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9711649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3(附答案带详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引言: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国”,总共有两亿多头牛,约占世界上牛的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与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很大的关系。牛给印度人提供了奶食,并承担耕地、运输等工作。印度教徒把牛看作“神牛”“圣牛”,牛受到了特别的尊敬。现象:在城市大街上,牛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车辆要给他们让路;在市场上,牛可以随便吃市场上的食品,主人不但不加以驱逐,相反还要跪在牛的面前,双手捧着最好吃的食品供奉给它们。当牛衰老了之后,就被送到“圣牛养老院”去供养。印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敬牛的节日活动,把花环和

2、铜铃系在牛颈上,牛角涂上色彩,并在牛颈上挂上糕饼和椰果,僧侣击鼓诵经在街上护送牛游行。问题:印度首都新德里,有近四万头牛在街上游荡,这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还影响了城市美观,造成环境污染。措施: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首都附近专门建立了一个保护区,将牛迁移出城市。不同意见:此举得到了居民的认同。但是,一些外国游客则深表失望,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观看神牛漫步街头是印度之行的目的之一,就像去西班牙观赏斗牛表演一样。讨论:1对于“神牛”迁移出城市的行动,你赞同当地居民的观点,还是赞同外国游客的意见为什么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请举12个例子。思考如何对待它(们),是保留还是废弃(1)本节教学

3、活动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答案: 本题解析:(1)本案例的优点是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与内容的开放性,缺点是课堂教学中心并不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要求。(2)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以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不同文化观点的交流与撞击中逐步形成辩证的认识,并学会如何分析、正确认识、传承与发展地域传统文化习俗这一重大课题。缺点:课程的开放应避免学习目标的泛化,应避免学习重心的偏离。教材中关于印度这一节的学习内容丰富,容量较大,重难点多,任务较重。印度文化特点仅仅是这一课中内容量很

4、少和分量很轻的一部分,属于一笔带过之处。如果为此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则有冲淡教学重难点的倾向,不能为课堂开放而开放,反而冲淡了教学主题。总之,开放的地理课堂不是放任自流,开放的地理课堂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适当的学习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2. 问答题:材料:地球表面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常见的地质构造。下面是王老师关于高中地理“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说课片段:说教学过程在褶皱内容部分,教授褶皱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出相关的内容;画出关键词,接下来,选用适当的教具模拟并说明褶皱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形态,并列举我国典型的褶皱山脉;然后,提供“背斜谷,向斜山

5、”的相关图片资料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最后,运用表格形式梳理并总结背斜和向斜的特点,加深学生记忆。在断层的内容部分,教授断层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内容,画出关键词,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并讲解断层的含义及其结构。1.(1)指出上述“说教学过程”片段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4分)(2)分析上述“说教学过程”片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举一列说明如何改进。(10分)(3)“说教学过程”仅是说课的要素之一,列出说课还要包含哪些要素?(6分)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说课的设计能力及教学过程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教

6、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并且考生应该能够对具体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掌握说课的基本环节。3.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讲述“三圈环流”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导入方式:大气的运动有小、中、大三种尺度。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小尺度的大气运动形式。我们已经知道,通常所说的穿堂风就是小尺度的,而海陆风、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是属于中尺度的。那么大尺度的空气运动是怎样的呢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大尺度的大气运动,即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三圈环流。这段文字体现了导入技能的哪种要素 (16分)答案: 本题解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导入的设计,要在充

7、分了解学生原有地理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和能力加以运用,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很多。例如,地理教师可以从复习旧知识人手。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提问学生已学知识及问题的逐步深入,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并顺势引入新课教学。教师也可以在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教学。4.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赵老师“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一课的教学片段:寒潮的危害: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电路

8、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寒潮灾害的特征:影响范围大:从南到北,常常会影响我国十几个省(区)。常有多种并发灾害。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分组讨论从上边的学习我们知道:寒潮的危害相当大。我们本地区也常受寒潮的影响同学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请各小组讨论:列举农村地区防御寒潮对农作物影响的措施。教师归纳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防御寒潮。问题:(1)对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8分)(2)该教师关于“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内容的教学尚未完成,如“寒潮的防御措施”,请按照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写出尚未完成内容的教学过程。(12分)答案: 本题解析:(1)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

9、程中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共同进步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力和精神,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阅读材料、表达观点、分析图表等综合能力。 (2)“寒潮的防御措施”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目前,对寒潮无有效的防御方法。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可大大减少损失。阅读寒潮的危害很大,影响范围很广,所以,寒潮的“过”给人们印象之深以致掩盖了它带给人们的益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教师归纳本章最后列举了日本宫古岛利用寒潮能来发电,我国的内蒙古也利用风能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7万多台。解决了牧区大部分居民照明和收看电视等生活用电问题。分

10、组讨论通过阅读寒潮的“功”与“过”,在看待事物时你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归纳概而观之,我们要树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万事万物,有利有弊,只要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害”又何尝不是一种资源呢分组讨论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目前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避免灾害。当然我们也可以化害为利,利用自然灾害造福人类。5. 问答题: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中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含义。答案: 本题解析: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

11、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总之,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其他学科课程没有的,地理课程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成为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6. 单选题: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答案:D 本题解析:月壤主要是因为风化作用形成的,月球表面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原因是月球昼夜温差过大。7. 问答题:以地理必修一为

12、例,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内容。答案: 本题解析:(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3)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8.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

13、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

14、遍。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问题:(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10分)(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答案: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老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现象,但是,教师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也给足了学生面子,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通过小组讨论,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在讨论问题答案时,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别的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 (2)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形式包括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