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047784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教学目标1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和基本结构;2理解班级组织的基本属性及特点,分析班级组织的功能;3了解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和活动管理的内容;4分析评价班主任在班级组织中的角色作用;5领会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具体要求;6了解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在班级组织中的角色作用;教学难点是班级组织的概念及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班级组织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但在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2、中教学班和班级组织等概念既被支解,又相互混淆。教学理论视班级组织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班同义;而教育论则将班级组织与学生个体一样视为教育的对象,培养班级组织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等同,班级制度则被列为学制和教育管理的范畴。把班级组织视为德育的手段,以致局限于德育范畴来研究班级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的观点,也值得我们重新审视。首先,会导致集体教育的政治伦理化倾向;其次,使人们形成一种认识误区:建设班级组织只需要那些与教学过程无关的活动,可能造成班主任工作与课任教师工作“两张皮”现象;第三,班级组织在德育过程中的起点被视为被控制和规范的对象,终点又是制造“标准件”的模具,严重忽视了学生集体是一个具有活生

3、生的需要、情感、意志的能动的教育主体。实践证明,只有使班级组织成为班级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探索班级组织自我教育的社会心理机制,才能开拓集体教育的新领域。(二)班级组织的改造班级教学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这种班级教学就开始遭到批判。适应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组织的改造运动就以美国为中心开始活跃起来。最早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道尔顿制”,主张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学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20世纪5060年代,教育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西方各国在重点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改革尝试。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要包

4、括特朗普制、活动课时制、开放课堂、个别教学、小队教学等。虽然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断涌现,且各有其长处和理论、实践依据,但各国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尽管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许多方面优于个别教学。特别是班级组织作为社会集体所发挥的教育职能,是其他学校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三)班级组织概念的界定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二、班级组织的发育一般经

5、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在班级建立之初,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了解班主任和教师,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因此学生还不能公然地反对班主任和教师,班级中的主要问题是同学之间的矛盾。这时的班级特点为:首先,群体成员彼此缺乏充分交往,只是由于好感或者原来有一定关系,因此人际关系是情绪性,而不是以共同活动的目的、任务为中介;其次,群体还没有形成大家认同并愿意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个人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并参与共同活动;第三,群体的心理气氛是由这种直接的相互接触决定的,因此群体意识差,聚合力弱。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班级刚刚形成时,同学们对新的环境或多或少存有疑虑;第二

6、时期是小团体形成期。第二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在小团体稳定下来后,学生们就想在班级中积极采取行动以满足各种需要。这往往与团体的要求发生冲突。这个阶段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师生矛盾时期。在这一时期,班级的学生容易分为顺应团体要求和对抗团体要求的对立的小团体;第二个时期是班主任、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第三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第三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当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团体要求时,班级内部的主要矛盾就不是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间的矛盾,而是团体要求架构内个人属性间的矛盾。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第二个时期是个性矛盾期。这一时期

7、认为违反团体要求的行为是有价值的学生已经不存在。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在课内课外自主地开展学习,他们关注的已经不再是通过夺取各种活动的主要角色去提高威信,而开始较为重视谋求自我实现,愿意为了自身及其他同学的成就而共同合作。这一时期班级中的对立不再是情感上的对立,而是针对逻辑原则的贯彻。三、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是一种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它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一)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反映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的需求,在结构上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旨在实现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这是一

8、种制度化的人际关系。正式组织大多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每一个成员接受。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有三种类型:(1)亲社会型。其价值目标与班级正式组织的价值目标一致,是正式组织的补充;(2)自娱型。同学们由于情绪上的好感和消磨课余闲暇时间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主要目的是玩好、有趣;(3)消极型。这种群体会自觉和不自觉地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的。(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角色是由组织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构成,组织

9、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通过角色学习充任一定的角色而参加群体活动、交往和生活,从而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班级组织结构也是一种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常常成对出现。同时,角色的多重性是班级组织角色结构中的基本特点。学生的角色转换要求班主任和教师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教育、引导、评价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组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班主任或教师是班级的中心角色,同时也在变换。班主任和教师一方面要强化角色意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和义务;同时还要善于转换角色,不以教育者自居,发扬教育民主,做到教学相长。(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信息沟通是班级组织的神经系统,没有信息沟

10、通,班级组织就没有活力,就会僵化。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个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班级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其信息沟通的渠道是复杂的:班级要与学校沟通信息,班级之间要沟通信息,班级要与家庭沟通信息,还要与社会沟通信息。班主任和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健康的信息源,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四)班级组织的规模较大的班级组织规模不利于照顾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一般说来,班级组织的规模越大,教师就会运用各种

11、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维持班级秩序。而缺乏广泛感情交流基础的严格管理会显得生硬呆板,疏远师生间的距离,使教育的效果缩水。班级规模过大有其不适应性:一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二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三是不适应现代化教育开放的潮流。四、班级组织的特点(一)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班级管理过程是以育人为目标,学生既是班级组织教育过程的主体又是班级组织教育的对象。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从培养人、塑造人这一目标,要与过程有机配合,创设一个优化的环境,使班级组织成员的智力、能力、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作

12、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班级组织活动本身就要求班级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教师总是在认识学生的特性、当前心理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后,才能对学生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和教师对班级成员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因此需要班主任和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互动、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三)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情感是一种体验,它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引起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使集体生活

13、赋予学生多样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具有唤起动机的功能,发挥深化或巩固教学内容的作用。首先,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和意识发展的程度不高,情感就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其次,班主任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班级组织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对班级产生向往感、荣誉感、友爱感,使学生的良好个性也能在班级组织中得以培养和生成。(四)师生交往的多面性在现实的班级活动中,由于班级组织中存在着各种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因此班主任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常常是全面的和多层次的

14、,既有知识传递与接受的交往,也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与分享,等等。(五)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教师与学生各自扮演着的角色在班级成立之初就已经规定了,班级的互动主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它不仅需要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维持,也需要各种非正式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班级中互动的直接性、全面性以及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班级中非正式方式和手段的采用就显得更加重要。班主任和教师作为班级中的主要的管理者,一方面需要通过纪律来维持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更需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召力以及情感的联系来开展班级活动。五、班级组织的功能(一)班级组织的社会

15、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培养社会角色。(二)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包括知识及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兴趣态度的发展、社会技能的发展。2满足需求的功能。3诊断功能。学生置身于班级组织中时,其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就会显现出来。从而为班主任或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创造了有利条件。4矫正功能。学生存在的上述人格及能力缺陷,可以通过班级组织进行矫正。但是班级组织的教育力并不是自动地发挥作用,它必须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才能发挥作用,否则班级组织就不可能发挥所期

16、待的功能。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班级组织建设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班级组织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是:1班级组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二是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班级建设的设计要遵循班级群体的客观发展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班级组织发展特点,具体分析和确定班级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