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018375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的基本概念:是一种政府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分配。(1)三要素 分配的主体:国家。分配的对象: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目的:满足公共需求。(2)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偿性;平衡性。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1)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非营利性的财政;法治化的财政。(2)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市场失灵,就是说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外部效应(收益支出,为正。反之,为负);公共产品

2、(与私人产品最大区别在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寻租);信息不充分(获取信息需要成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为了自身利益隐藏信息);社会分配不公。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财政支出(为了更有效的使用这部分资金和经费,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1)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3、的支出,国家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部门用于补助、捐赠、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2)财政支出规模理论的历史考察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皮科克与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又称梯度渐进理论);马斯格瑞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及分配体制、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政治性因素(政府政策、政体结构);社会性因素(人口状态、文化背景)。购买性支出(1)教育支出(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一个民族素质的主要标准)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教

4、育是公共商品,而是因为教育市场的失灵。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有助于减少犯罪,可减少行政管理成本);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它源于教育;有助于公平和效率(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2)农业投资政府投资农业的理论依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一个弱质的产业;农业经济中存在较多的外部效应。农业财政投入的范围和重点: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农户教育与培训。(3)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金融政策目的性强,范围有严格限制计划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由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管理和经营预算管理比较灵活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

5、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帮助其公民克服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面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济(贫困救济,自然灾害救济,其他特殊救济);社会福利(职工、儿童、老人、妇女、残疾人福利)。财政收入(1)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入,非税收入)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性收入)(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公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

6、政府的债务(即包括国债和地方债)。国债:专指中央政府的债务。(1) 公债的财政特征同税收相比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2)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3)国债的负担和限度(一)国债负担认购人的负担;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纳税人的负担。(二)国债限度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规模问题。政府预算(1)含义: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级次: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省、市、县、乡四级)(3)国家预算的类别(形式)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功能预算和部门预算。(4)预算外资金的特点自主性;专用性;分散性;灵活性。(5)预算

7、管理体制概念: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职权方面的制度)财政政策(1)概念:政府为实现预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主动调整财政分配过程和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方式(2)财政政策的分类按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按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中性政策。(3) 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国际收支平衡。(4) 财政政策工具税收;财政支出;国债;财政预算。(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两大政策体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8、既联系密切,又相互区别。一方面,二者经济调节的目标相同,它们的共性为二者的配合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可相互替代,必须协调配合,才能实现调控效益最大化。(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双松”模式(社会总需求严重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双紧”模式(社会总供给严重大于社会总需求时);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经济总体上升复苏,还有部分闲置资源,失业率有些高,总需求依然不足,但非生产性支出上升过快);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总需求逐渐膨胀,市场购买力活跃,失业率正常或较低;基础设施供应偏紧)。税收(1)含义: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对剩余产品

9、所进行的强制和无偿的分配。(2) 属性主体国家客体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依据法律(政治)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的形式特征(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4)税制构成要素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征税的根据,税源、税目);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5)税收分类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直接税与间接税从量税与从价税价内税与价外税中央税与地方税税负转嫁(1)税负转嫁: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金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2) 税负转嫁方式(方向):前转、后转、混转、

10、税收资本化(3) 税负转嫁实现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价格的市场化;商品供求弹性;课税范围的宽窄;税收的计量标准。商品课税(1)商品税的一般特征:课税对象是商品和劳务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存在重复课税税负容易转嫁增值税(1)增值税的特点避免重复征税具有征收的广泛性具有税收中性(2)增值税的类型生产型增值税(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全部固定资产已纳税金一次性全部扣除)收入型增值税(只允许将当期固定资产折旧从销售额中予以扣除)消费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的税金不予以扣除)(3)增值税基本制度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销售的货物;进口的货物;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凡是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

11、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税率:一般纳税人:a.基本税率为17 销售或进口货物、提供应税劳务b.低税率为13 销售或进口税法列举的五类货物c.零税率 出口货物小规模纳税人: 3的征收率(4)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不含税)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3%)(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消费税(1) 概念:对规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2) 消费税的特点:征税范围具有选择性;征税环节单一;征收方法具有多样性;因属于价内税而具

12、有转嫁性一般没有减免税规定。(3) 征税对象:(14种产品征税)寓禁于征:烟、酒、鞭炮 奢侈品和非生活必需品:贵重首饰、高尔夫球高档及高能耗消费品:摩托车、小汽车、游艇 不可再生的资源:成品油、木质筷子、实木地板 有特定财政意义的:汽车轮胎 所得税(1)所得税的类型分类所得税;综合所得税;分类综合所得税。个人所得税(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境内外所得)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境内所得)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2)个人所得税的课征对象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4)税率工资薪金所得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其他所得20% 稿酬税额减征30%(5)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缴纳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减征3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 实际缴纳税额=应纳税额(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