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学习材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012924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学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学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学习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学习材料安全生产学习材料一、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在社会主义建 设中必须遵循这一方针。二、检测线安全生产实施情况包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制订 安全生产相关管理、监督检查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 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档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小组;与各部门工作人员签订安 全生产责任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安 全生产培训及考核。三、机动车检测安全操作流程包括:1、检车时,除非必需,中心检测区不许任何非工作人员进入,否 则工位负责人或检测员要马上要求其离开,必要时可中断检测并报告车间

2、负责人处理。2、上线前,外观检测员要询问、检查车辆与安全有关的操纵装置 是否正常,检查是否存在漏油、漏水等不安全因素,如车辆存在安全 隐患,必须排除后方能上线。3、引车员上线时,应请驾驶员或车主到检测线大门口等候,工位 负责人要保证该区域内没有非工作人员停留。4、检车时驾驶室内只允许有引车员一人,任何非工作人员不得进 入驾驶室。5、车辆测功和测车速时要将车轮掩好,前后不允许站人,两边也 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6、检测员在车辆进行检测时要注意站位,不许站在能够活动的检测设备上;测制动时如果需加载,只能加在车身上,不允许踩车轮或 制动滚筒,如进行高速测试,必须用铁链将车尾牵引钩与地锚拴住。7、检测

3、灯光和底盘项目时,检测员应引导引车员将车辆驶入检测 位置并拉好手刹,检测灯光时,必须保护好灯光仪的使用安全;底盘检测时,引车员和底盘检测员必须下地沟进行实车查验,查验完毕后按摇控进行拍 照存档。8、引车员驾驶车辆检测时要严格遵守检测流程,车辆之间应保持 安全距离;驶出车间时,应注意出口两侧是否有人。9、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按照行业法律、法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任何人不得弄虚作假,保证检测数据真实、有效。10、做好咨询、解释、服务工作,保证检测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四、检测线工作环境安全包括:1、离岗前,各负责人检查并关闭车间大门及检测大厅门窗,对设备做好安全防护,断电、断水。2、工作场地严禁吸烟,动火

4、、登高作业时,应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各责任人应做好消防器材的日常检查和保洁工作,认真做好消防安全 措施的落实。五、什么是重大危险源?机动车检测工作的重大危险源包括:检测设备的高温危险、触电危险、火灾危险、跌落危险、铰轧危险;检测区域内的车辆驾驶危险、车 辆自燃危险、危险品运输车辆所载危险品起火及泄露危险;车辆辗轧检测设备 危险、一般火灾危险、用电危险等。六、什么是危险化学品?是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特性,会对职员、设施、环境造 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 等七、产生粉尘爆炸的条件是什

5、么?发生粉尘爆炸的首要条件是粉尘本身可燃,即能与空气中的氧气 发生氧化反应;其次,粉尘要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其爆炸下 限),粉尘呈悬浮状才能保证其表面与空气(氧气)充足接触,堆积 粉尘不会发生爆炸;再次,要有足够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只要 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就会导致粉尘爆炸。八、遇到雷暴、雨、雪、大风天气时应注意什么?遇到大风、雷暴天气的时候,不要在空旷的地方停留,一定不要 在旗杆、电线杆、大树或者烟窗等高耸的物体下站立,防止雷击;遇因雨 雪天气引起的洪涝情况,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排捞工作,防止水进入检测车间 损毁设备,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九、事故隐患都包括哪些?1、人员和设备

6、的不安全使用行为及治理缺陷。2、不安全行为:员工在检测工作中,违规违纪,操纵程序和方 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3、违章指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纵规程进行 作业的行为。4、违章操纵: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纵的行为。十、安全生产四不放过的原则指的是?1、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2、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3、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罚不放过。4、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十一、机动车检测工作安全生产的三懂四会包括:三懂:1、懂检测流程。2、懂检测设备工作原理。3、懂检测设备构造会操纵。四会:1、会维护保养检测设备。2、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3、会安全用电。4、会正确使用

