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0130231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透镜同步综合试题一、单选题1.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中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由冰透镜对着大阳却能聚光,使艾绒着火,由此可知冰透镜是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且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故选A。2.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最重要的天象日环食将现身苍穹,如图,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甲图中太阳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B.乙图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与日环食相同C.丙图用水中映日来进行日环食安全观测,利用了平面镜成像D.丁图用带巴德膜的望远镜进行

2、日环食安全观测,望远镜中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答案】B【解析】A.甲图中太阳是光源;月亮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B.乙图中彩虹形成的原理是光的折射,而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它们的形成原理不相同,故B符合题意;C.丙图用水中映日来进行日环食安全观测,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D.望远镜中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发现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C.甲、乙都为凸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答案】C【解析】一束光通过甲、

3、乙透镜后,折射光线都靠近主光轴,都变得会聚了,因此两图都应是凸透镜.故选C4.如图所示的光学作图中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B.平面镜成像C.光的折射D.光通过凸透镜【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等于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40,而图中反射角等于50了,故A错误;B.由图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B正确;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图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C错误;D.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图中折射光线与主光轴

4、相交,故D错误。故选B。5.下图中光路图不合理的是()A.人眼观察树的倒影B.池水变“浅”了C.光透过玻璃D.冰透镜取火【答案】A【解析】A.树的倒影,是树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属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理,符合题意。B.池水变“浅”了,池底的反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界面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池底变浅了,故B合理,不符合题意;C.光透过玻璃,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再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D.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焦点,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故

5、选A。6.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答案】A【解析】由图中可知,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经透镜的折射作用后光线会聚,由此可判定此透镜为凸透镜;因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焦点,而a光线如果不发生折射,他将射向OP的外侧,又因为a不是平行主光轴的

6、光线,所以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一定在焦点的左侧,所以此时OP小于焦距.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焦点,而b光线如果不发生折射,将会偏离主光轴射出,又因为b不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所以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一定在焦点的右侧,所以此时OQ大于焦距.故A正确.7.如图为一束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且,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AOOB可知,A点成像在B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AO=10cm,则f10cm2f即5cmf10cm故选C。8.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答案】A

7、【解析】因为像点M到镜面的距离为0.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发光点S离镜面的距离也为0.2m,因为一束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要会聚在焦点上,所以点S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点S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象分析可知,焦距为0.3m0.2m=0.1m故选A。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下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_透镜。【答案】凹【解析】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10.图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D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

8、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答案】【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因此A和像点的连线过光心,过A点的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过凸透镜后会聚与焦点,与过光心的光线交点即A的像点.如图所示:11.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所示:(1)该透镜是_透镜。(填“凸”或“凹”)(2)光线a射向平行玻璃砖,在图中:画出a的射向玻璃前表面的反射光;作出光线a穿透玻璃射向墙面的大致光路;(3)将平行玻璃砖慢慢向墙面远离,光线a在墙面形成的光斑会_填“上移”、“下移”或“不动”)【答案】凸不动【解析】(1)1由图可知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会聚,说明该透镜是凸透

9、镜。(2)2光线a射向玻璃表面时,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3)3将玻璃砖慢慢向墙面远离,入射角不会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发生变化,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会下移,但是折射光线偏离原来的入射光线距离不变,所以光线a在墙面形成的光斑位置不变。12.如图,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图。【答案】丙【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中,乙的厚度是最

10、大的,丙的厚度是最薄的,厚度越大,聚光能力越强,焦点越靠近凸透镜的光心,焦距越小,故乙的焦距是最小的,丙最薄,丙的焦距最大;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物距是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离凸透镜越远,故像距最大的是丙。13.阳阳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外围形状及大小如图(d1dd2),形成甲光斑的_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_是凸透镜(均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答案】一定可能【解析】12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

11、,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到焦点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放大的光斑,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三、简答题14.如图所示的漫画中,烈日下坐在透镜后的兔子洋洋得意地“欣赏”窗外景色,却不知头上已冒出“青烟”,人们笑兔子是“找死”。试分析,要出现漫画中的情景,透镜是什么透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答案】凸透镜;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而此时兔子所在位置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故出现题中情景。【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要出现漫画中的情景,透镜是凸透镜;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而此时兔子所在位置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出现题中情景。15.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雨过天晴后,森林失火了,蓝猫赶到现场勘察,原来罪魁祸首竟是挂在树上的一颗颗水珠。请分析原因。【答案】见解析【解析】大雨过后,树上挂有一颗颗小水珠,小水珠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会聚太阳光,会聚点若在树上某一点,使树上这一点温度升高,若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引起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