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加工工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56479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加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缆加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缆加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缆加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缆加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缆加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加工工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习报告通过一个多星期的学习,我对PVC电缆料生产工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PVC电缆料 是一种软聚氯乙烯塑料,它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增塑剂、稳定剂、填充 料、着色剂、阻燃剂以及其它助剂等,经过混合、塑化和造粒而制成的产品。 常用助剂稳定剂在聚氯乙烯的聚合过程及加工过程中加入某些化学助剂,可以提高聚氯乙烯的稳定 性,防止聚氯乙烯的降解。即使是软质聚氯乙烯,也需要加入稳定剂。这些稳定剂包括 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剂等。稳定剂简单的说就是阻止或延缓高分子材料降解的一类助剂。稳定剂的主要作用有: 1. 中和聚氯乙烯降解入出的氯化氢,阻止氯化氢对聚氯乙烯进一步的降解催化作用: 铅盐: PbO

2、+2HCl PbCl2+H2O PbO+2HCl PbCl2+H2O生成的 PbCl2 稳定、不溶。金属皂类:CaOOCROOCR+2HClCaCl2+2RCOOH有机锡类:/OOCRSnROOCR+2HC1ClRSnr/ ci+2RCOOH环氧类:CHCH-HC1 CH CH /O1 1OH Cl胺类:RNH2+HCIRNH2CI醇盐:ROM+HCI ROH+MCI硫醇盐:RSM+HCIRSH+MCI2 取代不稳定的氯原子,这些氯原子包括支化点叔碳原子上的氯和与双键相邻碳原 子上的氯。如有机锡、锌和镉的皂类等。硫醇锡:/SRSnr/SRClR /SR ISn+ CRClSR镉皂:Cd这里镉、

3、OOCROOCR锌皂的产物a CdOOCRClCdClOOCROOCRZnOOCRClCl会继续与不稳定氯起反应,生产的CdCI2、ZnCI2均能使氯乙烯上的C CI键活化,对 降解氯化起催化作用,故前期对聚氯乙烯有很好的稳定作用,抑制其变色,可是出现颜 色后,颜色加深非常强烈。通常将钡皂与镉皂同时使用,因镉皂比钡皂更容易与不稳定氯原子起反应,所生成的CdCl又可与钡皂作用,重新生成镉皂,而产生的BaCl2对聚氯乙烯降解没有影响:2CdOOCR+Ba 2 CdClOOCR、OOCR+BaCl2同样,将钙皂与锌皂同时使用,生成氯化钙对聚氯乙烯的降解也无影响。3 与聚氯乙烯中不饱和双键反应,使双键

4、成为饱和键,如硫醇类与不饱和双键反应产生的硫醇:R SH+ CH=CHCHCH ISR由于不饱和键成为饱和键,可能使已显色的共轭双键褪色。 常用的铅盐有三盐基性硫酸铅(3PbOPbS04H20),俗称三盐 二盐基性亚磷酸铅(2PbOPbHPO3H20),俗称二盐硬脂酸镉 (CdSt) 硬脂酸锌 (ZnSt) 二烷基二硫醇锡盐基性碳酸铅(铅白) 金属皂类有 硬脂酸钙 (CaSt) 硬脂酸铅 (PdSt) 硬脂酸钡 (BaSt) 环氧类 环氧硬脂酸丁脂 上述热稳定剂中,许多也是有效的光稳定剂另外如二苯酮类等有效地吸收紫外线,炭黑、钛白粉(氧化钛)、锌白(氧化锌) 等以在聚氯乙烯制品表面吸收或反射辐

5、射线,起到屏蔽光的作用,都可作为光稳定剂。能捕获聚氯乙烯氧化降解产生的游离基,提高聚氯乙烯稳定性的物质如酚类,可以 作为抗氧剂。增塑剂增塑剂:是为了降低聚合物的软化温度和提高其加工性、柔韧性或延展性而加入的 低挥发性的一类物质,而这种作用则称为增塑作用。增塑剂通常是高沸点的酯类或低熔点的固体,能增加聚氯乙烯加工成型时的可塑性 和流动性,使比较坚硬的塑料变成柔软而有韧性的材料,使玻璃化温度和粘流温度降低 熔体粘度减小。增塑剂还可能使聚氯乙烯微量晶体熔点降低,利于加工。要求:与聚氯乙烯有较好的相容性,不易从制品中析出,不易挥发,不易迁移,耐溶剂 增塑效果保持长久,价格便宜,无毒或满足食品卫生标准。

