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082126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兴农的战略蓝图学习中央一号文献的体会徐国健摘要 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定位的重要意义,我省水资源现状,大兴水利保证粮食安全,农田水利的要性性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核心词 水利战略定位 水资源现状 农田水利 粮食安全“三条红线”近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有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自以来党中央持续第八年制定指引“三农”工作的“一号文献”。一号文献都锁定“三农”,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政策风向标。每年文献主题虽有不同,各有侧重,但都贯穿了发展农业、农村的理念和方针。在指引思想和政策走向上一脉相承、不断递进;在框架体系上互相照应、不断健全; 在基本结识、基本方略和基本规定上是互相衔接

2、,互相充实;在具体内容上都是有机联系、不断深化创新、不断丰富。这充足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坚定决心。今年一号文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种水利综合性政策文献,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新的重大部署,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系统筹划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个文献含金量高,指引性强,必将对国内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今年一号文献,对加快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定位的重要意义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存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水与人类生存息息有关,与经济社会发展

3、紧密相连。进入新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水的问题愈来愈重要,旱涝灾害频繁,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今年一号文献对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进行了全新论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本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并且波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并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就深刻诠释了水利不断丰富的内涵,逐渐拓展的功能、领域,以及独特的地位和属性。一号文献对水

4、利这一战略定位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党和国家对水利结识的不断深化和升华,是结识上的又一次重大奔腾。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不同的论断。早在194年月23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发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的号召;958年毛泽东同志又提出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工、管),把水放在一位;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国家又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本和保障”;进入2世纪,中央提出“水资源是基本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内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

5、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党中央、国务院总结国内长期治水经验,重新结识水资源的重要作用,重新审视水利的重要地位,在一号文献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水利的战略定位。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全面深刻论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高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本性、战略性。这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水利形势 不容乐观我省地处南北过渡生物气候带,为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区,季风盛行,气候温和湿润。全省近年平均降雨在801800

6、mm之间,自北向南递增,淮北北部地区近年平均不到00 m,皖南山区可达6002200mm以上,水省资源分布呈南多北少。据记录分析,全省近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6亿3,其中全省近年平均地表径流量616.23亿3,地下水资源量7.3亿m3,反复计算量1076亿m3。此外,淮河近年平均入境水量12亿m3,出境水量311亿m3,长江近年平均入境水量8434亿m,出境水量87亿m3。省内河川径流近年平均径流深42mm。全省地下水资源重要在淮北平原,近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72.1亿m。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兴建了大量的防洪、除涝、灌溉、发电、航运等工程,所开发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工程已自成体系,这些工程在历年的防

7、洪、抗旱中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0年来全省合计建成各类堤防总长2万公里;水库4836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10座;已建水闸1.09万座,其中蚌埠闸和临淮岗工程为淮河干流控制性枢纽工程;万亩以上灌区397处,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其中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97万亩,为全国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固定机电排灌站1.6万处,装机容量159.8万千瓦。全省初步建立了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灌溉工程体系和防汛抗旱指挥非工程体系。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水资源综合开发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增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必须看到,我省水资源在开发运用中也还在某些问题,重要是:水

8、资源量局限性。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亿m,其中淮北地区人均占有量仅有0多立方米。总量不算少,但人口密度大,人均水量5m3,局限性全国人均水量的1/2;全省亩均水量1048m3,只为全国1/2左右。淮北地区人均、亩均水量只有全国的141/5。可见,我省水资源并不丰富,属水资源紧缺的省份。 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全省来看,降水是南丰北缺,人口为南少北多,导致南方余水较多,北方缺水严重。我省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3.亿3,占全省水资源量的4.3,人口占全省4.%,耕地占全省32.0%;而淮河流域水资源量240.8亿m3,占全省35.7%,人口占全省57.6%,耕地占全省680%。从人均、亩均水量来看

9、,皖南的新安江流域人均地表水资源量5217m,是淮北人均水量336m3的15倍,亩均降水0327m3,是淮北亩均水量6m3的4倍。因此,地区间的水资源调配是水资源开发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水资源调控能力局限性,水资源配备骨干工程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之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用水效率低,工程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全省降水具有明显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的特点,近年平均降水量127m,近年平均最大三个月降水5265mm,占近年平均.1%,月平均最大降水207.9m,最小降水29.7mm,两者相差.0倍;从降水的时间分布看,全省年最大降水量17.

