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0097366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稹的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参考译文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元稹(江陵士曹时作)叙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逮至汉武帝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2、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

3、,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为文,拜余为志。辞不可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系曰:昔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属

4、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馀,以直言失,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事。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前山。呜呼!千载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参考译文:我读诗读到杜甫,才知道他是个集前代优秀文化之大成的诗人。最初在唐尧、虞舜的时代,君臣互相作诗,连续唱和,在这之后,诗人相继进行创作。经历了夏、殷、周一千多年,孔子编辑整合选择提炼,选用了其中对改

5、变教化最有好处的三百篇,其他的诗就失传了。楚地的诗人进行创作并且幽怨悲愤的情绪繁盛,可是这些诗(创作的时间)距离诗经的时代接近,还是可以互相比较的。秦、汉已经消亡了,搜集诗歌的官职已经废除,天下怪异的民间歌咏、颂扬讽谏的辞章、有乐曲节拍欢快娱乐的歌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出来。等到汉武帝写出柏梁台诗,七言的体裁就具备了。苏武、李陵这类人,特别擅长创作五言诗,虽然句读和音韵格律各不相同,内容上也是健康的和淫靡的东西互相掺杂,但词意简练深远,介绍事物表达感情,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创作,那么诗文就不随意写出来。建安以后的时期,天下的文人遭遇战乱。曹操父子在征战的间隙写文章,常常是拿着武器横赋诗,所以他们

6、或刚健雄壮或低沉高昂或忧怨哀伤或悲痛离别的诗作,在古人中是非常特别的。晋代的诗歌,这样的风采气概还有所保存。刘宋和萧齐之间,教化失去了根基,文人以怠慢、和顺、散漫拖沓作为时尚,文章以词采华丽、放浪旷达、精致清灵为好,那些吟咏书写个人性情,流连忘返于山水的文章,意义、格调、气概没有可采用的地方。(文章)衰落到了梁、陈时代,过分华丽过分刻意修饰、轻浮取巧细小琐碎的词句大量使用,又是宋、齐都不采用的。唐朝建立后,国家的学校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每个皇帝在位的时期,都有著名诗人出现。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人,讲求造语的锤炼精切和声律的妥帖和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格律诗。从那以后,诗歌体裁的发展变化就非常完备

7、了。但是,喜好汉、魏、晋诗歌传统的,都丢掉了齐、梁诗歌的长处,刻意追求华丽形式的,都丢掉了充实的思想内容。效法齐、梁诗歌的形式,却赶不上魏、晋诗歌的内涵,汉代乐府学得不错,魏晋五言古诗却作得不怎么样,格律切当,劲健的风度却又丧失了,喜欢抒写闲情逸致,辞采却又不够华美。至于杜甫,大概可以称得上上可逼近诗经、楚辞,下可包括沈佺期、宋之问,古朴近于苏武、李陵,气概超过曹氏父子和刘桢。盖过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不群,糅合徐陵、庾信诗风的流美清丽。他完全掌握了古人诗歌的风格气势,并且兼备了当今各家的特长。假如让孔子来考究杜诗的主要意蕴,还不知道要怎样推崇他的多才多艺呢!如果认为有能写出别人所不能写的题材,

8、也不存在什么可不可以表达出来的人,那么,自从有诗人以来,就没有谁超出杜甫!当时还有一位山东人李白,也以奇特的诗歌创作备受称道,当时人把他们并称为“李杜”。我看李白的那些雄放恣肆、不受拘束、写景状物的诗,以及他的乐府诗歌,确实也可以和杜甫媲美。至于像杜甫的那些长的有千余言,次一等的也有百余言的长篇排律,其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词气豪迈,风调清深,对句切合声律,通篇摒弃浅近凡俗,杜诗的这种境界,却是李白的创作还未能触及的领域,更何况(运用)其中的精髓呢。我曾经想细致剖析他的作品,按照体裁,分别归类,为后人提供学习的范本,只是由于衰病懒散,这一愿望未能实现。正好遇到杜甫的孙子嗣业,他启运杜甫的灵柩,完

9、成了合葬祖父母于偃师之事,归途中停留于荆州。他素知我喜欢称道他祖父的诗文,就拜请我撰写墓志。推辞不掉,我于是记述杜甫的官职和门第,为杜甫终于归葬写了这篇墓志铭。系曰:晋代当阳县侯杜预,后十世,生杜依艺,在巩县任县令。杜依艺生杜审言,杜审言长于写诗,官做到膳部员外郎。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闲曾任奉天县令。杜甫,字子美,天宝年间,献三大礼赋,唐玄宗认为他有杰出的才能,命令宰相考他文章。文章写得好,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之职。恰逢安禄山攻陷长安,京城大乱,他步行到凤翔去拜见肃宗皇帝,被任命为左拾遗。一年多以后,由于直言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不久调任京兆功曹参军。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节度使署参谋。不久又弃官离开。他乘船漂泊湖南、湖北一带,最终在流寓生活中死去,寄葬在岳阳,享年59岁。他的夫人是弘农杨家人,岳父杨怡曾任司农少卿,49岁时死去。他的嫡子叫杜宗武,因为自己有病,不能把父亲的灵柩运回原籍安葬,临死时把这事交代给了儿子杜嗣业。嗣业贫穷,没有财力操办葬事,经过点滴积攒,求人帮助,日夜操劳,终于在杜甫死后40余年,完成了先人的遗志,这也确实艰难啊。铭曰:元和八年的某月某日,是个好日子,把我们的杜甫夫妇合葬于偃师首阳山前。唉!千年以后,人们看到墓碑上的这篇墓志铭,会说:这里就是杜甫的古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