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987756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一章 导 论重点提示:本章的任务是介绍农业产业的属性和功能、农业企业的特征和类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正确理解农业产业的属性和特征,明确农业企业的特征和类型,以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把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一节 农业产业属性一、农业产业的概念与特征(一)农业产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机能和自然力,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影响动植物的生理机制,以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农业的概念所包含的具

2、体内容又有所不同。从古代直到今天社会分工仍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农村的非农生产活动通常作为农业的副业,包括在农业的概念之中。农业概念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之分。狭义的农业,又称为“小农业”,仅指植物栽培中的农作物种植;广义的农业,又称为“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和农村工副业等生产部门,此时,农业这个部门经济概念与农村经济这个区域经济概念几乎等同, 在现代农业中,农业已逐渐演化为一个产业体系。农业生产的分工日益精细,从横向看,谷物业、水果业、养猪业等逐步发展成为生产经营特点不同的生产部门;从纵向看,又演化为产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与产后部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此时,狭

3、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的产中部门,而广义的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农村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再包括在农业概念之中,称为农村的非农产业,并且其在农村经济中的份额存在超过农业份额的趋势。此时,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概念在内涵上已有了重大区别。(二)农业产业的特征 农业和其他诸如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比较起来,存在许多显著的区别,体现了农业的产业特征。主要是:(1)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 马克思指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P398-3

4、99。并进一步指出:“在所有生产部门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在农业中才同自然的再生产一致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P61。在今天看来,尽管科技的力量对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工业文明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善,劳动者技能日益提高,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农业似乎进入了技术主导的时代,需要人们去重新认识农业。但从本质规定性上看,农业仍然主要是通过植物栽培、动物饲养来取得社会所需产品的,而这一过程总是要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至少现有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可能绝对地把这两个过程

5、分割开来,农业仍然要受到来自自然力的强烈制约,自然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是难以预测和不可抗拒的,直接构成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同时,又由于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循环还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而必然面临市场的风险,使农业成为典型的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夹击的高风险产业。(2)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 农业的劳动时间只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因为,受自然生产规律的制约,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只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由此形成了农业的两个显著特点:农业生产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度量单位,因而它的资金周转速度慢。农业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人力、物力

6、利用不均衡,在农忙时,劳动力、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十分紧张,出现需求的高峰;在农闲时,出现需求的低谷,人力、物力等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就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3)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 农产品需求扩张受到人的生理条件的限制,超过人体生理需求的那部分农产品,人们对其效用的评价趋近于零或为负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偏好越来越偏离农产品或农业。也就是说,随着生产的增长而增加的收入,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但是其增加比例远较其他商品的消费增加比例小。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包括有多种品类,其各自的收入弹性彼此相差很大,有些农产品可能是富有弹性的。(4

7、)农业具有空间扩散性和独特的产权反应 李成贵: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农业是个准公益性部门,是没有围墙的工厂,产权保护费用高而外部性流失大,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要在广阔的田野上作业,空间扩散性使得对集体行动中个人劳动质量和努力程度的计量具有难度大、费用高的特点,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普遍性的“免费搭车”现象,即劳动者个人不愿付出代价而要求分享群体劳动的收益,通过偷懒、磨洋工等减少劳动投入的方式来获得闲暇收益。其结果是降低了集体行动的效率,导致所谓的X无效率。(5)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 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劳动并不是

8、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农业生产利用各种自然力的基础,农业生产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而土地又具有自身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从而产生一系列与工业不同的经济问题。如土地本身不可移动,形成了经营土地的垄断性;由于各地土地资源以及其它自然资源禀赋存在巨大的差别,农业生产具有突出的区域性特征。二、农业产业的功能与地位(一)农业产业的功能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其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等四个方面。(1) 产品贡献 是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由于农业是构成国民

9、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农业生产的增加就可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这可以称为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静态贡献。同时,农业部门生产的食品、油料等,满足和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消费需求;超越农业劳动者个人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剩余的扩大,是社会分工分业的重要前提或物质基础。丰富的农产品也为工业特别是加工业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来源,转化为工业部门的生产要素支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2)要素贡献 除农产品作为加工业的原料来源所提供的要素贡献之外,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也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首先,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农业是

10、惟一的生产部门。农业剩余产品出现后,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人口开始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从而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没有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要素贡献,就很难有其他产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工业部门急剧扩张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都可以并且是从农业部门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其次,农业发展为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要素。在工业化初期,工业部门比重很小,工业是一个弱小产业,依靠工业部门自身的积累不可能筹措到工业化启动和推进所需要的充分资本。而此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绝对地位,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农业,农业部门通常成为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贡献的

11、基本方式,一是赋税,二是储蓄,三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即国家通过不等价的价格政策,从农业中获得资本源泉,这种方式具有隐蔽性,四是农民直接的非农产业投资活动,我国的乡镇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民依靠农业积累发展起来的。再次,农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土地要素贡献。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从而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如果没有建立在土地生产率提高基础上的农用地的非农化流转,城市规模的扩大、新兴城镇的建立、交通运输事业等的发展都将是难以进行的。需要强调的是,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要素贡献,虽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趋势,但生产要素的非农化毕竟是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能力的流失,

12、如果流失过度,必将影响农业自身的发展,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比如,过多地从农业中抽取资本,会削弱农业的积累能力,削弱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过量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产业开发,会直接减少农产品的生产量,降低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因此,强调农业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要素贡献,必须以不影响农业自身发展为前提。(3)市场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农民作为买者,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等消费品和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农用机械及其他农业投入品。农民对这些工业品的消费扩大了工业品的市场,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扩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

13、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尽管农村人口份额会逐渐下降,但农村人口收入的增加和购买能力的提高仍然会继续推动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扩大,农业现代化建设也会使农业对机械、化肥、农膜等投入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农民还是卖者,农民作为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参与市场活动,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不仅会使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量随之增加,农产品的交易活动会日益活跃,而且可以促进农村运销业的兴起,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日臻完善,也会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以及要素市场等发展,推动的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这一点也应该视为农业的“市场贡献”。(4)外汇贡献 所谓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民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一个国家经济发

14、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非农业产品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及一些原材料。因此,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业部门在出口创汇方面必然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些国家,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出口创汇能力的增强会使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从而使农业直接出口创汇重要性的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外汇贡献的消失,一是初级农产品直接出口可能会转化为

15、工业加工后的最终产品出口创汇,二是尽管农产品出口创汇份额会有所下降,但是农产品出口创汇的绝对数额会是增加的,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外汇贡献是始终存在的。(二)农业产业的地位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强的基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更为显著。其主要表现在:(1)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农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满足了人类的第一需要。虽然工业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消费品,但至少目前还不能取代农业生产食物的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许可以制造出食物,但对当代人来说,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由此也可以说,农业产业对人类是第一位的,没有农业

16、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繁衍和进步。(2)农业是社会分工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农业剩余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农业没有产品和剩余劳动力,就不可能产生社会分工。农业是非农产业产生和发展的母体性产业,没有农业的孕育和滋养,非农产业特别是轻工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一般地说,农业的发展水平、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民经济多数非农部门的发展水平、速度和规模。(3)农业是蓄纳劳动力和稳定社会的重要部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大多数或绝大多数人口都是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为这些人口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来源;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迈向工业化并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时期,尽管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制造业转移抑或向城镇集聚集中的趋势逐渐增强,但通过农业深度开发仍然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实现就业。这对于城镇化的有序推进,维持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4)农业是绿色产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将为人类发展提供一个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