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课题开题工作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2393259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子点课题开题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量子点课题开题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量子点课题开题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量子点课题开题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量子点课题开题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量子点课题开题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子点课题开题工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量子点(QDs)课题开题工作-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量子点(QDs )是一种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波尔半径的新 型半导体纳米材料,由第二副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组成的QDs, 具有比传统染料更为优越的磷光性质,如磷光强而且稳定, 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发射光谱窄,且几乎对称等。 微囊藻毒素是藻类分泌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水溶性和 耐热性,易于溶于水,甲醇或丙酮等特性,而其中最常见, 毒性最高的为MC-LR。水体中MC-LR的检测问题日益受到人 们关注。利用量子点的优点,研发一种更简单快捷的新型检测藻毒素 的方法,使现有的标记检测技术在环境中适应更广,也将进 一步扩大量子点在分析化学和分析领

2、域的应用范围。本课题制备的QDs-MC-LR抗体,利用其作磷光特异性识别微 囊藻毒素。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高选择性、检 出限低的检测方法,提高了对水体中藻毒素的检测技术研究 本研究结果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方面。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际权威刊物如Science.Nature等均在不 断报道QDs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应用的重大研究成果。然而QDs 在环境分析中应用报道较少。而且目前对水体中藻毒素的检 测技术研究还比较落后,大多数藻毒素使用价格昂贵,体积 庞大的HPLC-MC或GC-MS检测,样品制备过程负责,耗时长, 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检测费用很高,因此限制了常规检 测

3、次数。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利用相界面热辅助法成功的合成了水溶性的ZnSe:Mn/ZnS 核壳式磷光量子点,并通过 TEM,THEM 等检测手 段对ZnSe:Mn/ZnS核壳式量子点进行表征。并将水溶性的QDs 与MC-LR抗体在EDC的活化下共价连接,获得QDs-MC-LR抗 体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测得 ZnSe:Mn/ZnS 量子点的磷光光谱,采用 345nm 激 发波长,进行试验。(2)测定 ZnS 壳层数对量子点磷光强度的影响。(3)测定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加入抗体的量等条件对QDs-MC-LR 抗体磷光强度的影响。(4)通过制得的探针对 MC-LR

4、 进行检测,探究检测范围及 磷光强度与 MC-LR 浓度的关系。(5) 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探究实际运用的效果。(6) 与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比较本实验方法的优缺点。4.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实施方案:1、QDs-MC-LR抗体的制备2、表征手段(1)磷光光谱仪(2) TEM 和 HTEM3、测定QDs-MC-LR抗体检测MC-LR的灵敏度(1)优化QDs-MC-LR抗体制备条件(2)实验环境检测MC-LR4、实际样品的检测进度安排:(1) 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2) 2017年11月-2018年1月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探针制备 试验。(3) 201

5、8年2月-2018年3月 对实际检测进行相关测试。(4) 2018年4月-2018年5月 整理数据,编写毕业论文。5. 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 Alivisatos A.P,Gu W.W.,Larabell C .J.,Annu Rev Biomed Eng,2005,7(1):82 Goldman E.R.,Clapp A.R.,Anderson G.P.,et al.,J.Anal. Chem,2004,76(3):684.3 Bruchez J.M.,Moronne M.,Giu P.,et al.,Science,1998,81:20134 Beaslsy V.R.,Lovell R

6、.A.,Holmes K.R.,et al.,Toxicol.Environ.Health,000,61A:2815 Kondo F.,Ikai Y.,Oka H.et al. ,NaturalToxins,1995,3(1):416 赵建伟,黄延林,中国环境监测,2006,22(3):117 Zhang C.Y.,JohnsonL.W.,Anal.Chem.,2006,78:32-558 Zhang J,Kang T,Sun R-X.An immunosensor for microcystins based onFe3O4Au magnetic nanoparticle modified

7、screen-printed electrode Chin.J Anal Chem.2013;41:13-53.9 Murphy C,Stack E,Krivelo S,McPartlin D.A,Byrne B,Greef C,Lochhead M-J,Husar G,Devlin S,Elliott C.T,OKennedy R.J.Detection of the cyanobacterial toxin,microcystin-LR,using a novelrecombinantantibody-based optical-planar waveguide platform.Biosens Bioelectron.2015;67:14-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