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原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306436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原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原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原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原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原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原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原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习目标:1、 理解古代散文“气脉中贯”的特点,深入文本,把握文脉。2、 把握文章表达感情的方式,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预习案 一、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文与可(10181079),北宋仁宗时期的著名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他与苏轼为中表兄弟,曾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他特别擅长画竹子,有“墨竹大师”之称,开后世“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起源于他画竹,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筼筜(yn dn)谷,山谷名,在洋州西

2、北,以盛产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得名。偃竹,仰斜的竹子。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筼筜谷偃竹,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文章。文章庄谐相衬,情深意切,典型地体现了苏轼散文文理自然、妙趣横生的特点。2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3、 文同画赏析 此图绘一根倒垂的竹子从画幅的左上角顺势而下而又翻转而上,秀峭而劲挺。画家截取最动人的姿态来构图,竹竿劲健挺峭,竹枝横斜,竹叶飘洒飞舞。作者发挥毛笔的特性,用笔撇出竹叶,以浓淡墨区分竹叶的正反,与米芾所记“以墨深为面淡为背

3、,自与可始”相吻合,且竹叶之大小、转侧都表现得很生动,对竹竿和叶稍出现的飞白笔触也不加修饰,一任自然,全图给人以清新潇洒富有生意的感受。此图重在写实,以浓淡突出竹叶的先后秩序的不同。原因大概是他长期和竹子生活在一起吧,因为熟悉了竹子的特点,所以才会画的如此生动的缘故吧!然而,这与郑板桥的竹截然不同,因为郑板桥的竹重在写意,以意象来表达他的思想,所以才会画出如此活灵活现的竹吧。此图未署名款,仅钤“静闲书屋”、“文同与可”二印,是遗留至今传为文同的作品中,为大家公认的唯一真迹。诗堂上有明初王直、陈循二题,画上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两方鉴藏玺印,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

4、的把握。二、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筼筜谷()()蜩腹蛇蚹()()兔起鹘落() 庖丁解牛()斫轮者也() 持缣素()相蹑() 箨龙()曝书画() 畴昔()2通假字少纵则逝矣()3一词多义(1)修(2)遗(3)寻(4)诸(5)与(6)熟4古今异义(1)初不自贵重古义:_。今义:_。(2)吾将以为袜古义:_。今义:_。5词类活用(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2)余因而实之()(3)初不自贵重()(4)吾将买田而归老焉()6判断下列句式类型并翻释(1)吾将以为袜。()译文: _(2)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译文: _(3)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译文: _(4)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5、中。()译文: _(5)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译文: _(6)足相蹑于其门。()译文: _(7)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译文: _7名句名篇(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2)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探究案1赏析句段: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2赏析句段: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3、本篇既谈“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又记偃竹图的由来和种种有关琐事,它的出发点是说理还是抒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