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869413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导读:本文 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 欢迎点评和分享。先秦时期消费价值观浅析王克娜,张 华,王福敏,王国宏(齐齐哈尔医学院社科部,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 是各种价值观念冲突的 时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且其理论体系影响深远的是儒、墨、道、 法四家,四家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仁义”的价值取向、 “自然无为” 的价值态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道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 用。关键词:价值;消费;伦理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这一时期, 没 有统一的价值观念

2、,各种思想百家争鸣, 是各种价值观念冲突的时代。 在多种价值观冲突中, 最具代表性的、且其理论体系影响深远的是儒、 墨、道、法四家。消费价值观的不同也体现其中。一、儒家的消费价值观 儒家“仁义”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体系庞大、完整。他开始于 孔子,经孟子、 荀子不断发展完善。儒家思想的价值取向是“仁义” 道德。他突出表现在孔子“君子义以为上”, “好仁者,无以尚之”; 孟子“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仁也者,人也”;荀子“人 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等言论中。仁义是 崇高的价值目标,因此也是进行价值选择的唯一标准。儒家的仁义价值观在消费方面的体现就是黜奢崇俭的消费价值 观

3、。“黜奢崇俭”。许慎说文解字:“去奢崇约谓之俭”。俭即 节约、不奢。黜奢崇俭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消费伦理思想,也是儒家 一贯的消费主张。这与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物质 财富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有直接关系。孔子认为消费必须按照礼的等级标准来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行 为必须符合礼的等级标准,不能有所超越,如果超越了礼的等级标准 就是“越礼消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是“奢”。如果没 有达到礼要求的等级标准就是“俭”。“奢”与“俭”相比,俭比奢要好。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还 说:“奢者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宁固。”孔子认为节俭是关系 国家稳固

4、的大事,也是德性的重要内容。孟子从治国的角度论述了节 俭的好处:“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 恶得惟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苟子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奢,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提出了在生 产领域要“强本”,就是农业生产;在消费领域要“节用”,就是节 流的思想。荀子认为,节俭消费是富民的重要手段,奢侈浪费就会使 民贫国亡。但苟子的“节用”思想与先秦其他思想不同, 节用的目的 不是为了储备(战备和灾荒),荀子“节用”是为了改进和发展生产,这是其咼明之处。儒家的黜奢崇俭的消费价值观在中国的历史上成为占主导地位 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具有深远影

5、响的伦理规范。二、墨家的消费价值观墨家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墨家主张言利,墨子认为:“仁人之所 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墨家把 “为功”、“利民”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认为功利是其他一切价值 的基础和核心,它制约着其他价值的存在及其作用。“自苦为极”的消费价值观。墨家虽然是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但在生活方式上,没有陷入享乐主义的深渊,而是主张勤俭节用,反 对奢侈浪费,主张“自苦为极”,视苦若甘。墨子的节用思想是其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墨子把消费作为 与生产和财富同样重要的内容,认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 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改进

6、去其无 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 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墨子的节 用论是建立在将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两种的基础上,认为只有用于满足生活所必需的消费,才是正当的消费,合乎法或 义的消费,否则便是不合法或义的消费,是有害的消费。 墨家主张“节用”的消费伦理观,与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它属于功利主义的思想伦理范畴。 但墨家的功 利主义与节俭思想的统一,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却具有可借鉴的伦理价值。三、道家的消费价值观道家“自然无为”的价值取向。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的是 自然价值观。“自然无为”是人

7、生和社会最高的价值取向。“所谓自然无为,是指一种没有私欲,对外界不妄加干预的处世态度; 顺任自然,不强制自身的存在状态;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精神境界”。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集中体现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家的“自然无为”的价值观在消费方面表现为“知止”、“知足”、“无欲”、“不积”、“不争”、“俭”、“去奢”、“轻物 重生”。“知止”与“知足”。“在顺应自然法则和维护天地万物本身的 和谐秩序的前提下利用、消费自然资源,有一个自然界的客观极限和 人类消费的适度原则,老庄提出了人们应知止、知足的消费伦理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中说:“知止可以不殆,”就是说,懂 得适

8、可而止,才能避免胆大妄为带来的危险。庄子齐物论中说:“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即认为,人的最高明的见识,就是明白自 己的行为应该止步于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事物的内在本 质。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长久。”他认为,名利与生命,身体与外物,获取与丧失之间进行比 较,应该以生命的价值为重。对于珍贵的消费物贪得无厌,势必造成 巨大的耗费,过多的储藏必然招致严重的损失。知道满足才不会逍到 侮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能招致危险,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无欲”。老子认为人们对财物的贪婪是因为人们有“知”有“欲”,如果人们无“知”无“欲”,就能够不被物质所诱惑,因此, 道家提出了无欲、寡欲的消费价值观。“不争”。在物质消费方面,道家提出了 “不争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