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039396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一、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6岁幼儿, 中小学生也较多,偶尔出现于成人及婴儿。水痘的传染性较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 于冬春季节。传染源:水痘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 自出现皮疹前 12日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都具有 传染性。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可以造成水痘的传播,也可因 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等传染。临床症状:传染上水痘病毒一般要经过23周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起病后数小 时或 12 日出现皮疹, 首见于躯干、 头部,逐渐延及面部, 最后达四肢。 皮疹呈向心分布, 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开始为粉

2、红色针头大的红色斑疹,数小时内变为突出皮肤 的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疱,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 12周脱 落。预防控制措施1、发现水痘病例后要进一步加强晨检,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学校疫情报告人和当地疾 控机构报告。2、病人必须进行隔离治疗,一般出痘 10 天后直到疱疹结痂为止,学生需持医院康复 证明返校复课。3、加强教室、宿舍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4、 病人污染的空气、被子、用具等可通过通风、紫外线照射、太阳照射、煮沸、84 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做好消毒记录。5、未发生过水痘和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群建议进行水痘疫苗接种。6、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水痘防治知识,增强自我

3、保护意识。二、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概念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 HFM) 又名发疹性水疱口腔炎,是 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引起手足口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柯萨奇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播与流行环节1传染源:HFMD勺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病人在发病 1-2 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 3-5 周)。2传播途径:HFM病原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 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 感染。自污水、河道水体中常检出肠道病毒

4、,公共泳池也可发现肠道病毒污染。门诊交叉 感染和口腔检诊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 HFMD由于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 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3. 人群易感性:幼儿对HFM各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HFM主要发生在0-3岁幼儿。不同性别发病无差别。托幼机构是 HFM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孕 妇是HFMD勺另一受害人群感染后可致流产或胎儿出生缺陷。4. 季节分布:一年四季可发病,常从 3、 4 月份增多,夏秋季易流行, 9月以后减少。 可出现间隔 2-3 年的周期性流行。临床特征与诊断主要症状与体征:潜伏期为 2-6 天,通常 3-4 天。患者为突然发病,约半数

5、患者出现 发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 1-2天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 1天后即有部 分皮疹形成疱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 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以及会阴部。预防与控制措施1 、利用多种形式,如:黑板报、传单等,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 通过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患者做到早就诊、早 诊断,减少传播。2、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儿童集中的单位,坚持晨诊制度,注意观察幼儿体温、口腔和 手,早期发现患儿,早期隔离, HFMD患者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约 7-10天。康

6、复 后持康复证明返校。3、发现疫情后,及时上报当地疾控机构。4、做好日常用具、餐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消毒,防止传播,并做好消毒记 录。三、流感流感样病例定义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C),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 依据。流感样病例暴发: 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 病例。暴发疫情预警指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 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 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 观病例);或发生 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

7、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 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基本信息的收集 :1 、单位基本信息: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学校教职工、学生人数,年 级数、班级数,2、发病班级人数统计(男、女) ,病例数统计,各班级病例分布情况,年龄、性别发 病数。3、疫情处理期间, 疫情暴发单位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本单位每日新增病 例数。流感疫情控制1、隔离病人,一般至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48小时后。2、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个人卫生。3、对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做好消毒记录。4、 在流感样病例暴发期间,要尽量减少或避免集体活

8、动。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置工作1 、疫情报告2 、隔离传染源3 、加强晨检,做好记录4 、做好消毒和记录5 、宣传教育秋冬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随着时间推移,秋冬季节的来临,许多季节性传染病, 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流行, 为了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提高防治知识水平,今天给同学们讲一讲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 防治知识,希望能给大家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帮助。下面,主要分两大类疾病给同学门 介绍,一是呼吸道传染病,二是食原性疾病的防治。一、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 炎、流行性脑膜炎、水痘、禽流感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

9、 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的传人,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 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 3 型。甲型流感病毒分若干亚型,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 病毒株 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 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病初 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 7日后仍有传染性, 通过 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 12 日,短者数小时,最长 34日。发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 而呼吸道症状往往较轻

10、。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3型。(1) 单纯型流感:本型最常见。初起畏寒、 发热,体温迅速升到39 40C,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 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 23 日后才出现喷嚏、鼻塞、流涕及咳嗽。体温 和上述症状多在 12 日内达到高峰, 35 日热退, 症状明显好转。 (2) 原发性肺炎型流感: 起病时症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但有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咯粘稠痰, 有时咯血痰。 (3) 中毒型流感:患者高热不退,神态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预防(1) 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2) 患者用过的食具、 衣物等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 2 小时。

11、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或食 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3) 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串门。(4) 流行期间,可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服药。(5) 流感灭活疫苗或减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2、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 流行,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 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 24 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 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

12、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 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传播途径:病原菌 主要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Epideiliic parotitis 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 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 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 5-15 岁患者较为多见, 2 岁以下、 40 岁以上很少发 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 新兵中爆发。大约每

13、2 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 下者,亦可再次感染。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患者在腮腺肿大 前 7 日至肿大后 9 日均可自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 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 14-21 天,平均 18 天。病 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 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 大, 2-3 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 痛明显,含食

14、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 大可持续 5 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 7 一 12 日。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并 发症。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 免疫力。4、水痘水痘,是由水痘PC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通过呼吸道及病人用具传播。主要症状:潜伏期 12 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 振,全身不适及上感症状。 12 天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为丘疹、疱疹,伴 搔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预防:及时隔离患者 710 天,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者可注射免疫

15、球蛋白。 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5、禽流感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 是由A型病毒引起,禽类发作时呼吸系统疾病至 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人如密切接触或进食患病家禽可造成感染。预防:远离家禽及其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少去空气不流通或人群密 集的公共场所,用流动水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鼻口,并及时将纸巾投入有盖 的垃圾桶内;吃禽肉、禽蛋要煮熟煮透。概括而言,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为以下六点:1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 、加强卫生宣教,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教室、寝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4 、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采取措施。5 、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6 、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二、食原性疾病防治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开始恢复,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秋 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此时,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方方面面的食 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的 传染病中,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 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感染性腹泻病等。病人和病 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