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0568516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发布时间: 2009-8-4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测试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1. 电极的放置 听觉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并与前置放大器输入盒连接。2. 刺激声信号 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对侧耳给予白噪声掩蔽。一般采用70-80dB刺激声强 度开始为宜,检测时受检者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分析在较强声刺激,如6080dB声

2、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IV波,分别主要由听神经(波I)、耳蜗核(波II)、上橄榄核(波III)、外侧丘系(波 IV)、下丘核波V)产生。其中,I、III、V三个波较稳定。1. 各波的潜伏期I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约1ms。2. 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在给予60dB以上刺激强度时,各波间期相对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IIII 波、IIIV波和【波的测量,以【波最常用,一般为4ms。3两耳间各波潜伏期比较一般侧间差别不超过0.2ms。4.波V反应阈成人波V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检测;婴幼儿反应阈比

3、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 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运用1. 客观听力测试 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 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2. 脑干肿瘤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V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3.脑干炎、脑干血管梗塞、岀血、脑干损伤常导致I-V波异常改变,特别是波间期延长,波形变异甚至消失。4.耳聋的定位诊断 传音性聋病人,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波V的反应阈提高,但

4、潜伏期延长。对神经性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 显的价值:较小肿瘤波V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超过0.4ms,随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可更趋明显,多表现波II以后潜伏期延长而波I正常,超过 4cm大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听觉传导通路主要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双极细胞,其胞体位于耳蜗内的蜗(螺旋)神经节内。周围支至内耳的螺旋器(C orti s器);而中枢支组成蜗神经,入脑桥终于蜗神经核。第2级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蜗神经核内。它们发出的纤维一部分形成斜方体越 到对侧向上行,另一部分在同侧上行。上行纤维组成外侧丘系,其大部分纤维止于内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

5、的细胞体在内侧膝状体内。 其轴突组成听辐射,经内囊枕部至颞横回(是大脑皮层的中枢部分,相当于人的头部两侧太阳穴上方,大脑的这部分叫颞叶,领叶中间 横的凸起的一条叫颞横回,是听觉神经细胞的密集处,它对外界声音起着精确的分析综合作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一项脑干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能客 观敏感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BAEP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况,凡是累及听 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往往脑干轻微受损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BAEP是耳机发放短声刺激后

6、10ms内记录到的67个阳性波。这些波存在多位点复合性起源可能性,但也可简单地认为I波是听神 经动作电位,11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111波来自脑桥上橄榄复合核与斜方体,W波与V波分别代表外侧丘系和中脑下丘核,切波与波 是丘脑内膝状体和听放射的动作电位波形。因此,I、II波实际代表听觉传入通路的周围性波群,其后各波代表中枢段动作电位。波I 波V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V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II与波I,或波W与波W常融合形成复合波 形。I波潜伏期代表听觉通路的周围性传导时间,而波I波V波间潜伏期(IPL)系脑干段听觉中枢性传导时间,也代表脑干功能的完 整性。脑干听

7、觉传导通路与脑干其他结构的发育基本一致,故BAEP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 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有资料显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BAEP异常率为64.3%,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异常率为56.6%,高胆红素血症患 儿BAEP异常率为52.6%,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52.4%。引导不出BAEP,可以考虑为听神经近耳蜗段的严重损伤;波I或波I、II之后各波消失,可考虑听神经颅内段或脑干严重病损。BA EP各波绝对潜伏期(PL)均延长而且双侧对称,如I-V潜伏期(IPL)不长,则可能为传导性耳聋直至听神经近耳蜗段病损;倘若I-V IPL延长,则可能提示脑干听通路受

8、累。引导不出波I,但其后各波尚存在而且PL延长,可用下述方法做出临床判断:第一,如果III-V IPL正常,则病损可能发生在脑干 听通路下段或神经;第二,测量波II之前的负波峰至波V峰或负峰之间的传导时间,可帮助分辨蜗性病变和蜗后病变;第三,波I、II I引不出来时可观察波V的PL。校正后的波VPL如果仍超过正常值上限,则揭示蜗后病变。左右耳的PL和IPL的耳间潜伏期差(ILD), PL和IPL的ILD值如果超过0.4ms就有临床意义,该参量的变化提示蜗后病变。I-V IPL延长或波I-V IPL的ILD延长,该参量的变化提示蜗后病变。可进步分析I-III或III-VIPL, I-III IP

9、L延长提示病变可能累及同 侧听神经至脑干段;III-V IPL延长提示病损可能影响到脑干内的听觉传递通路。如果I-V IPL的ILD显著,病损可能在I-VIPL较长的 一侧。V/I波幅比异常,在听力正常前提下,该比值0.5,可考虑为上部脑干受累。当然,如果选择性波V缺失,则上部脑干受累的金标 准。III-V/I-III IPL比值,该比值1.0时,为III-V IPL相对延长的结果。如果听力学正常,则该参量的异常提示早期的脑干病损(脑 桥到中脑下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A、电反应测听(electric response audionetry: ERA )及耳聋概述测试听功能的方法有:

