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2课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488771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2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号_姓名_班级_组别_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2课时)【学习目标】 1. 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2. 掌握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 通过司马迁与史记学习,培养自己严谨治学的品格。4.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自己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学习程序 学法导航【回顾反馈】 1. 最早的纸出现于 西汉 时期,东汉 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2.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成 伤寒杂病论 ,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后世尊称为“ 医圣 ”。3. 东汉名医华佗,制成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 麻沸散 ”,他还编制了一套医学体操“ 五禽戏 ”。【自主学习】一、历史

2、巨著史记1. 西汉伟大史学家 司马迁 ,编写历史巨著 史记 。2.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纪传 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黄帝 到 汉武帝 时约 3000 年的史事。3.史记记事公正,爱憎分明,对中国 史学 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同时,史记文笔优美,所写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 上也有崇高的地位。二、道教和佛教1. 东汉 末年,道教在民间兴起。2. 巨鹿人 张角 创立太平道,尊奉 黄帝 和 老子 ;巴蜀 张陵 创立了 五斗米 道,这些道义广受下层民众的信奉。3. 佛教产生于公元 前6 世纪的 古印度 ,创始人是 乔达摩悉达多 ,又称 释迦牟尼 。4.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 丝绸之路 传入中国。东

3、汉 明帝 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 洛阳 ,得到统治阶级者的扶持。【合作探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材料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1. 理解材料一,说说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终有一死,要么比泰山更重(死得有意义),要么比鸿雁的羽毛还要轻(死了都不值一提)2. 阅读材料二,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史书的评价?此书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史实? (对史记的评价,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3. 鲁迅为什么称这部著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具有极大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它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4、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同时,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4.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关系?从司马迁身上我们能够学到哪些优秀品质?(材料一所说人物司马迁是材料二所评著作史记的作者。学习司马迁胸怀大志、忍辱负重、严谨治学、坚忍不拔、坚持不懈、不畏权贵、敢于直书、追求真理的精神。)【展示提升】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列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请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其文直,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记载事情经过核实;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不隐恶,不掩饰其过错;故谓之实录,

5、所以称它为符合实际的记载。)【当堂检测】1. 以下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 A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2. 东汉末年,汉中、巴蜀产生了什么教义?( B ) A太平道 B五斗米道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3. 以下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D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4. 道教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 C ) A西汉 B战国 C东汉 D唐朝5. 佛教产生于古代哪个地方( B ) A. 西藏 B. 印度 C. 阿拉伯 D. 巴勒斯坦 回顾反馈(5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汉时期造纸和医学的成就,今天我们要理解史学和宗教情况。 自主学习(10分钟)熟悉司马迁生平及史记重要贡献,体会司马迁这位伟大史学家艰辛、勤奋、隐忍与坚毅的作风。理解佛教和道教的相关内容,分清宗教信仰和迷信的区别。 合作探究(15分钟)理解史记不朽的价值,缅怀司马迁非凡的功绩和人格。学习司马迁的治学态度和高尚品格。激励自己的品行和气质。 展示提升(10分钟)查阅相关资料,释读文言材料,培养自己理解和表达的水平。 当堂检测(5分钟)几个选择,不在话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