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095646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3繁殖后代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5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附:生物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

2、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 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产生的?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微生物来自空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

3、,(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唯一,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四、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课本第15页。2、显微镜使用: 1)对光:低倍镜(转换器)、大光圈(遮光器)、反光镜 2)安放装片:压片夹、观察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 3)观察:降镜筒(粗准焦螺旋、物镜接近装片2mm)、 升镜筒(左眼目镜,粗准焦螺旋、发现物象), 细准焦螺旋 注意: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旋转180)。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看到物象在视野偏左上,怎样移到中

4、心?往哪偏,往哪移 4)整理和存放3、其他研究工具刀片、放大镜、烧杯、酒精灯、滴管、试管、培养皿、镊子、载玻片认识生物结构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图,课本29页1、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2、功能:细胞质:不停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生命活动受遗传物质控制)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被观察到。(如果汤汁、洗菜水变色,首先被破坏的是细胞膜,叶绿体叶绿素才会溶出)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西瓜汁,番茄汁是什么,存在的位置)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擦(纱布)、滴(清水)、取(镊子)、展(薄而透明)、盖(一侧,缓缓,防气泡)、染(碘液,滴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浸润标本全部)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擦、滴(生理盐水0.9%)、取(牙签)、涂(薄而透明)、盖、染(碘液)。二、细胞分裂分化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在原来的细

6、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结果: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和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2、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作用)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结果: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构成复杂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3、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4、癌细胞:不断分裂不分化三、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结构层次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7、体人体、动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动物体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3、哺乳动物八大系统(小溪环动,内生神秘)消化、呼吸、循环、运动、内分泌、生殖系统、神经、泌尿4、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命活动。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二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孢子植物(依靠孢子繁殖)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单细胞,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常见的藻类植物:石花菜、小球藻、硅藻、海带、水绵、

8、衣藻、紫菜。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固着)。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地钱。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阴暗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常见蕨类植物:肾蕨、满江红、桫椤、卷柏、贯众。2、种子植物(依靠种子繁殖)有根茎叶,根茎叶中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过程意义:促进根吸收水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到茎叶是植物本身有效散热影响因素:光照强度、环

9、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部位:气孔(蒸腾失水门户、气体交换通道)植物水分2个去向:蒸腾失水(大部分)、组成植物体和维持生理过程(15%)2、叶片结构:表皮:保护组织,上、下表皮,只有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成对围成气孔)叶肉:营养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含有叶绿体叶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天竺葵的实验p54-55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遮光(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对照遮光部位和不遮光部位是否都产生淀粉。脱色: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绿素易溶于酒精

10、,叶片黄白色,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清洗观察。结果:(已知淀粉遇碘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照。光叶绿体2、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其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场所:叶绿体(叶绿素必须在光下才能合成),植物体绿色的部分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光的充分利用),通风、延长光照时间、补充CO2、温度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1、,问题中植物增重的来源都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即P65能量转化器两个层次)。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四、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的过程。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时,注意防止

1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黑暗),种子无叶绿素不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黑暗处理。2、生产生活中应用: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温度(低温储存)、减少含水量(晾晒粮食)、降低氧气浓度(保鲜膜保鲜袋)、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三大作用的综合实验题要认真看(助学和资料上的题必须会)五、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量转化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空气净化器(分泌抗生素杀菌、吸收SO2有毒气体、吸附灰尘、碳氧平衡),天然蓄水池(减少雨水对陆地冲刷、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促进水循环)绿色植物的根系对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绿色植物还有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功能。典型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