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1400599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分析作者:柴东芹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3期柴东芹摘要目的:分析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 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30例,结合其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 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中,表浅皮肤黏膜分离26例,710d愈合,未发 生造口回缩及造口狭窄;深层皮肤黏膜分离4例,15d愈合。结论:采取综合的、针对性的护 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肠造口分离的皮肤黏膜愈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关键词肠造口;并发症;护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

2、3.13.034作者单位:221002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柴东芹:女,本科,副主任护师肠造口手术是结肠、直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临时的, 我国目前肠造口患者总数已超过100万,估计每年新增患者约10万,且有增加趋势】1。由于 人工肛门破坏了正常生理状态,大便改道从腹壁排泄,且不能随意控制,需要佩戴造口袋来收集粪 便,患者难以适应,且因自护不当,随时都有臭气排出,破坏了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生活质量受到 很大影响】2。同时,据报道国外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1.0%60.0%,国内文献报道为 16.3%53.8%,平均20.8% 3。其中,肠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

3、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是肠造 口术后并发症之一。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治疗护理了 30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促进了造口皮肤黏膜的愈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 果。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4584岁, 平均年龄66.7岁。其中结肠癌20例,结肠癌伴肠梗阻10例。30例患者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 的营养不良,白蛋白在16.524.7g/L。1.2手术方法30例患者中,20例行结肠癌根治乙状结肠造口术,10例行结肠癌根治回肠 造口术。1.3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情况6例分离范围57点钟位置,1.5cm

4、X1.0cm; 20例分离范围 69点钟位置,1.0cmX1.0cm,均为红色组织;4例分离范围14点钟位置和712点钟位置, 其中14点钟位置2.0cmX2.0cm,712点钟位置2.0cmX1.5cm,75%黄色组织,25%红色组织, 同时伴有造口旁减张缝合处2.0cmX2.0cmX3.0cm的溃疡,100%黄色组织。30例患者出现时间 均在术后47d。2护理2.1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得到及时、恰当 的处理,很快愈合。在护理中,加强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和 配合。2.2肠外营养护理(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

5、,30例患者术后均采取 中心静脉置管肠外营养。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后,保持置管部位的 清洁干燥,每周换药23次。(2)掌握全肠外营养配制原则,专人配置,严格无菌操作。应用 葡萄糖一脂肪双能源,常规给予钾、钠、钙、镁、磷制剂补充电解质,补充维生素,应用平衡氨 基酸提供氮源。在开始3d,每天检测血电解质外加肝、肾功能,稳定后每周检测12次。(3) 输注时要制定输液计划,保证液体在24h内均匀输入,如果输入过快或浓度过高,加上手术及创 伤后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极易引起血糖代谢紊乱,发生高血糖。检测血糖每日4次至平稳。糖 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在7.010.0mmol/L(4)中

6、心静脉置管期间,注意局部有无红肿、分 泌物等感染征象,如寒战、高热等,应拔管,将导管尖端0.51cm处剪断作细菌培养。(5) 应用白蛋白、血浆、输血等,白蛋白均升至正常范围,全身营养状况得到改善。2.3造口护理(1)术后注意观察造口情况及外置肠管与皮肤附着是否正常。(2) 26例属 表浅皮肤黏膜分离,切口浅小,用生理盐水清洗,无菌纱布擦干,局部使用溃疡粉,再粘贴康 乐保5900造口袋。(3) 4例属深层皮肤黏膜分离,有感染存在,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后,用生 理盐水清洗,无菌纱布擦干,使用爱康夫银,感染控制后改用藻酸盐敷料填充(敷料更换频率 根据造口袋粘贴情况而定),再用剪下的造口底板覆盖,造口袋底

7、板涂防漏膏后粘贴造口袋。4 例伴有造口回缩,同时伴有造口旁减张缝合处2.0cmX2.0cmX3.0cm的溃疡,先清除坏死组织, 用生理盐水清洗,用爱康夫银填塞,使用康乐保二件式凸面底板,用剪下的造口底板覆盖,然 后造口袋底板涂防漏膏后粘贴造口袋,注意将溃疡处覆盖在造口底板下。(4)造口袋的粘贴。 注意造口底板剪裁时,底盘开口大小比突出的肠乳头大23mm,从下往上贴,要能够遮盖皮肤黏 膜分离处,避免肠排泄物继续污染切口。(5)造口袋应透明便于观察,视切口渗液及造口袋的 粘贴情况酌情更换敷料及造口袋底板。(6)切口愈合后评估造口有无狭窄,及时进行处理。2.4腹部切口护理为避免腹部切口污染,同时进行

