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979829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国古无哲学”一词,亦可谓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样一个学科”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有哲学的思想,这就是天人之道”或研究天人之道”的天人之学”。哲学”之名的引进,源于日本近代思想家西周用暂学”来翻译西方的“philosophy。西周先是把“philosophy翻译为希贤学或希哲学”,取宋儒周敦颐所谓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将“philosophy,理解为希求贤哲之智之学”1。在1874年出版的百一新论中,西

2、周始把“philosoph潴为暂学”,他说:将论明天道人道,兼立教法的philosophy译名为哲学。,应该说,哲学这个译名的成立一开始就具有了会通中西”的特点。将“philosophy译名为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有知人则哲”和哲人”的表述当然有密切的关系。尚书正义?皋陶谟中哲”的意思就是智”或大智”,而尚书正义?尹训中哲人”乃指贤智”之人。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在临终时慨叹而歌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据此,孔学亦可谓哲人之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同有异,如何处理这里的同异关系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已先有中国哲学史”之名,如在北京大学

3、哲学门讲学的陈黻宸著有中国哲学史”讲义,谢无量亦著有公开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据冯友兰先生回忆说: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的那位教授,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半年,才讲到周公。”显然,这种讲法虽然用了哲学之名”,但离哲学之实”还相差甚远。胡适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其特长”如蔡元培写的序”所说,是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和系统的研究”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的开始。但所谓系统的研究”,因为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记载”,所以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4冯先生在1931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上册),他在绪论”中指出,中国哲学

4、虽然没有形式上的系统”,但有实质上的系统”,讲哲学史之一要义,即是要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此所谓找出”,仍不免要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即找出中国之某种学问或某种学问之某部分之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也”252253。金岳霖先生在冯著的审查报告”中认为,中国哲学史”这个名称仍有困难”,所谓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呢?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呢?”他举出写中国哲学史至少有两个根本态度:一个态度是把中国哲学当做中国国学中之一种特别学问,与普遍哲学不必发生异同的程度问题;另一态度是把中国哲学当做发现于中国的哲学。”根据前一种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恐怕不容易办到”,而胡适和冯友兰都是取第二种态

5、度,即以中国哲学史为在中国的哲学史”5617_618虽然金先生对冯著有比较高的评价,但冯先生未必同意金先生的观点。因为冯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所讲性与天道”及其为学之方”的那部分内容约略相当于西方哲学所讲的宇宙论、人生论和方法论。既然是约略相当于”,这里就有异同的程度问题”,如果能讲出中国哲学之异”,那它就不仅是在中国的哲学史”,而且是中国哲学的史”。金先生在冯著的审查报告”中还说现在的趋势,是把欧洲的哲学问题当做普通的哲学问题”,这虽然有武断的地方,但是这种趋势不容易中止”616据此,上述金先生所谓普遍哲学”,实是把西方哲学当做普通的哲学”。张先生把对于哲学一词的看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西方哲

6、学为唯一的哲学范型”,第二种是将哲学看作一个类称”,西方哲学只是此类的一个特例”。这后一种看法也就是要避免武断”地把西方哲学当做普遍哲学”。依后一种看法,中国古代关于宇宙、人生的思想即使在根本态度上”与西方不同,也仍可名为哲学”。它与西方哲学同属家族相似”的一类,而各是其中的特例”。中国哲学大纲又名中国哲学问题史”,它所讲的不是把欧洲的哲学问题当做普通的哲学问题”,而是讲中国:的)哲学问题”。张先生针对有许多人反对给中国哲学加上系统的形式”,指出其实,在现在来讲中国哲学,最要紧的工作却正在表出其系统。给中国哲学穿上系统的外衣,实际并无伤于其内容”这段话在前些时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中常被当

7、作批评的对象,其实是断章取义,因为在此后还有至多不过如太史公作史记分散数家之事实际并无伤于其内容。我们对于中国哲学加以分析,实乃是因其固然依其原来隐含的分理,而加以解析,并非强加割裂。”745更重要的是在此书的自序”中还有求中国哲学系统,又最忌以西洋哲学的模式来套,而应常细心考察中国哲学之固有脉络。”819在序论”的第三节,张先生讲中国哲学之特色”,如合知行”一天人”、同真善”等等,这就是讲中西哲学之异”,强调它是中国系的哲学”,而非西洋系、印度系”的哲学。有了哲学的类名”与特例”之分,中国哲学”之名方可安立。金岳霖先生在1943年用英文写成中国哲学一文,提出中国哲学的特点是:逻辑和认识论的意

8、识不发达”、天人合一”、哲学与伦理、政治合一”、哲学家与他的哲学合一”9所论甚精。显然,金先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已经不认为中国哲学”的名称有困难”了(最近,陈卫平教授撰文,认为金先生在40年代承认有中国哲学”当是受了张岱年先生大纲序论”的影响)。现代新儒家牟宗二先生在中国哲学的特质中首讲中国有没有哲学”,认为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都有它的哲学;否则,它便不成其为文化体系”10。他在中国哲学十九讲中首讲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而此问题的前提就是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一定要普遍性、特殊性两面都讲,不能只讲一面”11。这也是要安立中国哲学”之名,虽然它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质”或特殊性”,但从普遍