10、6mm是最小降水7.1m的2.6倍。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丰水年持续不断浮现,导致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记录,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人为条件影响,我省既有水土流失面积188万k2,重要分布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区,年水土流失量达4500万吨至1亿吨。水土流失和泥沙的淤积,导致了水利工程防洪能力下降,综合效益减少。 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我省淮北平原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相对丰富,且埋深浅,易开采运用,为本地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但开发运用不合理,超量开采严重,局部地区已导致严重后果,单井出水量下降,采水成本逐年增高,地面下沉,建筑物倾斜、塌陷;某

11、些浅井因不出水而报废,深井却越打越深,形成恶性循环。水质污染。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业废气、废渣、废水及城乡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大量增长,有80%以上的污水中未通过解决直接排入江、河、湖、水库。省境内淮河水质丰水期尚好,枯水期污染较重,水质已不能满足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渔业养殖规定,仅可满足农业灌溉规定。境内长江干流水量丰沛,由于枯水期水量较大,因此纳污自净能力强,仅在沿江城乡附近岸边有局部污染,而某些支流污染较为严重,重要支流巢湖水系已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富营养限度较重。管理不善,水量挥霍。全省兴建的水利工程,长期失修,有的由于不配套,管理不善,未能充足发挥作用;在灌溉管理中,跑

12、水、漏水现象严重,渠系水运用系数只有0.5左右,工业用水定额偏大,反复运用率仅为20%3%。目前,我省水资源开发运用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是人口的承当将影响本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到全省人口已近000万,人口基数大,绝对人口增长仍然不久。人口的过快增长是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是我省工业已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工业耗水量将成倍增长。目前,工业发展需水重要是靠农业灌溉用水来满足,这必将影响粮食对水资源的需求,乃至影响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步伐。再次是社会的都市化发展将面临的又一严重挑战。都市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生活用水量将高速增长。全省除江南及大别山区的城乡以外,大多数城乡

13、都存在缺水状况,特别是江淮和淮北的几种都市,缺水更为严重,潜在的缺水危机不容忽视。三、大力兴修水利 保证粮食安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沛则粮丰。水利对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在旱灾中尤为凸显。研究表白,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奉献率达到0%以上。在国内三大粮食作物中,虽然是小麦这样耗水至少的品种,每生产 g小麦,需要耗水1.7k水,北方小麦一季至少要灌水4次,每次每亩约需水100 m,共需400 m3水,而其平均亩产只有40g;每生产1kg稻谷,需要2kg水,一亩水稻需要460m3水;每生产g玉米籽粒约

14、需要00kg水,亩产0 kg夏玉米耗水量3373。显然,粮食生产要实现旱涝保丰收,要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水源,为粮食增产奠定基本,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对增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呈现代农业、增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国内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单薄仍然是国家基本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乡化进一步发

15、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国内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规定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省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重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特别是,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去冬今春以来,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涉及我省淮北地区)有1亿多亩小麦受到不同限度的干旱影响,截至2月初,皖北地区受旱面积160余万亩,其中部分田块麦苗开始浮现青枯现象,小麦生产面临严峻形势,严重威胁今年小麦丰收。这就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从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状况来看,自的间,有两年(和)粮食总产为00多亿斤,有六年(、和)在00亿斤左右徘徊。之后,省政府实行了小麦高产攻关、水稻提高行动和玉米振兴筹划“三大行动”,粮食生产有较快的发展,从起持续三年创历史最高水平,突破了亿斤大关。但从总的状况来看,受旱涝的影响还是比较大,风调雨顺,粮食比上年增产较多,增速为4.05%,但只比上年增产1%,更少,只比上年增产0.0%。究其因素,重要是农田基本设施单薄,受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旱涝灾害频繁,粮食增产速度缓慢,使我省粮食生产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继续增产难度较大。近几年的状况,记忆犹新,历史的状况,也记录在案。据水利部门资料,从49199年的0年间,全省发生较大水灾(面积在 000万亩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