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97113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区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居住区规划原理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居住区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划原理名词解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社区发展原则: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与管理机制。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 区发展原则的核心内容。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的需要,以及对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需要和人身 安全、劳动、就业保障等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人的心理需要,包括对社会交往、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等的需要与 认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包括对生存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人的风格。生态优化原则: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和营造生态环境,

2、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共享社区原则: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 公平参与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 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公众参与包括1)居民参与社区管理2)社区发展决策3)社会后续建设4)社区信息交流居住区: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为居民

3、提供居住、游想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 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居住组团: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和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 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住宅街坊: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沿街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

4、它公共建筑。住宅群落: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应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 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是相对的。居住密度: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它是一个包含人口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念。服务半径: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各项设施的分级及其服务半径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规模效益。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户内空间和归属于住户自已的户外平台、阳台和院子空间。半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

5、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一般包括其中的绿地、场地、道路 和车位等。半公共空间:一般指若干住宅群落构筑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民外部空间,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共 场地。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城市外部空间。实况调查:对居民当前居住生活状况的调查意向调查:居民对期望的居住环境的调查。评价调查:居民对目前所居住的居住环境满意程度的调查。访谈调查:一般具有确定的被调查对象和有针对性的询问内容,范围较小,内容一般需要访谈者解释。观察调查:对事实进行真实的记录与描述,侧重于从调查者的角度去了解现状。通路: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和街道。在规划结

6、构中是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 局的基础,有着其最基本的交通功能。空间的分隔: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空间尺度,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空间的渗透与联系:通过空间的扩散、延伸产生层次变化,扩大景深感。公共建筑物:为居民公共生活和活动所需要的服务性设施 住宅日照: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必须保持的距离。住宅间距:包括住宅前后(正面和背面)以及两侧(侧面)的距离行列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周边布置:建筑没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

7、具有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1)场所与居住环境的心理归属感具有密切的关系。2)特征则与居住环境的形象识别性、社会归属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主体是人以及人与环境的某种关系所体现出的意义,不同的人或事件对场所的占有可以使场所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场所不 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于人们赋予这个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住宅区规划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 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有:建筑的风格、空间的尺度、绿化的配置、街道的线型、空间的格 局、环境的氛围等。邻

8、里单位的理论又做了补充:在邻里单位的四周应有比较宽的绿化带和城市道路隔离;邻里单位周围的道路城市,道路交 叉采用立体交叉;住宅类型应以12层的独立式花园住宅为主;除去公共设施外,还应有大量停车场;在住宅群中,应布 置儿童游戏场(为不进幼儿园、托儿所的儿童使用的)和成年人活动场所居住小区的特点:人口规模在500015000人,用地规模在1235ha。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如河流、山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小区的公建配置比邻里单位更齐全(不只设小学,还设中学)。小区的内、外部道路系统要明确区分。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常见形式(与社会生活方式、

9、城市大小、规模有关)1. 城市生活居住区一一居住区一一邻里单位一一街坊一一住宅群2. 城市生活居住区一一居住区一一居住小区一一住宅群3. 城市生活居住区一一居住区一一街坊一一住宅群(中等城市)4. 城市生活居住区一一小区(或街坊)一一住宅群(小城市)5. 城市生活居住区一一住宅群(更小的城市)公共建筑物规划的一般原则:合理的服务半径;合理的规模;注意道路交通的影响;应布置在交通便利的地段;公建应与 公共绿地相邻布置;应注意远近期结合公建指标确定的依据及影响因素1)从百岁图和年龄构成上分析2)从市场的供求关系上分析3)从生活习惯上分析4)从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分析5)从政策的变化上分析6)从城市的性

10、质和规模上分析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平方米/人)包括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化、广场等。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居住区总人口(人)绿地率(%)=居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总用地面积(平方米)*100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 少于1.5平方米/人;其它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环境要求。绿地率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乔木:阔叶常绿乔木,落叶乔木,针叶常绿乔木。灌木:常绿阔叶灌木,落叶灌木和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居住区

11、级道路为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居住区不小于15米车行道般需要9米, 加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多采用一块板形式,也可采用三块 板的形式。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1014米车行道为58米,没人行道,宽度1.52 米。居住组团级道路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联系小区内各住宅群落,红线宽度在810米,车行道57米。宅间小 路指直接通到住宅单元入口的通路,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路幅宽度不宜小于2.5米,高层住宅时不宜小于3.5 米。住宅区居民交通方式的选择: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在1

12、00公顷以内,其范围在1000米左右,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占 绝大多数;如果交通距离相对较长,居民选择自行车或机动车的比例会大增加。交通方式选择的分析:交通方式采用的交通工具分为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三种。居民在考虑选择交通方 式时的基本要素是交通距离。影响交通距离与交通方式的相关关系的因素有体能、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三项。在比较短的 距离内(一般为5001000米),步行是道德的交通方式。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四个部分:用地一一用地规模与配置;设施一一设施分级与布局;空间一一空间层次与组合;景观一一 视觉景观与形象物质系统居住区用地分类及相应系统:住宅用地一一住宅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用

13、地一一公共建筑系统;道路停车用地一一 道路交通设施系统;公共绿地一一绿地与场地系统1. 住宅用地:“住宅”可以包含住宅单元、栋(幢)、住宅群(R)住宅f居住组团f住宅群落f住宅院落f住宅(栋)f住 宅单元9户2. 道路交通设施与道路停车用地:包括住宅区内的通路以及为住宅区居民居住生活服务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设施住宅区道路可分为四级:宅间路-组团路 -小区路-居住区道路3. 公共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主要为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护、 运动等设施及用地。4. 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 其中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间宅旁绿地,道路

14、绿地,专用绿地和防护绿地等其它绿地; 户外活动场地包括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活动场地,老人健身与活动场地等。二. 社区系统1.生活保障系统2.育才就业系统3.交流参与系统4.运营系统三. 社区生活保障系统:基本服务保证一一个人经济活动服务;通告条件保证一一私人机动车通行与停放;义务教育保证 住房保障一一物业管理;环卫保障一一物业管理;基础设施供应保障一一分质供水,网络计费;安全保障一一报警系统 绿地面积保障;绿化环境保障一一环境设计与设施维护四. 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社区育才系统除配建中小学和幼儿园,还包括提供从幼儿到成人的完整教育内容。1. 开设业余学校:就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和演讲;配置

15、或开放教室、讲堂、图书资料、计算机设备2. 社区就业:社区中除传统的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商业服务外、更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家政、洗衣、净菜、老人和儿 童的看护等。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基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住宅区的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停车设施,教育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管理设施和市政设施六大类。服务半径是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确定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的使用频率,二是设施的 规模效益。设施布局1)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文化娱乐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集中布置在住宅区中心 为老

16、人和住宅区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重要与近便的位置。2)教育设施各类教育设施应安排在住宅区内部,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并宜接近住宅区的中心位置,中小学的位置应考 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避免对住宅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告带来干扰。3)绿地a. 住宅区绿地的布局应以达到环境与景观共享,自然与人工共享为目标,充分考虑住宅区建设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保持 和利用自然的地形和地貌。b.区的绿地布局系统宜贯通整个住宅的各个具有相应公共性质的户外空间,并尽可能地通达至 住宅。c.绿地布局应与住宅区的步行游憩系统结合并将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纳入其中。d.绿地系统不宜被车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