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100239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规划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期末复习重点1环境规划的目的:有目的地预先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资源浪费与破坏,预防与减缓 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环境。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 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 领性文件。3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 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 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规划以改善环境

2、质量为目的,制定可行的污染预防与防治方案,而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则是其中的核心内容。4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一经济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 的环境效益 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5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 综合性 区域性 动态性 前瞻性 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6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遵循经济规律, 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系统原则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7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3、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模拟与预 测 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重点工程于融资渠道 保障 措施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 协调型 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 控制规划 水污染控制规划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按照行政区划 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 省(区)市环境规划 部门环境规划 市(县)环境 规划 农村环境规划 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 业)污染防治规划 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自然保护区规划 环境 科

4、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9 环境规划发展历程: 孕育阶段(1973-1980)尝试阶段(1981-1990) 发展阶段(1991-2000)完善提高阶段(2001-2005) 转变约束阶段(2006 至今)10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SO2控制区一市: 北京一海:渤海11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 的,其数量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12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 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13 环

5、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关系:环境容量侧重体现和反映了环境系统的自然属性,即内 在的自然秉性和特质。环境承载力强调在环境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所能 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侧重体现和反映了环境系统的社会属性,即外在的自然秉 性和特质。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承载力的根源。1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连续性 稳定性 多样性 均衡性 独立性 更新性15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与 可持续发展 生态技术 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16 环境本身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杂系统。17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复合生态系统是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于

6、1981年提出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经济、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复合大系统整体。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又 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 18人类生存生活与复合生态系统间存在的主要矛盾(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的矛盾(3)地球上蕴藏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4)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的发展如无计划或无限,这 也是一个矛盾。19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

7、划的关系: 1)环境规划的基础、内容(如信息采集、储存、识别 和核实,功能区划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环境问题识别,未来趋势预测,方案对策制定, 方案优化评选等)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 2)人类活动对复合生态系统的任何 一个子系统,任何一个功能造成影响,都将干扰系统的运行机制及状态,进而破坏复合生态 系统。20复合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矛盾: (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 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 的缓慢性之间的矛盾; (3)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 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8、; (4)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 的发展如无计划或无限,这也是一个矛盾。21 循环经济的特征: 1)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由“资源 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发展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代谢循环模式; 2) 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共赢发展; 3)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 续发展框架(铅酸电池)22产业生态学的特征: 1)系统性,核心是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 2)整体性,考虑产品、工艺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3)未来性,关注未来生产、使用、 再循环潜在环境影响; 4)全球化,产业活动不仅考虑对

9、局地、地区的影响,还要考虑对人 类和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23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 1)减量化,生产者节约原料与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消费者减 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等; 2)再利用原则; 3)再循环原则,减少对废物填埋、焚烧等处理压 力。24 产业生态学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等与周围环境互相联 系;2)闭路循环行原则,使用后的“废物”仍具有价值,产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是双向的; 3) 本土性原则,生态系统构建必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相一致,并与周围的相关组织进行 协作; 4)经济性原则,在降低环境压力的同时,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25环境规划的内容(第一章有七个):

10、包括设置恰当的环境目标及指标体系,实施合理的环 境评价与预测,制定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26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 束);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27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1、从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环境管理技 术、污染防治技术以及技术人才);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4、其他分析28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 标以及相关指标 29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1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

11、力 服务;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1) 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 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2) 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人口状况的分析和社会意识状 况的分析; 3 污染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进 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序,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30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环境污染预测 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生态环境预测31 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两类 水环境功能区:五类 噪声环境功能区:五类32环境规划方案的类型: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方案水污

12、染控制规划方 案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方案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土壤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重金属 污染控制规划方案;按规划性质分类:生态规划方案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自然资 源保护规划方案33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环境规划纳入总体规划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资金编 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34环境规划的制度管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 排污收 费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35环境质量评价指数(111-113)36GDP 预测(117)37 大气污染源强

13、预测(120-121)38 水环境规划的目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合理开发 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火较 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生态以及环境效益。39水环境规划的类型:根据水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可将其大体分为两大类型,即水污 染控制系统规划(或称水质控制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或称水资源利用规划)。前者以 实现水体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环境规划的基础;后者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环境 保护,它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是水环境规划的落脚点; 根据水环 境规划研究的尺度,分为区域、流域

14、以及城市等层次,其中以流域和城市水环境规划为常见 。40水污染控制单元: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水域是根据水体不同的 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源则是排入相应受纳水域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水污染 控制单元作为可操作实体,既可体现输人响应关系时间、空间与污染物类型的基本特征,又 可以在单元内与单元间建立量化的输人响应模型,反映出源与目标间、区域与区域间的相互 作用;优化决策方案可以在控制单元内得以实施;复杂的系统问题可以分解为单元 问题来处理,以使整个系统的问题得到最终解决。(双达标概念)41 水环境容量: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42水环境容量的基本特征 1) 资

15、源性 2) 区域性 3) 系统性 43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要素1) 水域特性 2) 环境功能要求3) 污染性质 4) 排污方式44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水体能够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 日负荷总量,以此加强水质管理。由四部分组成:点源污染负荷非点源污染负荷水体本底负荷边际安全值45水环境规划的方案对策: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对工业企业主要采取清洁 生产工艺,对城镇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多采用最佳管理措施;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 能力;生态修复技术;末端治理措施;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技术46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方法A值法掌握P21547大气污染源划分:(1)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分: 点源:把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定义为点源; 线源:把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定义为点源;公路、城市街道机动车排放 源定义为线源;面源:工艺过程中、储存堆、渣场等无组织排放源定义为面源; 体源:屋顶天窗等一类的排放源等定义为体源。(2)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连续源、瞬时源、间歇源(3)按排放形式分:有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4)按几何高度分:地面源、高架源(5)按产生:人为、天然48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一)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绿 色能源)改变现有燃料构成改变煤的燃烧方式(二)集中供热(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