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7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9753987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7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7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7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7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7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7(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华中师范大学21秋古代文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参考1. 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鸣凤记和无名氏的浣纱记。( )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鸣凤记和无名氏的浣纱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 能为阅读暗示解码方式的是( )A.语境B.文体C.读者经验D.个人风格参考答案:B3. 最早使用“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提出。( )最早使用“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提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 写这篇文章花了三天。这一句子是( )。A.动词谓语句B. 动宾谓语句c. 连动谓语句D.写这篇文章花了三天。这一句

2、子是( )。A.动词谓语句B. 动宾谓语句c. 连动谓语句D. 动补请语句参考答案:A5. 语言并非文体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6. 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政治分裂为士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 关于战国策的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它的作者是刘向B.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等C.主要记录了战国进谋臣、策士游说诸候的言论行动D.行文中多用排比和比喻,夸张渲染参考答案:A8.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尊庄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9. 下列四组语法结构中属于体词性偏正词组的是( )。A、他是会来的B

3、、他的话正确C、他的准时到来D、跑来上海一趟正确答案:C10. 评点式解读受文本自身历史的局限非常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 (2015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2015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

4、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参考答案B12. 御史台是唐朝中央的最高监察机关,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辖三院( ),分工负责中央各个机构以及地方的监察工作。A.辖院B.台院C.殿院D.察院参考答案:BCD13. 古文观止最常见的解读方式是( )A.评点式B.语义学C.文化学D.社会学参考答案:A14. 亚里士多德是根据什么提出了年龄的分期?亚里士多德是根据什么提出了年龄的分期?正确答案:亚里士多德依据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提出了教育的年龄分期。rn (1)教育适应人的天性

5、发展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就像每一种物质都有潜藏着发展的可能性一样人也具有自然赋予的发展能力的胚芽要使这种胚芽得到发展全靠教育。他还认为由于自然已将三种灵魂密切联系我们在教育上便应遵循自然把体育、德育、智育结合起来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依照人的发展的自然顺序躯体发展在先灵魂发展在后因此体育应先于德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天性的思想。这种思想后来在17、18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rn (2)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年龄分期。他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把人从出生到21岁划分成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岁;从7岁到青春发育期;从青春发育期到21岁。在每一阶段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儿童教育的不同内

6、容。rn 在第一阶段儿童要在家里受教育主要是体育。他指出儿童要由母乳哺育要逐步锻炼儿童的体格。要指导儿童做游戏对儿童讲故事故事的内容要精选。rn 在第二阶段应把儿童送入国家办的学校学习内容有体育、音乐、绘画、读、写、算。他认为体育应在德育之前教学方法上强调习惯与活动的作用。rn 在第三阶段教育以智育为主主要任务是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学科范围更加广泛还包括有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21岁以上的青年可能还要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等。亚里士多德依据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的思想,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提出了教育的年龄分期。(1)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就像每一种

7、物质都有潜藏着发展的可能性一样,人也具有自然赋予的发展能力的胚芽,要使这种胚芽得到发展,全靠教育。他还认为由于自然已将三种灵魂密切联系,我们在教育上便应遵循自然,把体育、德育、智育结合起来,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依照人的发展的自然顺序,躯体发展在先,灵魂发展在后,因此,体育应先于德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天性的思想。这种思想后来在17、18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年龄分期。他根据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把人从出生到21岁划分成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岁;从7岁到青春发育期;从青春发育期到21岁。在每一阶段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儿童教育的不同内容。在第一阶段,儿

8、童要在家里受教育,主要是体育。他指出儿童要由母乳哺育,要逐步锻炼儿童的体格。要指导儿童做游戏,对儿童讲故事,故事的内容要精选。在第二阶段,应把儿童送入国家办的学校,学习内容有体育、音乐、绘画、读、写、算。他认为体育应在德育之前,教学方法上强调习惯与活动的作用。在第三阶段,教育以智育为主,主要任务是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学科范围更加广泛,还包括有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21岁以上的青年可能还要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等。15. 释“中体西用”。释“中体西用”。正确答案:“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也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这一思

