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69683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余干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1. (2分) (2019高一上佳木斯月考)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B .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C . 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 .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2. (2分)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索绕)B .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遥远)C .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

2、丽)D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借鉴)3.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君知其难也B . 诚能得樊将军之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 . 夜缒而出,见秦伯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4. (2分)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 (6分) (2020高三上珠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锦鲤”是一种高档的观赏鱼,有

3、“水中活宝石”的美称。追溯锦鲤的历史,中国自古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喻人官运亨通。而锦鲤真正“跃上龙门”是在日本。锦鲤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 ),备受皇族的 ;人们赋予其吉祥、幸福的文化内涵,甚至视锦鲤为日本“国鱼”。除了现实中养殖的锦鲤,网络虚拟空间中的锦鲤符号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 的特点,五月鲤鱼旗、日式庭院中的大和锦与昭和三色锦鲤都成了“锦鲤祈福”微博的主要配图。如今,兜兜转转的锦鲤又回到了中国当起“网红”,变成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从2018年国庆期间如火如荼的抽奖活动“寻找中国锦鲤”,到当下考前考后风靡的“转发锦鲤求通过”,网友的行为都像极了生活里的求神拜佛。但

4、需要强调的是,转发“锦鲤”不是对日常生活中祈愿仪式的简单移植,大多数人只是通过这样的网络祈愿行为温和地表达着对现实压力的 , 转发“锦鲤”隐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当然,迷信不可取,只转发“锦鲤”而空想不劳而获必然无益。我们不能真的将愿望、理想全都交给“锦鲤”,人生不可能处处 , 奋斗才是真正的人生“锦鲤”。(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青睐 融合 对抗 顺风顺水B . 青睐 契合 反抗 左右逢源C . 推崇 契合 对抗 顺风顺水D . 推崇 融合 反抗 左右逢源(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

5、,变得绚丽多彩B . 得到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才更绚丽多彩C . 后来在日本经过了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D .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更加绚丽多彩(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又兜兜转转当起“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B . 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兜兜转转又当起“网红”,成为新晋大热网络用语,吸粉无数。C . 如今,锦鲤又兜兜转转回到中国,当起了 “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D . 如今,锦鲤兜兜转转又回到中国,当起了 “网红”,成为新晋大热网络用语,吸粉无数。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6、6. (6分) (2016高三上唐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唐廷诏今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

7、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其 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

8、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令”“丞”,未见“丞相”之名。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卑)始“为县,置令、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为田律行之既久,故而修订。那么,秦律出现的年份是否与商鞅主持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9338年)大体一致呢?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法律答问”里引一条律文时用了“公祠”一词,而解释的部分则用了“王室祠”。吴建瑶指出:“研究秦简的学者认为,律本是在秦称王前制定的,

9、故称公祠,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故改称王室祠,所引用的律文很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我们知道,秦孝公之子惠文王于公元前324年称王,这条律文的制定时间不应晚于此年。”惠文王称王的年代与商鞅被车裂的公元前338年只相隔14年。由此是否可以推断,秦“改法为律”活动即施行于商鞅变法期间?(节选自武树臣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选入时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因缺乏更权威的历史文献记载而引起少数学者的质疑,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改变了这个局面。B . 老辈学者与当代多数学者信奉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是因为唐律疏议为官修,具有官方的严肃性与专

10、业的权威性。C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秦国“改法为律”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明确说法。D .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见于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此前的历史文献均没有出现这样的历史论断。(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律”作为法律、法令含义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甲骨文中的“师惟律用”与易经师卦中的“师出以律”是有力的证据。B . 设县置令丞应在秦孝公十二年,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出现“县”“令”“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C . 商君书“律”字出现了五次,其一是指兵律,其余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与

11、同时代著述中的“律”字含义有着明显的区别。D . “法律答问”引的一条律文用了“公祠”二字,而解释部分则用了“王室祠”,这说明律文是在秦称王前制定,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改法为律”的记载出现在与商鞅变法相隔日久的唐代,而且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对此事件均无直接记载,是商鞅“改法为律”受到人们质疑的原因。B . 研究秦简的学者早就注意到“法律答问”引的律文里的“公祠”与解释部分用的“王室祠”的不同,而且推测所引律文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C . 孤立地看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与史记中的相关内容记载,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反对者没有发

12、现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痕迹。D . “律”最早指音律,后因战时用战鼓之音来发号施令,且配以军功赏罚,“律”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军中的法律。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7.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如水稻陈甲元和一季水稻的收割一样,父亲走了再不回来。父亲躺在他亲手打造的木门上,木门上垫着稻草,柔软、温暖。这是老家的习俗,像喜欢睡暖和芳香的稻草床一样。这令我慰藉,也令我不止一次开始审视水稻,这样一种伴随我们终生的植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农村的伢子,有几个没亲手侍弄过水稻呢?懵懵懂懂,清明下种,三起三落,浸种催芽。本县种子公司制种的威优46是父亲最信任的品种。用父亲的话说,

13、稳产,饭好吃;老朋友稳当,靠得住。春夜魅人,经常要更换的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被一根花线连着,吊在青黑瓦屋厨房的横梁上,灯泡泛着黄光,照亮厨房门前泥浆色的大木桶。父亲晾晒两天的稻种拆了包,用强氯精消了毒,加温水泡着,长着厚茧的老手不时捞起轻浮的秕谷,手掌摊开着对看热闹的我们说,看,这就是秕谷,没用的家伙!我一直怀疑父亲和水稻处久了,身上也秉承了稻子身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每年的稼穑,春种秋收,晴耕雨读,他都安排得像稻粒一样饱满;穗期,他扛一把锄头,为稻子的抽穗扬花保驾护航,我远望着墨绿的稻浪托举着他头顶的草帽,能想起课堂上老师吹来的唐宋的微风;冬天,天气寒冷,间或会有小雪,打湿院落的矮墙和柴火,通

14、红的炭火旁,父亲使劲搓着稻草绳,身后的墙壁挂着他前些年亲手搓成的草鞋、草绳、草帽。只是稻草的手工成品经过岁月的淘洗,已有了沉郁欲言的褐色父亲躺在稻草上多年后,我不经意间想起,对父亲,对父亲亲手摩挲了一辈子的植株,就怀有难以名状的心绪。于是,我习惯了回去。想父亲,想从前的时候,我就一次次往回走。回老家看山岭,看老屋,看稻田,看稻子。老家本身是稻区。不是山岭房屋环绕着青黄相间的稻田,就是或青绿或金黄的稻田环抱着山岭房屋。很多时候,田畴无言,却又千言万语、欲说还休,一种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姿态,是天底下最朴实和厚重的无华。站在旷野的田畴深处,我总能感觉自己的卑微和轻小。那么多的农人,祖先的祖先赤脚走在田埂上的远远近近的身影,没有隔膜般素朴和亲切。田垄里,依稀听见犁铧清脆的声响和牧童的短笛飞扬。而躬耕田垄一辈子的父亲,对稻田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他不但靠着田垄四季常新的稻子,养活了一家人;而且,仙风道骨的祖母说过,我家六姊妹,有两个的出生就和田垄和水稻紧密相连。一个是二哥。正是苍翠欲滴的插秧季节,正是插秧竣工那天的黄昏时刻,家门口的田垄里刚刚插下青绿秧苗,母亲兴致勃勃挺着大肚子在青黑瓦屋的灶房间忙碌,突然间下身一热,连忙呼唤炉膛前烧火的小脚祖母。添丁之喜,大好兆头。脚上还沾着新泥的父亲,紧张局促地抱着哇哇叫的二哥,只知道咧着大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