6、 主增塑剂 是与 PVC 有良好相容性的一类物质 辅助增塑剂 是与 PVC 有良好相容性的一类物质 按化学结构来分: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二辛酯, DOP磷酸酯类:磷酸三甲酚酯,TCP;磷酸三苯酯,TPP 脂肪二元酸酯类:己二酸二辛酯, DOA;癸二酸二辛酯, DOS;环氧酯类: 环氧大豆油环氧大豆油为一甘油的脂肪酸酯混合物,其脂肪酸成分为:亚油酸 51-57%;油酸 32-36% 硬脂酸 4.4-7.3%。平均分子量为 950。含氯增塑剂:氯化石蜡,与PVC的相容性差,为辅助增塑剂。按增塑剂含量的多少,常将PVC塑烯塑料分为:无增塑PVC,增塑剂含

7、量为0;硬质PVC,增塑剂含量小于10%;半硬质PVC,增塑剂含量为10-30%软质PVC,增塑剂含量为30-70%;聚氯乙烯糊塑料增塑剂含量为80%以上润滑剂润滑剂在加工时从内部析至表面,形成一层膜,使制品与设备之间的粘结力降低,称为 外润滑作用,润滑剂也可降低塑料中各组分在加工中的内磨擦,增加塑料的流动性,降 低熔体粘度,称为内润滑作用。外润滑作用表现在润滑剂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差,内润 滑作用表现在润滑剂与聚氯乙烯一定程度的相容。大多数润滑剂兼具内、外润滑的性质。 主要起内润滑作用的润滑剂有: 硬脂酸,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木糖醇酯等 主要起外润滑剂有:石腊,低分子量聚乙烯,矿物油及硅油等

8、。润滑剂不但改进了聚氯乙烯的加工性,还可能改善树脂的稳定性。如硬脂酸铅(Pdst) 润滑性很好,又是典型的稳定剂,它与 HCl 反应生成的硬脂酸也具有润滑性能。填充剂 使用填充剂如碳酸钙、钛白烯、陶土、石棉等不但可以降低价格,还可能使聚氯乙烯 的某些性能能有所提高如硬度、电绝缘性等。当然填充剂的加入会使氯乙烯的冲击强度、 伸长率等下降,熔体粘度增加使使成型困难。聚氯乙烯的改性聚氯乙烯塑料具有很多优点,产量高,用途广,但也有连续使用温度不高、脆性大、可 加工性能差等缺点,改变聚氯乙烯树脂的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而改变其性能,是聚氯 乙烯改性的依据,主要的方法有将聚氯乙烯氯化,制备聚氯乙烯的共聚物或

9、共混物等。 氯化聚氯乙烯(CPVC)可用溶液氯化法,即将聚氯乙烯树脂溶于氯苯或四氯乙烷,用气态氯进行氯化;也可用 悬浮氯化法,即将聚氯乙烯树指悬浮于盐酸中,在膨胀剂如氯甲烷、氯苯、二氯乙烷等 存在下,用紫外线照射并通氯气进行氯化反应。悬浮法产物的耐热性优于溶液法。 氯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氯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是聚氯乙烯重要的改性品种,一般醋酸乙烯含量 2-20%。 柔软性好,尺寸稳定,溶解性也有所改善。主要缺点是拉伸强度、耐磨性、软化点、热 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有所下降。我国已生产出用于唱片、磁带、纤维的共聚树脂及用于 地毯衬里和粘结剂的低醋高粘度共聚物。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提高

