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78718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前几天,听了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盐的水解” (第 1 课时)的公开课。 “盐的水解”是公开课、研究课的热门课 题。大多数教师, 第 1 课时(盐类水解概念的形成) 的教学, 大都按教材的编写程序设计。先是复习溶液酸碱性的概念和 测定方法,而后从实验入手,用实验显示某些盐的水溶液呈 现酸或碱性,另一些则呈中性。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 探究与学习欲望。而后对比几种盐的组成特点和它的水溶液 的酸碱性,归纳盐的组成类型与其水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而后教师应用学生已学知识,讲解、分析某些盐溶液呈现酸 (碱)性的原因 , 阐述盐水解反应的本质,讲解并盐水 解的化学方程式和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由于教材思路与教学思路 一致,学生听课也觉得顺畅,学起来也不觉困难,易于做好 组织教学。从实验入手,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分析,帮助学 生理解掌握知识,是与一个好的教学策略。但是,教学实践 也显示,如果教学中教师只是按“实验观察 - 提出问题 - 讲解 - ”的程式序走,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 论,把已学知识和新的实验事实联系,发现问题、并探究问 题的因果关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讲解,还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许多老师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也意识到,学生在听老师 讲解,“顺着老师给的秆子爬,似乎懂,如果缺乏知识的 内化过程,

3、 并不会真正理解、 掌握。遇到问题,会经常出错。 为提高教学效果,流行的方法是,在讲解之后,用一些通俗 易记的口诀, 让学生通过记忆和反复的, 记住所谓的“水 解规律”。例如:“有弱才水解, 无弱不水解” ,“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 。切不说,这样的口诀,不尽科学,表述不规 范,不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盐的水解过程、理解盐水 解反应的本质。因此,口诀背了,不少学生仍然不理解“为什么弱酸强碱生成的盐水解生成了弱酸,溶液却不呈酸性,而成碱性? ”还有一些学生老是怀疑:“碳酸钠在溶液中水解了,那碳酸钠溶液中还存在碳酸钠吗?”更多的学生书写 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总会错用等号。问题在于

4、这样的教学程序,过于“顺畅”,阻碍学生正确理解水解本质的前概念没有得到暴露,更没有得到纠正, 还可能在学习中衍生了一些糊涂认识。仅如,片面认为“有 弱酸生成,溶液就呈酸性”,把盐水解反应简单的看成“就 是弱离子与水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破坏了水的电离 平衡”,以为溶液中不再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甚至认为“溶 液中不再存在盐的弱离子了” 。这些问题,虽然可以靠事后补充讲解、释疑解惑的方法 或纠错训练来解决。有没有可能采取另外的教学设计,把问 题解决在发生之前呢?盐水解反应概念的理解、掌握,有赖于以下三个思维历程的演进: 已有知识块的准备: (未溶解盐的)水中含浓度极小且相 等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5、,存在电离平衡,如果人为改变水 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比如溶解入酸或碱) ,水的 电离平衡就发生移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平衡浓度将发 生改变; 从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某些正盐中虽然不含氢离子或氢氧 根离子,它溶入水中,却也能造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原本等 浓度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变得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弱 的酸或碱性。这是为什么? 调用已有知识做分析、思考,得出结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这些盐虽然没有在溶液中电离出H+或oH-,但由于它们的组成离子中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的金属(铵根) 阳离子离子,这些离子中的一小部分能与水电离生成的少量 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弱酸或

6、弱 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不同程度的移动。 在多数情况下, 这一过程可导致溶液中有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 子浓度不再相等,使溶液显示弱酸性或弱碱性。如果采用下述教学程序的“另类”教学设计,问题可能会解决得好一些1 问题情景创设:按下列顺序,逐题引导学生思考、回水中存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吗?为什么水不呈酸性或碱性?在水中溶解少量酸或碱,水的电离发生改变了吗?怎么改变?为什么溶入少量酸或碱,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是水还是溶入的酸或碱提供的?如果在水中溶解少量盐,例如Nacl、NaAc NH4cl固体,对水的电离会发生影响吗?溶液还会是中性的吗?你是怎么认为的?理由是什

7、么?2学生进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用pH 试纸测定分别溶入少量Nacl、NaAc NH4cl固体前后水与溶液的 pH,依据溶液的pH说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3设问:观察到的现象和你的预测相同吗?请试着解 释水中溶入这些盐后,为什么三种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为什么呈现的酸碱性是较弱的?4依据学生讨论,教师做补充讲解,利用相关电离方程式,讲解三种盐的水解的微观过程,提出盐水解概念。5设问:你能预测下列盐溶入水中能否发生水解吗? 若可以溶液呈现弱酸性还是弱碱性? kNo3、 Na2co3、 Al236. 学生实验 : 进行实验 , 检验的你的预测是否正确,并从 微观过程做解释。7. 教师讲评、

8、归纳:利用如下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化 学方程式,讲解、揭示盐水解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盐 水解的本质,正确表示水解反应的方法。表示水解的微观过程(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例) :cH3coo +H2o cH3cooH+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例) :cH3cooNa +H2o cH3cooH+NaoH8问题:对比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从和酸和碱反应 生成该盐的化学方程式,你想到什么?如果说“盐的水解反 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你认为正确吗?我们过去一直认 为“酸碱中和反应是能进行到底的” ,现在又认为它有逆反 应,矛盾吗?以上的教学设计与流行的设计不同,也没有看到化学教学论专家倡

9、导这样的设计。因此把它称之为“另类设计” 这一设计注重细节、过度自然,设问层次感强。教学程序读起来繁多而琐碎,但搬到课堂上,“活”起来,就会看到它有利于推进和发展学生的思考。注重步步围营,逐步逼近问 题的核心,这样才能不知不觉地破除前概念的束缚干扰,建 立起正确的概念。传统的中学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结论的传授、表述和记 忆,这是必要的,但不够注重结论获得的过程,学生可以通 过学习变得博学,可是难以通过学习变得聪明。新课程的实 施,过程的揭示得到重视。但是教学设计,不注重细节、过 于粗线条;不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认识程序,过分注重让 学生顺着教师、教材的思路走,欲速则不达。这是需要引起 重视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