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2849284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根底,实验室是培养和造就科学家的摇篮。高校实验室既是培养和造就现代高科技的摇篮,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实验教学不但是对理论教学和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和补充,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实验室建立,改革传统的实验管理制度,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开展需要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当前实验管理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实验课教学的需要,实验教学学时明显减少,因此,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呈下滑的趋势。据社会调查和用人单位反响,扩招前毕业的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优于扩招后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动手能力方面,前者普遍优于后者。应该成认,招生规模

2、的急聚扩大与师资建立、实验室建立、专业建立和课程建立等产生了矛盾,给高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了的影响,特别是给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师资的配备、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以及实验场所的安排带来了冲击。同时,的实验课管理制度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开展。毕业生质量差主要表达在动手能力差,反推之说明实验教学质量差,说明实验装备差,教学手段,实验室管理,师资力量差。理工类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不仅要会说,而且要能做,高校要培养出符合于社会开展的创新人才,除要加强理论教学和实验设施的建立外,还要从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上下工夫,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实验设备的效益。1.推行实验课程

3、学分制按照实验课教学方案,每门专业实验课程,必须明确给出学分,增加实验学分的所占比例,建议占专业理论课程学分的1/4,如:一门专业课总学分为5分,该课程的实验可占1.25学分,理论教学占3.75分,才能算该门专业课修满了学分,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建立严格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既然实行课程学分制,就要建立相应的考试考核制度,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实验进展考评,考核可以用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展:(1)考试。实行抽签制的现场实验考试。将学生所学专业课的所有实验混合装入签箱,由学生抽取。每个学生按抽签的内容,进展实验考试,时间2小时,由实验教师

4、现场阅考平分。实验课考试实行百分制。(2)考核。采用现场考核评分制。所谓现场考核评分制,即在每次实验课中对学生所做实验进展现场考核评判,并给出学生该专业实验课的学分。为什么不用实验报告进展考核呢?这是因为实验报告学生可以相互抄录,即使不上实验课的学生也可以做出优秀的实验报告,反映不了学生的真实成绩。3.建立实验课签名制度学期开始,由教务处将学生班级发给实验教师。上实验课时,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对学生进展点名,做完实验,学生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这样可以标准学生的行动,上课不能迟到早退,实验必须做完。现在的实验课是学生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这是学校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如建立实验签名制、实验学分制、

5、实验考试制后,这种现象即会自然消失。4.建立实验教师任课制理论课程学的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课表,负责给出实验教学周次和课次时间、实验内容和要求,由实验教学教师负责完成详细的实验课教学任务。这样责任清楚,也有利于各自的工作。这就要求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良好配合,根据教学方案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也应备课,以备答复学生实验课中提出的与实验有关的理论性问题和实验中出现的实践性问题。显然,这就要求实验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懂实验方法与技能,还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这正是高校实验师资配备所缺乏的。实验教学可以不实行坐班制,实验备课与准备、实验教学与设备维护,由实验教师根据理论教师安排的时间自主

6、完成。这既要求高校实验室必须配备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教师,同时也要求高校必须改革现行的实验体制,赋予实验教师予同等的地位、同样的使命,打破教师系列编制与实验系列编制的概念。5.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验证性实验高校现行实验模式,根本上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模式,我校也不例外。老师画好样,学生照葫芦画瓢,即老师确定好实验科目,实验室设计好实验,学生只须按设计好的实验线路(如数字逻辑实验)搭接好线路,再按给出的操作步骤操作,验证该实验的正确性即可。这种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学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不能将知识活用。这种验证性模式必须改革成设计验证性模式,由教师给出实验

7、课目,学生自主设计并在实验课中自己动手完成该实验课目。这样,既能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6.合理安排实验课时高校的教学安排有一种倾向,就是理论课时越来越多,实验课时越来越少。有些高校的院系,甚至存在压缩实验课时、延长理论课时的倾向。在专业课方面,理论课与实验课同等重要。高校应为社会培养既懂理论又会实干的人才,这种人才才是合格人才,才会为社会所承受。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有些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应缩短,实验课时要相应延长。当然,每门专业课课时,都应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出发,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或延长,或缩短。总而言之,高校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管理者要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建立与实验室改革和师资配备与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