8、腹部切口换药和更换造口袋时,应先予 切口换药,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护切口免受污染,予密封性敷料保护,然后再行造口袋更换。 术后常规使用腹带,减轻腹部切口及造口周围的张力。3结果本组病例中,表浅皮肤黏膜分离26例,710d愈合,未发生造口回缩及造口狭窄;深层皮 肤黏膜分离4例,15d愈合,其伴有的造口旁溃疡10d愈合,其造口回缩与肠系膜过短有关, 术后即出现,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无关。4讨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在张力过高的情况下建成的造口,常见原因多为局部感染、腹胀、 手术前放疗和营养差4。肥胖、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组织愈合不良而致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本 组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护士在肠外营养期

9、间要加强胃肠功能的监测,每天评估胃 肠功能的恢复情况,为医师及时调整肠外营养方案及患者的饮食种类提供依据。湿性愈合理论和新型造口产品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造口护理难题。(1)26例患者中我 们使用了溃疡粉,它属于粉末状亲水性敷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素,它含有亲水性粒子, 与水反应形成凝胶,阻断了肠造口排泄物对皮肤创面的刺激,达到止痛的效果。同时含有软化纤 维原,能进行自溶性清创,并能刺激新的血管组织生长,促进上皮的愈合】5。(2)4例同时伴有 造口旁减张缝合处2.0cmX2.0cmX3.0cm的溃疡,溃疡距造口仅2cm,护理的难点在于要做好肠 排泄物的收集,防止污染手术切口,这势必要将造口

10、袋底板完全覆盖溃疡,而该处溃疡是感染 伤口又不能密闭,我们运用了湿性愈合理论,使用了抗感染敷料爱康夫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爱康夫银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2%的银离子组成,最大含银量为12mg,银离子有杀灭并抑制细 菌的作用】6,7,有助于产生一个抗菌环境8。该敷料能在吸收伤口渗液后,在创面形成 一层柔软、黏着的凝胶,凝胶与创面紧密黏着可以避免死腔形成,并保持湿润环境,使伤口中 坏死组织容易去除。(3)结肠造口,有造口回缩,一件式造口袋不能解决侧漏问题。采用造口凸 面底板并配合防漏膏、造口腰带的使用,起到了收集肠排泄物的作用,患者完全康复出院时, 且能自行更换造口袋,门诊随访无造口皮肤并发症。

11、传统处理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时,常规禁食,局部用碘伏湿敷,使用氧化锌软膏等, 既无法正确粘贴造口袋,又不能及时收集肠排泄物,这样不仅使原有的皮肤黏膜分离加重,而 且又会造成新的造口并发症,如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吸引器负压持续吸引肠排泄物,既增加 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使患者丧失生活的信心。 湿性敷料及新型造口产品的运用,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增强了患者回 归社会的信心。我国有100万余造口人,每年约增加10万人,我们成立了造口联谊会,为造口人尽快融入 社会作出努力。但是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如何建立评价造口人社会 适

12、应能力量表并全面推开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在使用湿性敷料处理患者的伤口过程中, 部分医师、护士不能完全理解,造口治疗师应进一步发挥作用,做好造口相关知识的培训。参考文献1 喻德洪.我国肠造口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15-417.2 路潜,郭蕾蕾,王静.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 志,2002,37(9):648-651.3 庞永慧.直肠癌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 .护理学杂 志,2005,20(16):76-78.4 袁宝芳.1例回肠造口回缩伴周围粪性皮肤炎患者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 理版),2008,4(2):20-21.5 陈炯,韩春茂,林小玮,等.纳米银敷料在修复II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J .中华 外科杂志,2006,44(1):50-52.6 于勇,梁明,陈廷秀,等.纳米晶体银离子敷料对烧伤感染常见耐药病原菌的体外抗 菌活性J .中华烧伤杂志,2006,22(4):284.7 李晓鲁,黄跃生,彭毅志,等.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多中心临床研 究J .中华烧伤杂志,2006,22(1):15-18.8 袁宝芳,徐旭娟,朱建伟,等.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 志,2009,24 (8): 698-699.(收稿日期:2012-12-28)(本文编辑曹素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