 赵 华,李 晓.罗铨主任临床辨治老年眩晕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2):78.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