9、想集中反映在他的劝学篇中。rn (1)“中体西用”的含义rn “中体西用”的含义也就是张之洞所指出的“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个思想。rn “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指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他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其中他尤其强调“明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重要意义。这是针对当时已经进入高潮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维新派提倡民权反对君权主张男女平等等思想而提出的。西学包括西史、西艺和西政。西史即西方各国历史;西艺包括西方的一些自

10、然科学知识技能;西政则指西方的学校、通商办法、赋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他还主张小学堂应先学西艺再学西政;大学堂则要先学西政再学西艺并且学习西艺的时问还要长于西政。rn 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他强调“中学”是立国之本“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他将“中学”中的伦纪、圣道、心术看作是不可变更的立国之本而法制器械、工艺等“西学”则属于可变的附庸。他的“中体西用”说的基点是立足于“中学为体”上的。他强调“中学”是本体绝不能改;“西学”可以用来补助、强化、保存“中学”而绝不能替代“中学”。rn (2)“中体西用”的评析rn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是洋务教育的中心以后又成

11、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纲领。它是一种调和“中学”与“西学”、旧学与新学的文化观、教育观就其内涵来看是充满矛盾的“二重思想”。rn 其主旨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的至尊地位。学习西学的主张是为了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并不是要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的反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教育强调了“中学”的“经世致用”的成分;重视了知识分子的作用肯定了科技知识是救时富强之实政;扩大了学习西学的范围主张在更大规模上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封建旧文化根深蒂固的封建时代如果没有维护“中体”的名义要引进西学是根本不可能的。“中体西用”思潮的流行给封闭僵

12、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争得了一定的合法地位从而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从这一意义上讲他的“中体西用”说也并非一无是处。rn 总之在当时中国封建主义的儒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能把“西学为用”作为办学宗旨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是中西文化在当时的一种特殊的结合方式虽然其根仍为中学但毕竟给僵化的封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的解体又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也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劝学篇中。(1)“中体西用”的含义“中体西用”的含义也就是

13、张之洞所指出的“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个思想。“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指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他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其中他尤其强调“明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重要意义。这是针对当时已经进入高潮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维新派提倡民权,反对君权,主张男女平等等思想而提出的。西学包括西史、西艺和西政。西史即西方各国历史;西艺包括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技能;西政则指西方的学校、通商办法、赋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他还主

14、张,小学堂应先学西艺,再学西政;大学堂则要先学西政,再学西艺,并且学习西艺的时问还要长于西政。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他强调“中学”是立国之本,“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他将“中学”中的伦纪、圣道、心术看作是不可变更的立国之本,而法制器械、工艺等“西学”,则属于可变的附庸。他的“中体西用”说的基点是立足于“中学为体”上的。他强调“中学”是本体,绝不能改;“西学”可以用来补助、强化、保存“中学”,而绝不能替代“中学”。(2)“中体西用”的评析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是洋务教育的中心,以后又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纲领。它是一种调和“中学”与“西学”、

15、旧学与新学的文化观、教育观,就其内涵来看是充满矛盾的“二重思想”。其主旨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的至尊地位。学习西学的主张是为了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并不是要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的反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教育,强调了“中学”的“经世致用”的成分;重视了知识分子的作用,肯定了科技知识是救时富强之实政;扩大了学习西学的范围,主张在更大规模上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在封建旧文化根深蒂固的封建时代,如果没有维护“中体”的名义,要引进西学是根本不可能的。“中体西用”思潮的流行,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争得了一定的合法地位,从而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从这一意义上讲,他的“中体西用”说也并非一无是处。总之,在当时中国封建主义的儒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能把“西学为用”作为办学宗旨,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是中西文化在当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