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49527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索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关心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篇,以供大家参考!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篇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当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当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学校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知我们,学习学问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常常温习,巩固学

2、问。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开心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学问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觉。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觉。而我们也从过程中猎取了更丰富的阅历。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训练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莫非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

3、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知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学问、阅历,最终就拥有了相当浩大的实力,胜利自然会跟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常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学问,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莫非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篇2 论语是一部举世著名的国学经典,很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沉迷它对抱负的

4、追随。 的确,整部论语都模糊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抱负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殊描述了它。 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抱负。子路抢先一步,赶忙道出了自己的抱负: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渐渐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斗,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关心实行礼仪的道士。 最终,孔子叫到了始终在用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

5、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伴侣、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 这时,始终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 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抱负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确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抱负,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士气,由于心灵会告知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而现在,很多人

6、很劳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视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当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当只有一颗冰冷的心。 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布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欢乐。 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欢乐,去查找真正的抱负吧!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篇3 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它就像一座宝藏等着我们挖掘,怀着敬畏之心我打开了这本宏大的著作。品尝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圣人之意,我不禁陷入深思 孔子推崇“仁者爱人”的思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不正是我们的

7、中学校生日常行为准则吗?文质彬彬、学思结合、学而不厌、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等等这些教导不正是我的老师经常训练我们的吗?读完论语,我突然觉得孔子就像一个慈爱的长辈,时常在我们耳边言辞恳切地教导。读着论语,我感觉触摸到了圣人。读论语不仅可以倾听圣贤的声音,还可以跟着孔子学做人。 学做一个欢乐的人。孔子有三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欢乐是什么?孔子告知我们的答案好像很简洁,学习学问并按时温习,与高人结交学习他们的学识品德,乐观面对生活、面对小人。 学做一个有敬畏感的人。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在国家是国运,

8、在个人则是命运。畏大人,是要我们敬重长辈,敬畏是“敬而近之”而不是敬而远之。畏圣人之言,是要我们遵守准则,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么不听圣人言,吃亏在后面。 学做一个反躬自省的人。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多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有错。 学做一个有温情的人。伴侣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孔子不仅对同学有爱心对伴侣更是有情义。 学做一个好学的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圣贤都如此虚心向学

9、何况是我们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更要做一个虚心好学的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终生。倾听圣贤,跟着圣贤学做人。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篇4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受很深,不但学到了很多学问,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训练思想的训练家,他的训练思想和训练方法对中国的训练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

10、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学问以后,在肯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开心的嘛!有志同道合的伴侣从远处而来,不也是欢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愤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学问的印象,还会从旧的学问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争论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喜好,一起沟通生活、沟通学习,真的是很欢乐。别人不理解

11、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由于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愤怒,应当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虚心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其次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学问悄悄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意,教育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虚心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许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假如一心一意培育仁德,就可以消退恶

12、。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打算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漂亮、和善,受到许多人的宠爱,可见,培育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乐观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乐观的作用。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篇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知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22多年前的孔子

13、之口,但在今日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马上赔礼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老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意;对同学要勤奋教育,不知疲乏。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假如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导同学总不知疲乏,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

14、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干净,对他的过去不应当抓住不放。我想,假如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始终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需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许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