10、了透明性、耐冲击性、柔韧性、耐寒性,热稳定性较好。氯乙烯与马来酸酯的共聚物:马来酸酯含量在 15%左右,物理机械性能降低较小,耐热性比一般共聚物高,还可以改 善耐寒性、透明性及电性能。氯乙烯与偏氯乙烯的共聚物:水和气透过率小,耐油性提高,耐光稳定性、耐化学稳定性、耐燃性及印刷有所改善, 耐光、热稳定性比醋酸乙烯共聚物差,且单体成本高。我国已开发了主要用于纺丝制渔 网的共聚纤维用树脂以及作建筑涂料用共聚树脂。氯乙类与丁二烯的共聚物:其流动性相当于PVC+10份DOP,制品有软、硬之分,冲击强度可比聚氯乙烯提高很多倍。 氯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 加工性能特别好,透明性好,拉伸强度较高,耐热性降低不多

11、。氯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 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透明性、耐化学药品性良好,高温延伸率大,但冲击强度 较低,可作无毒包装。共混聚氯乙烯与其他聚合物通过共混可起到多方面的改性作用,这些聚合的也常为称改性 剂,多为按枝聚合物和橡胶态(弹性体)聚合物,与聚氯乙烯相容性好。主要有冲击改 性剂、加工改性剂等,常用的有:ABS 树脂:可显著提高聚氯乙类的冲击强度,增加其韧性。MBS 树脂:加入少量即可使冲击强度大大提高,加工性好,透明性可达 85%,除耐气候 性好外,其他性能都较理想。CPE (氯化聚乙烯):可提高冲击强度并可改善软聚氯乙烯中增塑剂的使用效果。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提高冲击强

12、度,具有长效增塑作用,并可改善耐寒性、 透气性及加工性能。也可改善软聚氯烯中增塑剂中作用效果。NBR (丁腈橡胶):改进聚氯乙烯的韧性,并可改善软聚氯乙烯在使用过程中增塑剂的 挥发、迁移、抽出。ACR (丙烯酸酯树脂):是最广泛使用的加工改性剂,对聚氯乙烯熔融粘度无影响,但 熔融更快,物理性能(如模量、热变形温度)变化很小。CPVC :是提高热变形温度改性剂。不仅使耐热性提高,同时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弯曲 强度都提高。缺点是使制品发脆,必须加入适量冲击性能改性剂(以CPE最好。)常用树脂及助剂英文缩写英文简写中文英文简写中文AAS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

13、烯 共聚物ABS丙烯腈-丁 一烯-苯乙烯共聚物MMA甲基丙烯酸甲酯AC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NBR丁腈橡胶ACR丙烯酸酯(聚氯乙烯加工助剂)NR天然橡胶ACS丙烯腈-聚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PA聚酰胺AN丙烯腈PAN聚丙烯腈A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PC聚碳酸酯BR丁二烯橡胶PE聚乙烯CaCO3碳酸钙(填料)PES聚砜CASt硬脂酸钙(稳定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DSt硬脂酸镉(稳定剂)PE酚醛树脂CMC羧甲基纤维素PI聚酰亚胺(聚异戊二烯)CN硝酸纤维素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PE氯化聚乙烯PO聚烯烃CPP流涎聚丙烯POM聚甲醛CPVC氯化聚氯乙烯PP聚丙烯CR氯丁橡胶PPO聚苯醚DA

14、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增塑剂)PPS聚苯硫醚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PS聚苯乙烯DBS癸二酸二丁酯(增塑剂)PTFE聚四氟乙烯DBTL月桂酸二丁基锡(稳定剂)PU (或 PUR)聚氨酯DCP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剂)PVC聚氯乙烯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增塑剂)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增塑剂)SBS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DIO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增塑剂)SBR丁苯橡胶DOA已二酸二辛酯(增塑剂)Sb2O3三氧化二锑(阻燃剂)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SI硅树脂DOS癸二酸二辛酯(增塑剂)SMA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DOZ壬二酸二辛酯(增塑剂)SPVC软质聚氯乙烯ELO环氧亚麻籽油(增塑剂)SiO2一氧化硅(白炭黑)(填充剂)EP环氧树脂TiO2氧化钛(钛白粉)(填充剂兼光 稳定剂)EPDM乙烯-丙烯-一烯类三元共聚物(三 元乙丙胶)TPE热塑性弹性体ESO环氧大豆油(增塑剂兼稳定剂)TPR热塑性橡胶(俗指SBS鞋底材料)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TPU热塑性聚氨酯FRP玻璃纤维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