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46207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XXX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生物增效快速修复初步方案诺维信生物公司2014年9月1、背景山东XX石化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处理炼油污水和化工污水,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工艺为:隔油+气浮+A/O+沉淀处理水量在150m3/h左右,目前生化进水COD在1300mg/L左右,NH3-N在120mg/L左右,由于受到水质冲击影响,目前生化系统出现翻泥现象,二沉池浑浊,导致出水COD和氨氮都超标,影响生产。目前出水COD在983mg/L,氨氮在63mg/L左右,而该系统要求出水COD在500mg/L,氨氮在35mg/L。通过与车间相关领导交流发现,当前影响系统出水水质的主要原因如下:1、 系统来水受到冲击,导致生物

2、污泥大量死亡,从而出现翻泥等现象;2、 由于生化系统影响也造成了硝化系统的破坏,从而导致出水氨氮也有超标现象。 为解决该系统的问题,建议采用诺维信生物增效的方法对污水处理厂生物系统进行快速修复。诺维信生物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微生物公司,总部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塞伦市,其倡导“生物增效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添加具有特定降解功能的优势菌种以强化“土著”微生物的功效的一种技术。诺维信生物公司从自然界提取出具有特定降解功能的优势菌种,这些菌种来自于大自然,具有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特点,能促进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她已经被环保部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07年)中

3、。在全国各地各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诺维信的生物制剂针对性强,有专门适合石化类各类废水的微生物,直接向系统中注入高浓度(每克不低于50亿个单位)固体粉末的微生物。具有针对性强,启动速度快的特点,能迅速建立系统中的“目标”生物菌群。那么使用生物增效技术除了能解决企业现有的问题外,在将来的运行上还会带来如下好处: 生物制剂(优势菌种)的使用,可以使得“目标微生物”大量繁衍在系统中,为废水长期稳定的达标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果长期使用生物制剂,还有利于生物系统稳定出水,提高沉降性能,并进一步降解溶解性COD,提高回用率。 长期备用,还可以应对突发冲击造成的系统崩溃。污水厂恢复所需药剂量:药剂名称数量

4、性状其他BioRemove 5150400kg固体粉末BioRemove 5805427.5kg液体2、实施前准备2.1、生化系统修复目前生化系统已经被破坏,必须予以重建,需要通过重新培养有效的生物污泥,确保生化系统正常稳定工作,并为硝化系统建立提供条件,具体操作如下:1、 及时将已经破坏的死泥排出系统,并大量置换污泥系统;2、 通过补充葡萄糖等易降解有机物,快速提高污泥浓度,预期污泥浓度提高至2500mg/L左右;3、 投菌后连续3天不排泥,以后开始连续正常排泥;4、 投菌期间需要补充磷酸二氢钠(或类似磷盐),每天大约50kg(看出水TP值,不超过0.5mg/L为宜),如果出水TP超出0.5

5、mg/L,立刻停止投加磷盐;5、 控制溶解氧,溶解氧在出口处达到2.0-4.0即可,在曝气池前端尽可能的控制低的溶解氧;6、 如果污泥状态不好,可以用其它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接种,接种量应确保曝气池内MLSS增加500mg/L以上。2.2、生化系统强化投菌时间及投加量投加点:O池进水端,根据现场情况可能需要调整。投加时间及投加量: 为期40天药剂名称日加药量(kg)总投加量(kg)第1-2天第3-4天第5-20天第2140天515015151554002.3、硝化系统建立投菌时间及投加量:投加点:O池进水端,根据现场情况可能需要调整。投加时间及投加量: 在生化段培养1周后开始投加该类菌种 为期

6、40天 投菌初期需要使用低负荷启动的方式,尽可能的降低进水负荷,确保硝化菌正常稳定繁殖药剂名称投加桶数投加重量,kg投加天数总计用量,kg5805第1-2天6272427.5第3-4天4182第5-7天313.53第8-15天298第16-40天29254、检测项目指标(单位:mg/L,pH值无量纲)频次A池进口、沉淀池出口BOD1次/7天A池、沉淀池进/出口COD2次/天A池、沉淀池进/出口NH3-N2次/天A池、沉淀池进/出口NO2-、NO3-1次/2天A/O溶解氧 2次/天A出口、沉淀池出口碱度2次/天A/O pH值2次/天A池进口悬浮物1次/天沉淀池出口悬浮物1次/天O池SV30(%)