7、消除器材和防护器材。十二安全生产的四个必须”包括:1. 必须人人留意安全:不但要留意自己的安全,还要留意别人的 安全和其他各种安全隐患。2. 必须事事留意安全: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意安全,不要因为已经 能够熟练操作而忽视安全。3. 必须时时留意安全:例如:不要因为快要下班的时候而加快速 度,违章操纵,忽视安全。4. 必须处处留意安全:在任何地方都要留意安全。十三、怎样进行触电急救?1、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2、如断电有困难,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板等绝缘物体作 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源,使之脱离电源。3、触电者紧握电线时,可用干燥的木柄斧,胶把钳等工具切断电 线,或用干木板,干

8、胶板等绝缘物插进触触电者身下借以隔断电源。事故 发生在高压设备上,就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 用相应等级的绝缘工具切断电源。十四、火灾燃烧的四个阶段包括:1、初始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质着火燃烧后,在15分钟内,燃 烧面积不大,火焰不高,辐射热不强,烟和火苗增势缓慢、燃烧速度 不快时,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在70%以上是由在场员工可以控制扑灭的。2、发展阶段:初起之火没有及时发现并扑灭,随着燃烧时间延长,温度上升,四周的可燃物质被迅速加热,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 面积迅速扩大,形成发展阶段,这是灭火的关键性阶段,必须投进相 当大的气力,采取正确的措施,来控制火热发展,以

9、便进一步加以扑灭。3、猛烈阶段:火灾在发展阶段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由于燃烧时 间继续延长速度不断加快,而积迅速扩大,温度急剧上升,气流达到最快, 是灭火中最困难的阶段。4、下降、熄灭阶段:火灾将要烧尽或被扑灭的阶段,要进一步 警惕防止复燃。十五、防止火灾的措施有哪些?就是在火灾发生之前,预先防止火源点燃的措施,是一种最根本 的防火措施,这种措施是把有起火危险的物质以及具有点燃能量的着火源,有效地、恰当地进行治理,使它们无法造成起火条件。三懂:1、懂本岗位火灾险性,2、懂得预防措施,3、懂得灭火方法。三会:1、会报警,2、会使用消防器材,3、会扑救初起之火。初起火灾的扑救原则:1、救人第一和集中兵

10、力的原则。2、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3、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十六、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和四周的可燃物质隔离或将可燃物质 移走,没有可燃物,燃烧就中止了。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进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 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所而熄灭,如用二氧化碳灭火,氮气,水 蒸气,用不燃或难燃的物件直接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尽空气,使燃 烧停止。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温度低于 燃点而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四周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 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起火点,主要灭火剂有水,二氧化碳。4、抑制法: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

11、程中产生 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 止,这种方法须足够的灭火剂参与和中断燃烧反应,否则起不到抑制 作用。十七、检测线消防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消防栓、水带、水枪、利用水灭火2、干粉灭火器。3、灭火方式:(1) 发生火灾时,通过打开消防栓水龙头,展开水带,利用水 枪对火源进行灭火。(2) 通过手动打开灭火器钢瓶的瓶头阀,延伸软管将二氧化碳 灭火器向着火点喷射。十八、火灾逃生方法:1、迅速报警: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当发现火灾发生之后,应该先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接警员讲清楚起火地点、单位、燃烧物、燃烧 程度等。消防员接到报警后会立即赶到现场救援,这样不

12、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 失,而且还可以争取更多的被火围困的人获得消防员的救助,减少人员伤亡。2、寻找出口,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避难设施进行自救:当火灾发 生后,千万不能慌张,也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乱跑,而是要多动动脑 筋,仔细回忆一下安全出口在什么方向,那是逃离死亡之门的“绿色通道”。在火 场中,多数人都非常恐慌,不知所措,互相拥挤、踩压,盲目地走进 了 “死胡同”,从而造成群死群伤。3、舍财保命:在火灾事故的遇难者中,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由于贪财而丧失逃生 的机会。有的人是在逃离现场之前想多抢点值钱的物品,有的人是本来已 经逃离了现场后又返回往拿东西,殊不知在火场上,哪怕是一分一秒,有时离死 亡之门就只有一步之远。1999年发生在江西的一次火灾中,有两名打工妹就是为了回房间往拿钱包而没有能够逃出来,永远被留在了房间。所以火灾发生后, 应该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