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550762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武汉市参赛作品要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武汉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大赛参赛要求一、学科整合录像课学科整合录像课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教学活动设计原理,以新技术、新媒体作为手段,与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课例。包括教学录像光盘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三方面内容。教学设计要求如下:1、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学科教学特点,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教学相长。2、要对所选教材的内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基于交互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明示教学中所用资源(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3、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基于电子白板等交互教学环境创新的学与教

2、的模式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4、教学总结与反思要包括应用交互技术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学资源的应用、对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录像课光盘要求如下:1、通知中提到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既包括传统电子白板产品,也包括交互式一体机(等离子、液晶、LED、背投等)。2、录像课是一节完整课堂教学实录,时间为一个标准课时。3、教学录像技术要求:拍摄录像时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用数据线或录屏软件专门采集白板图像,对拍摄到的上课录像和白板图像进行编辑,恰当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电子白板上的内容;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参赛作品录像不低于DV格式质量,主要教学活动环节应

3、有字幕提示,录像课以光盘形式提交。二、多媒体课件(含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课件是指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提倡采用常用文件格式;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2000操作系统。作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课件大小(包含所有素材)不得大于100MB。PowerPoint课件将单设奖项PowerPoint课件是使

4、用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此类课件必须采用PowerPoint2003及以下版本制作,不支持PowerPoint2007制作的作品。作品上交前,应使用PowerPoint自带的“打包”功能进行打包。课件大小(包含所有素材)不得大于100MB。三、教育主题网站(含教育博客)教育主题网站是指针对中小学、幼儿教育,围绕某个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组织的资源类网站。教育博客必须以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分享教育故事和教学经验为主要内容,反映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讲出自己的教育故事,要求针对自身特点,有特色。参赛的作品应为已成功发布并实际应用的教育主题网站和博客,内容必须达到80%

5、以上为原创作品,作品中的引用内容必须标明来源。参赛作品应采用主流网站制作技术,网页视觉效果最低应支持Internet Explorer 5.0版本及Firefox 1.0版本浏览器,且在1024768像素分辨率下显示良好;参赛作品应满足在因特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可靠和快捷等特点,并可随时通过互联网访问。作品报送时,仅提供参加评比的教育主题网站或博客的网络访问地址即可。网址可以是域名或ip地址,此地址填写在参赛作品登记表的“作品安装运行说明”一栏中,填写时请注意工整和规范。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论文(含教育叙事):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及教育教学的应用,均可作为论文的选题

6、范围。具体有以下几类可供参考:1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区域性均和谐发展的研究2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3教育技术标准、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5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6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研究7高等学校、职业技术网络教育的创新研究8幼儿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9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10信息化教育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11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12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的方式的研究13. 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研究14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15数字化校园研究16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17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

7、18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19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20其他要求:注重创新性与可行性,理论方面应严谨而创新,实践方面应实用且可行,严禁抄袭。五、基于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基于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必须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育技术,并且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设计案例。其主要内容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阐明(三维)、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及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设计必须是认真设计并经过教学实践的真实成果。在设计中要求做到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符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并经过教学实践的验证

8、。编写教学设计请遵照下列三种类型:1.课程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按年级、学期(教材分册)进行的课程(或单元)总体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定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对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支持(如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媒体、素材、学习平台等),资源与设计方案一并上报(网络资源只需给出网址并保证能够有效链接)。2.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实验(实践、活动)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基本课型,不同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拓展课型。欢迎在每一学科中有不同课型的案例。同样,资源与设计方案一并上报(课堂教学最好有实况录像,网络资源要给出网址)。3.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9、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综合的学习活动促进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型课程,它包括了多种“学与教”的方式,其特点在于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既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既可以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也可以是在常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同样,资源与设计方案一并上报(要求附学生的学习成果实例,网络资源要给出网址)。六、数字故事“数字故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编写教学故事,把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在一起,整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数字故事的编辑平台工具可以选用PPT,也可以选用其他多媒体的编辑平台(如Flash动画、视频、数字相册软件等

