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来呼布镇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259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73008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来呼布镇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259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达来呼布镇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259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达来呼布镇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259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达来呼布镇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259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达来呼布镇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259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达来呼布镇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25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来呼布镇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259(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扶贫资金整合管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嘎朗图嘎查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编制时间:二一一年三月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嘎朗图嘎查整村推进“胡杨人家”餐饮住宿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新建三、项目主管单位: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项目建设地点: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吉日嘎朗图嘎查五、项目立项依据:实施该项目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地区发展规划,有利于改善当地牧民的生活生存环境,促进农牧民转产转移,带动农牧民稳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把民俗产业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民俗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

2、项目的实施,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逐步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六、项目基本情况(一)建设目标通过建成“胡杨人家”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在纳林高勒新区打造出一个具有丰厚民俗特色的民俗产业服务实体。项目实施后,覆盖嘎查贫困户和低收入农牧民76户221人,人均增收2200余元,当年全嘎查人均纯收入将提高15.8%。该项目使吉嘎查的整体产业结构实现合理优化,提高整个嘎查的发展潜力,大力促进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的发展,推进民俗旅游产业收入占农牧人均纯收入50以上,农牧民群众生活明显提高,在全旗农牧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特点达来呼布镇“胡杨人家”民俗旅游产业建设项目依托本地胡杨林、沙漠

3、、戈壁景观等自然资源,深刻的挖掘本地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尤其是土尔扈特300多年的民族部落文化和民俗内容,使旅游、生态、人文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着力开发打造生态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娱乐玩具文化、蒙古包文化:1、生态文化:反映了土尔扈特部落以原始自然崇拜、喇嘛教祭祀、祭敖包、苏力德等为主体的对大自然敬畏、崇拜、热爱,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内容的纯朴民俗民风。2、饮食文化:反映了土尔扈特部落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习俗。土尔扈特部落的饮食主要以奶食品(即奶茶、羊奶、奶酪、奶皮等为主)以及肉食品(即手抓肉、血肠等为主)附之以炒米等谷物,构成了土尔扈特部落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风格。3、服

4、饰文化:反映了土尔扈特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独具神韵的服饰装束风格。土尔扈特服饰以头冠(头饰),长袍、夹祅、靴子、腰带、荷包组成,表现出了土尔扈特300多年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4、宗教文化:土尔扈特部落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文化的表现形式贯穿于进寺院礼佛、拜佛,倾听喇嘛咏颂佛经,以及占人祭祀敖包等神圣庄重的仪式当中,反映了土尔扈特部落,深厚的宗教文化、人文心理背景。5、蒙古包文化:当世界各民族建筑、居住形式,特别是游牧民族建筑,居住形式相同的是:土尔扈特部落的居所也是蒙古包,不同的是:土尔扈特部落毡包的内部装饰以及家具陈设是相当考究且颇具特色的,其显著的特点在于蒙古包正厅前

5、中央点着酥油灯、香火、供奉着成吉思汗、班禅、达赖等祖先以及宗教领袖,在箱柜等家具上描绘着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反映了土尔扈特部族深厚的人文情怀。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从2000年开始,额济纳旗以富民强旗为出发点,制定了旅游富旗的战略,提出用特色和精品构筑旅游产业框架,用联合和互补扩大游旅市场份额,用开发和开放增强发展后劲,同时制定出台了额济纳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胡杨林景观区详细规划。 近年来,额济纳旗先后举办了十届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骆驼节和摄影艺术节等活动。因此,今后支持发展独具特色的“胡杨人家”家庭旅馆及牧家游餐厅的建设,不仅能够转移牧区的富余劳动力、拓

6、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的接待压力。该项目的提出,迎合了额旗发展的需要和农牧民的呼声,也为贫困农牧民解决今后的生活出路提供了一条捷径。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几年,额济纳旗不断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连续十届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使额济纳旗知名度日益提升。国家级沙漠地质公园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专家、学者来我旗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体验民俗风情。旗外游客占绝大多数,游客比例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旅游接待市场化,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和特色模式。2010年金秋胡杨节期间,额济纳旗接待国内外游客近40万

7、人,因临策铁路的顺利通车,预计今年的游客数量将再创新高将达到60万人以上。项目建成后,“胡杨人家”餐饮住宿项目将在胡杨节期间实现效益。随着旅游富旗战略不断深入,受旅游业发展的辐射效应影响,牧家游的发展为达镇经济转型,提高农牧民收入找到了一条捷径。同时,随着额济纳旗胡杨林旅游的不断升级和旅游业整体氛围的不断规范,建设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家庭旅馆及牧家游已迫在眉睫。建设“胡杨人家”民俗旅游产业项目,一是可以充分利用额济纳旗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以改变农牧区现状面貌,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益;二是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8、能够来到额济纳旗,走到胡杨林及林中溪畔之中,去呼吸生态气息,体验大漠之旅,品味农牧佳肴,通过休闲度假、观光,使游客体验到土尔扈特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三是通过家庭旅馆和牧家游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纳林高勒新区700余户转移搬迁的农牧民发展第三产业,为当地生态经济建设带来活力,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开辟更大的空间;四是通过家庭旅馆和牧家游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变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农牧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五是使少数民族文化及传统习俗等优秀历史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继续提升额济纳旗旅游的品牌效益;六是项目辐射全嘎查57%的人口,可直接帮扶嘎查贫困户50户137人