10、1主观测听法 即主观听阈(subjective threshold )是受试者配合作出的主观判断与反应。2. 客观测听法 有非条件反射法、条件反射法、生物物理法与神经生理法(利用听性电反应了解听功能的方法)。理想的客观测听方法应具备:1、不需受试者作出判断和主观反应。2、反应阈应在听阈 20 dB 以内。3、能反映对不同频率的听力。4、作为非手术创伤的和无危害的。5、所用设备便于日常临床工作应用。近年来电了计算机平均技术的应用使诱发电位测听成为一种最有用途的客观测听方法。ERA为神经耳科学与听力学提供了客观测听工 具,对耳蜗与蜗后病变鉴别与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听性诱发电位(auditory e

11、voked potentials,AEP ):即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听觉系统时,听觉系统发生的一系列电反应。可根据 电极位置、电位潜伏期和生理特性不同分类。根据电极位置分为:(见附图-听诱发电位模拟图)1、 头顶电位(VP) 活动电极位于头顶、参考电极位于耳垂,记录大脑皮层听区、脑干听觉核团、肌肉及听神经的反应。听性脑干 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前者多用于耳科学, 后者多用于神经病学。2、 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

12、G)活动电极位于中耳鼓岬、外耳道深部或鼓膜,记录耳蜗微音电位CM (毛细胞)、总 和电位SP (基底端毛细胞)及复合动作电位CAP (脑干中核团、听皮层与极晚期伴发负变异),是测试耳蜗病变的最佳方法。脑干反应测听是非创伤的,在清醒和镇静睡眠状态都可重复,并能反应脑干和听神经的功能状态。脑干反应测听的缺点是: 1、不能 用纯音测试,无频率选择性;2、短声和短音的最大强度只有85-90dBHL; 3、只能反映高频的听阈;4、对短声的ABR阈不一定和其行为 听阈一致;5、对低频短纯音的ABR的频率特性尚有待进一步观察;6、测试结果可受VIII或脑干中的神经病变影响,而影响听阈的估计; 7、对儿童需睡

13、眠或镇静下进行。耳聋分类及分级:(1)分类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耳聋。前者与正常人的短声主观听阈比脑干反应阈(V波反应阈)值低(即主观听阈强度刺激时脑干V波潜伏期延长或不显示),后者相反(即主观听阈强度刺激时脑干V波潜伏期正常)。2)器质性耳聋分为传导性、神经性(可由蜗性病变与蜗神经病变引起)及混合性耳聋。a、传导性见于外耳道与中耳病变。b、蜗性者重振试验阳性(复聪现象,即当声音强度增高时患耳听力提高可似正常者,反之为阴性)。c、蜗神经病变者重振试验阴性。蜗神经受损时出现刺激症状耳鸣(为患者主观感觉,低音性提示神经传导径路病变,高音性者提示 为感音器病变)和麻痹症状感音性聋或神经性聋。(3)平

14、均听力水平(耳聋分级)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正常25dB,轻度耳聋26-40 dB,中度耳聋41-55 dB,中重度耳聋56-70 dB,重度耳聋度耳聋71-90 dB,极重度耳聋91dB。B、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学(一)刺激技术和参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 )检测的刺激形式,临床常用为短声(click)刺激(click咔嗒 声的实际频率取决于耳机、扬声器与患者外耳、中耳情况,常用耳机频率在2KHz或4-7KHz;人耳低强度短声兴奋区在2-4KHz,高强度 者在2-8KHz)。短声的极性分为疏波短声和密

15、波短声,临床常用疏波短声,因其I波较高,易于辨认。刺激强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为 听力级(HL),是就一组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对刺激声的主观反应阈的平均强度;二为感觉级(SL),是受试者单耳刺激的主观阈值 强度。对于听力正常的人,同一声强的SL和HL所检侧的BAEP,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于听力不正常的人,则必须用SL校正。临床常用声 强为6080dB(Sl或HL)。刺激速率的范围应包括0.5100次/s,常用1131次/s。刺激顺序一般采用单耳分侧刺激。另外,临床上要用 低于刺激声 3040hB 声强的白噪声掩蔽对侧耳。(二)记录技术和参数:经频谱分析,BAEP的优势高频在1000Hz左右,因而滤

16、波带通高频止点至少为2000Hz,最好为3000Hz;低频截止点用100或150Hz, 以滤去背景慢波,分析时间1020ms,平均叠加1000次,如在病理情况下波幅降低,则可增加到2000次或更多高。在电极安放上,记录电极一般采用表面电极,置于头顶(Cz)或前额(FPz)均可。以刺激的同侧耳垂(Ai)或乳突(Mi)为参考,导联组合法通常用两导: C Z-Ai (Mi)和Cz-Ac(Mc),增加对侧耳部为参考的目的是,该导联可记录到II-V波,且波IV、V波分化比较清楚,有助于分辨Cz-Ai 导联的V波,也可间接提示产Cz-Ai导联I波可能位置。(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发生源(附图-ABR各波来源示意图)波I产生于与耳蜗紧密相连的一段听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或为与毛细胞相连接的听神经树突的突触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