9、性”上讲它仍堪当哲学”之名。二、中国哲学是天人之学”中国哲学的实质上的系统”是什么?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所讲性与天道”及其为学之方”的那部分内容约略相当于”西方哲学所讲的宇宙论、人生论和方法论。这当然是参用”了西方哲学的三分法”_49,但这种三分法”是否就完全违背或曲解了中国哲学的实质上的系统呢?我认为,未必然也。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所注重的方法之一就是察其条理系统”,亦即细心考察中国哲学之固有脉络”二19。张先生也认为,中国哲学所讲的主要内容可以约略分为宇宙论或天道论,人生论或人道论,致知论或方法论”,总此三部分,正相当于西洋所谓哲学”73这里所说的相当”可以理解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

10、学有相似点”,或中西哲学共有的普遍性。如果中西哲学没有普遍性,那也就没有哲学这个类名,西周所谓将论明天道人道,兼立教法的philosophy译名为哲学也就不能成立了。凡讲系统”都要讲明系统中的条理”或部分”中国哲学的实质上的系统”可以说主要就是讲明天道”与人道,中国哲学的主题就是究天人之际,中国哲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天人合一”。如汤一介先生所指出天与人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基本的命题,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哲学家都以讨论天、人关系为己任。”孔子所谓智”在知人”,相当于说知人则哲”哲”的字义就是智”或大智”,史记?夏本纪将大禹所说的知人则哲”记为知人则智)。但孔子所谓知

11、人”,其义不仅在于能官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只是孔子对于知(智)的指点语,而非定义语。实际上,孔子所谓仁者爱人”,是对于人类)”的普遍之爱;其所谓智”在知人”,也是对于人道)”的普遍之知。儒家哲学是以知人”为中心,以爱人”为宗旨,但儒家哲学又不仅限于知人”和爱人”。论语?为政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惑”可谓是知人”的境界,而知天命”就不是知人”所限了。中庸云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从知”的范围来说,不仅是知人”,而且是知天”从知”的宗旨来说,知天”也是为了知人”。孟子?尽心上说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忧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

12、贤也。”这里所谓无不知”,当然是既知天”也知人”,但当务之急是知人”,尤其是知人之性善”所谓无不忧”,是要遍爱所有的人,但当务之急是亲贤”,亦即能官人”。从孟子对尧舜之知”和尧舜之仁”的表述中,我们仍能看到知人则哲,能官人的影响这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中国古代哲学的突破是以王官之学为其背景,而且突破的方式又复极为温和”1弟孟子?尽心上又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就是由爱人”而进至泛爱万物了。郭店楚简的语丛一云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察天道以化民气。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易传?系辞上亦云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周易的这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学架构,是儒家与道家在思想的互动中共同建构

13、起来的:儒家的天人之学”除受道家的影响外,也有其自身的思想根源,如孟子?告子上引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接着引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虽然儒、道两家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他们对天道”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但推天道以明人事”是他们的共同哲学架构。老子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庄子?大宗师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也体现了道家的一天人”、同真善”、合知行的思想特点。荀子?天论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又说唯圣人为不求知天”,荀子?儒效讲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这是道家之天道”与儒家之人道”相综合或嫁接而产生的

14、一种理论形态。淮南子?人间训云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行,则有以任于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则无以与俗交;知人而不知天,则无以与道游。这也有儒道互补”的思想特点。尽管儒道两家思想的综合、互补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论形态,但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仍是共同的哲学架构。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先秦六家要旨云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就是说,先秦六家的言路虽然有所不同,但务为治”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为了人生的安顿、社会的治理而提出了各种学说,亦即在究天人之际”的普遍模式中都是把知人”、为治”作为中心和宗旨。汉代的儒学大讲天人感应,而主张对神怪曼云”的扬雄法言?君子也说通天

15、、地、人曰儒。”魏晋玄学家申论儒家的名教”本于道家的自然”,世说新语?文学篇中何晏见到王弼的老子注后赞叹说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宋代的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这里的学虽然还不是学科的意思,但宋明理学家对哲学”的精神确实有一种自觉的追求。清代的戴震原善卷上说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戴震的宗旨是要追究善”为何义,但原善”必须讲明天人之道”,这是儒家经书中的大训大义)。职此之故,我认为,儒学、经学中作为其大训”的讲天人之道”的那部分内容,就是儒家的哲学。统而言之,中国传统的哲学可称为天人之学”。从知人则哲”、安民则惠”,发展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修己以安百姓”,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的突破”中国哲学的实质上的系统”,实也就是天论宇宙论)和人论人生论)以及如何知天”知人的知论:致知论或方法论)所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知人”是中心,原善”善即爱人为治”治即安民”是宗旨。这个三分”架构的系统,既与西方哲学有着相似点”,实也体现了中国哲学固有的脉络和特色。中国哲学的天人之道”,常可略称为性与天道”,可见人性论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哲学所讲的性”,是相对于习”而言,人性”就是人的生而既有、与生俱来的本性。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正蒙?诚明性与天道合一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