10、)。数字故事已逐渐成为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技能,在国内外逐渐流行。从今年起,我市将增加数字故事项目,希望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数字故事要求1符合数字故事的评价要求,具有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等特点;2主题鲜明、内容生动、有教育意义;3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七、教具学具和教学仪器创新教具学具和教学仪器创新项目指已用于或拟用于课程教学、科技教育活动,与原有教具、学具和教学仪器相比,在性能及使用等方面有明显改进,具备实物的作品。参评作品须是从上交作品之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项目,且没有参加过任何评选。作品(

11、实物)上报需同时提供的材料包括:(1)能说明项目研究过程的原始材料;(2)“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按照申报表中有关要求进行检索,并说明与他人类似项目的创新之处;八、教育影视短片分为教材、新闻、专题三类,手机DV等方式制作的作品均可参赛。(1)内容要求:内容真实、健康,贴近校园、贴近生活。(2)制作要求:作品时长5-15分钟,有标题,有制作者姓名。要求拍摄画面清晰流畅,构图合理,光线、色彩处理得当。(3)报送形式:以DVD光盘形式报送。参赛作品所涉及到的名誉权、著作权、肖像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本人负责。九、网络教研团队一、参赛范围(一)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教师。限以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由三名同

12、学科教师组成。(二)每个团队可设领队一名(可由参赛教师兼任)。(三)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三、竞赛内容和要求赛项内容: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分别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个组别。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信息技术等六门学科,初中组与高中组均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地理、信息技术等八门学科,各组别均设“学校类”和“跨校类”两个类别。参赛团队自选课题,协作完成并提交信息化教学设计电子稿,包含: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十、班主任信息化技能评优一、参赛范围(一)参赛组别:小学组,中学组(含中职)。(二)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三)每人限参加一

13、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二、竞赛内容和作品要求:制作班级1-3个月的电子成长主题活动档案(格式不限)。体现班主任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班级的水平,促进班级师生共育。作品说明(须包含主题活动内容、技术手段、计划实施方案)。十一、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一、参赛范围(一)参赛学科:面向教育部规定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所有学科。(二)参赛组别:幼教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三)参赛人数:限12人,学科1人,技术1人。(四)每个选手/团队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二、竞赛内容参赛作品包括课件、学件、积件、工具小软件等,作品须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三

14、、作品要求(一)作品包括:1参赛作品及相关素材。2其他文件包括三项,并分别存为三个Word文档。(1)作者简介。(2)与参赛作品相关的教学设计和反思。(3)作品说明(作品说明须包含相对应的课程背景、教材版本、课程或知识点名称、设计理念或思路、操作指南等内容)。3如需特殊的播放软件,请一并提交。(二)作品格式不限,制作平台不限,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网络版数字化学习工具应能用Web浏览器播放。(三)参赛作品必须保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作品的原创性,同时保证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益,资料引用要注明来源,不得出现其他商业性广告语和任何外部链接。同时,参赛者同意对任

15、何违反前述规定所造成的第三方索赔负全部责任。(四)基于保护作品版权、维护作者权益的考虑,数字化学习工具必须在不影响作品演示的前提下,在封面或其他显著位置注明作者姓名及单位名称,并添加NOC活动Logo(Logo图片可通过直接保存NOC活动网站首页中的标志而获得)。(五)作品的片头或封面或其他显著位置应出现规范的教材版本、课程或知识点名称,样式不限。如: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六)作品中的视频、动画、声音等均应尽量采用通用格式,配音应为标准普通话配音(不包括外语作品)。(七)作品操作应简单易用,按钮应明显清晰,相关提示语句应书写完整,同时应便于传播和共享。十二、微课评优一、参赛要求:1参赛组别:幼儿园组、小学组、中学组、高职高校组,参赛人数限3人/团队。2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现行教学教材(校本课程等)教学内容均可参赛,学科不限。二、作品说明:1、作品材料完整:包含微课视频,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教学方案设计、学案、课件、习题、总结等2. “微课”要求以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讲述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