9、发展民俗旅游产业,76户221人因项目直接受益。(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2011年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提出的“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为主线,以改善退牧还草还林区农牧民生产条件和提高其收入水平为基本目标,围绕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政府引导、政策协调、综合开发、讲求实效”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恶化区贫困牧民转移到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开发条件好的城镇从事二、三产业,逐步增加贫困农牧民的收入,实现脱贫目标,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10、(三)项目建设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中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见效快原则。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旅游、生态、人文等各方面资源丰富,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域、资源条件优势很大。资金规划合理,农牧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高,自筹部分资金能够实现。经分析和论证认为,项目建设条件成熟,符合项目建设要求,完全具备了实现项目的可行性。第三章 建设条件分析一、资源条件达来呼布镇在黑河流域下游,分布有全国最美、最集中的天然胡杨林,该项目区位于达来呼布镇西北处的纳林高勒移民搬迁新区范围。项

11、目区临近额济纳河及胡杨林区,区域内环境无任何污染、土质良好,景色优美,是近年来外来游客、摄影爱好者的必游之处。本地原始的胡杨林、沙漠、戈壁景观等自然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资源,尤其是土尔扈特300多年的民族部落文化和民俗内容,使得项目区在旅游、生态、人文等各方面价值都非常高。二、社会经济条件达来呼布镇是额济纳旗府所在地,是一个集城镇、牧区、农区为一体的综合型小城镇,全镇行政区划面积20427.54平方公里,其中农牧区面积20418.74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嘎查、六个社区居委会、一个农业队;总人口13599人,其中,城镇10393人,农牧区3206人。2009年,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7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31元。项目区位于达策公路以西150米处,北与苏泊淖尔苏木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通讯设施齐全,农牧民居住集中,便于管理和形成集群效益,自然条件优越。三、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达来呼布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功能。辖区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沙漠腹地的肉苁蓉、锁阳、甘草、沙葱、沙芥等名贵中药材和沙生植物,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尤其是纯朴的民风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等人文资源与其它资源一道为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可充分发挥嘎查旅游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民俗旅游品牌,创出一条具有民俗风情的家庭旅馆和

13、牧家游特色发展路。纳林高勒新区建成的移民搬迁房,有足够大的院落进行项目建设,而且有舍饲棚圈进行牧家游餐厅所需乳肉牲畜的饲养。四、项目技术情况(一)项目实施组织方式项目建设由达来呼布镇政府具体实施,项目建成后,将打破家庭经营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了农牧家庭旅游业横向联合,纵向发展的联营新体制,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长足发展。(二)项目所需的主要技术措施1、制定和完善技术操作规程。2、与旅游管理部门和各家旅行社加强联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合作,互通有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使“胡杨人家”家庭旅馆和牧家游餐厅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3、利用网络媒介,在额济纳旗旅游网上对项目进行宣传,扩大该扶贫

14、项目的影响力,以特色和品质吸引中外游客,应用网上预约机制,保障服务市场。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嘎查基本情况吉日格郎图嘎查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方向约12公里,区域总面积2242平方公里,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mm,多集中在8、9月份,年蒸发量达3700mm。日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月平均气温为27.9摄氏度。月平均风速为4.2m/s,平均日照百分数为78%,平均日照时数为14.8小时。嘎查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6258亩,林地240万亩,草场190万亩,沙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主导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二、社会经济状况种植业以哈密瓜、棉花为主,养殖业以绵羊为主,2010年全嘎查骆

15、驼2000余峰,羊7261只,嘎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125元。三、人口素质和教育情况总人口133户467人,其中:农民37户95人、牧民96户372人。其中大专文化程度56人,占全嘎查总人口的11.9%;高中文化程度134人,占全嘎查总人口的28.6%;初中文化程度203人,占全嘎查总人口的43.5%。四、交通、水利、卫生、电力情况近年来,全旗交通事业不断发展,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建成,极大方便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额济纳河东河流域临近昂赐河的5000余亩耕地,依靠黑河工程的实施,使低产田渠系不断加强完善,草场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嘎查卫生室及配套设施已初步建成,网电基本覆盖嘎查70%农牧民,其它农牧民也基本安装了家庭小型风力发电设施。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一、项目建设技术方案1、建设模式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基本建设和日常经营。2、规划原则(1)在保证农牧民正常收入的同时,利用农牧休闲时间经营,拓宽致富渠道。(2)在利用移民搬迁房现有的住房、舍饲棚圈、青储窖及水电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建设。(3) 坚持统一的特色和风格进行建设,以便达到规模化的要求。3、建设标准(1)项目新建的蒙古包地基为毛石基础、水泥砌筑,浇注混凝土,上部为钢架结构,钢木门窗。餐厅配备购置民族特色的餐桌及餐具等,家庭旅馆购置安装床铺、电视、空调等住宿设施,内部装修风格要体现蒙古族民俗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