7、1次/天O池MLSS、MLVSS1次/2天O池污泥生物相1次/2天沉淀池总P含量1次/天5、运行控制条件为保证优势菌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运行时要注意控制以下条件,但不局限于以下条件。1. 确保曝气池进水C:P100:1,以保证微生物的良好生长;2. SRT 10d;3. 污泥(内)回流比50%;4. DO2mg/l;5. 正常控制pH7.0;启动时候调整pH 7.57.8;6. 调整碱度,曝气池出水剩余碱度启动时100mg/L,保持阶段要70mg/L;7. AO1池进水悬浮物小于100mg/L,AO2池进水悬浮物小于40mg/L;8. 生化池内入口温度最高不得超过42;9. 控制进水负荷在设计

8、范围内;10. 控制来水水质相对稳定,每日上下波动不超过20%(如果有水质波动,可以通过调节水量的方式予以控制);11. 硝化系统启动初期,需要使用低负荷启动的方式,需要适当调低进水水量,确保硝化细菌的正常稳定繁殖;12. 使用期间,要确保各种设备,水泵,泥泵的正常运转,特别是风机的正常运转。附:产品介绍1、BioRemove 5150BioRemove 5150具备多种有机物降解能力,能够应用于多种工业废水处理。微生物混合物中含有一些菌株,能够分解脂肪酸、表面活性剂、碳氢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酮以及不易分解的有机物。1.1、产品特性 提高有机物最高清除率(通过BOD、COD或TOC进行衡量)。

9、 提高生长速度和使用率,以应付有机物负荷过高的情况,以实现更高的稳定性。 加强石油烃、溶剂、皮革生产废物、矿物油、制药和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 降低氮化物毒性,以实现并保持生物氨的高清除率。 能降解各种不易分解的工业化学物质。1.2、针对石化废水增强能力 能分解各种脂肪族烃、芳香烃、脂肪酸、蛋白质和脂质。 对不易分解的有机物、表面活性剂、酮和酚醛塑料的降解能力提高。 能对多种产品出现的没有典型特征的故障快速作出反应。1.3、应用水质 石油和天然气炼制,以及石化产品生产,包括很多含胺有机物。 炼钢和炼焦。 食品加工,包括乳制品、水果加工、酿酒、制革、禽类加工、植物油提炼、玉米甜味剂和淀粉生产。

10、专用化学物质生产,例如涂料、颜料、酚醛树脂、橡胶、苯乙烯、润滑剂和表面活性剂。1.4一般优点 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故障频率和严重程度。 减少排放物中的有机物。 加强活性淤泥的絮凝作用。 增加原生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能迅速从由于负荷和毒物导致的故障中恢复。 有针对性地清除某种特定有机物。 减轻因产量增加或产品成分变化对出水质量造成的影响。 减少市政建设追加费用。 加快新建水处理厂的启动、季节性启动或维修后启动的速度。2、BioRemove 5805推荐使用BioRemove 5805进行生物系统的增效。 强化氨氮的去除尤其是在系统处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外加硝化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

11、法。BioRemove 5805是一种由亚硝化单胞菌和硝化杆菌这2种硝化菌株组成的液态混合物。该产品适用于好氧处理系统,并已经成功地在市政、垃圾填埋场、钢铁厂、石油炼化厂、食品加工/提取厂、化学制品生产厂、Superfund 等场所的活性污泥、废水塘和改进型物理/化学装置中产生硝化作用。当氨氮处理能力不够时,我们推荐使用BioRemove 5805进行生物系统的增效。2.1、特定优点 提高硝化效率,或在运行系统中长期稳定地产生硝化作用。 迅速从由有机物或抑制性冲击负荷、水力负荷超量或突发固体损失所导致的硝化作用混乱状态中恢复。 提供用于季度启动的硝化接种,为大型系统厂内接种。 降低由于亚硝酸盐

12、聚集而导致的氯消耗。 将安全系数不够的系统对硝化作用的影响降到最小。2.2、一般优点 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故障频率和严重程度。 减少排放物中的氨氮。 增加原生动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能迅速从由于负荷和毒物导致的故障中恢复。 减轻因产量增加或产品成分变化对出水质量造成的影响。 加快新建水处理厂的启动、季节性启动或维修后启动的速度。2.3、特性 不含原料酶、表面活性剂或溶剂。 孢子萌发和生长速度快。 细菌能在多种平面上繁殖,以产生长期效果。2.4、产品特性活性 NH3-N 氧化速度为500 mg-N/kg/hr 有硝化杆菌的稳定种群pH值范围 7.0-8.0有效温度范围46-110(8-44)外观 粉红色-棕色非常混浊的液体亚硝酸盐 50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