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47020013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特点和课文背景,积累有关左丘明和左传的文学、文体知识。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重点难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1课时一、导入(一)走进作者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和思想家,精通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著有左传、国语等。(二) 简介左传及史书体例1、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

2、解说春秋而作,因此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记述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史实。(鲁隐公元年-鲁哀公27年)。春秋和左传原本各自成书,到晋代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始把两书合在一起。2、 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丘明的左传。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司马迁的史记。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刘向编定的战国策。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班固的汉书。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教师讲述并板书。学

3、生做笔记。二、初读课文(一) 朗读课文。1、自读,圈画重要字词。2、齐读,把握字音。字词积累: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阙秦( ) 杞子( ) 逢孙( )3、齐读,把握文章大意。(二)解释加点字词:1、贰于楚:从属二主。2、今急而求子:古代对男性的尊称。此处可译为“您”。3、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4、越国以鄙远: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5、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6、肆其西封:疆界。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8、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9、失其所与:结交,亲附。这里可译为“同盟者”。10、亦去之:离开.(三)请你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和古

4、今异义的词。1、 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矣”,语气词。(2)共其乏困。共-“供”,供给。(3)秦伯说。说-“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明智。2、 古今异义词 (1)敢以烦执事古:左右办事的人,文中是对对方的尊称。今:旧时俗称仪仗。(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一般引申为请客的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出使的人,即使者。今:出门所带的包裹和箱子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人。今:多用于外交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板书。抄写句子并请2个学生上黑板作答。把句子抄写在黑板上并请1个学生上来作答。把句子抄写在黑板上并请1-2个学生下面回

5、答。圈画重要字词。做笔记;齐读字词。其他学生做笔记。其他学生做笔记。其他学生做笔记。三、整体感知 (一)阅读文本,初步感知。1、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明确: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2、他用什么办法“退秦师”的?明确:游说秦伯。3、结果如何?明确:秦与郑结盟,晋文公被迫退兵。(二)齐读课文,理清思路。请你复述一下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请1个学生回答请1-2个学生复述。第2课时四、课文分析一、理清课文思路。“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什么意思呢?使撤退,使撤兵。(一)第一段1、掌握重点句子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

6、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作动,驻扎。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2、 概括此段大意。3、问题探讨:理解本段大意,思考为什么秦晋围郑?(1)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楚,而最后楚败。(2)秦晋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因为秦国当时也在争夺霸权,需要对外扩张。且秦晋在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因此,秦晋联合是一种必然。(二)第二段1、掌握重点句子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佚之狐于郑伯言。2、 概括此段大意。3、问题探讨:为什么

7、烛之武会答应得如此爽快?(三) 第三段1、掌握重点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倒装句,正常语序为: 若亡郑于君有益。省略句,敢以(之)烦执事。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当作秦国东部边境,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3)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您何必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

8、您也没有坏处。(5)何厌之有?倒装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之?“何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2、 概括本段大意。(三) 第四段1、掌握重点句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2、概括此段大意。请1个学生概括。请1个学生概括。请2个学生概括。请1个学生概括。第3课时五、深入探究一、品析烛之武的说理艺术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处于

9、“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面对这局势,烛之武怎样说服秦国退师的?(1)见面单刀直入,言“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先言“郑既知亡”,使之解除戒心,既而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替对方的厉害着想。缩短二者距离。)(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亡郑无益)(画三国地理位置图)秦 晋 郑(3) “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有害)(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有益)(5)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看历史,晋国言而无信)(6)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10、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望将来,晋将阙秦)(7)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摆事实,讲道理,提请秦伯定夺)板书:游说过程:解除戒心-亡郑无益-亡郑有害-舍郑有益-看历史,晋言而无信-望将来,晋将阙秦-摆事实,讲道理,提请秦伯定夺小结:1、援古例今,有历史的回顾,有现实的分析。2、善于对比,本意是为了保全郑国,语言上处处为秦国打算。(反面:郑国灭亡的结果。“邻厚”,“君薄” 正面:保全郑国,对秦有利无害。)3、语言得体,本是求人,却不卑不亢,迫使对方就范。二、人物品析欣赏了烛之武的精彩说辞,透过他高超的游说技巧和杰出的外交才能,还能感受到什么呢?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报效国家的希望,一直关注天下形势。所有的语言技巧都源于一个人的人品之正、之真、之诚、之浓浓的爱国情怀。这才是古代士大夫精神的核心,才是中华民族传递千百年的中国魂。言为心声,语见其人。让我们看到一个大义、大智、大勇的烛之武。请2个学生回答。六、作业布置熟读本课。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