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69583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2章 总体设计1设计要素确定1路线方案确定1主要技术指标确定1第3章 路线设计2选线步骤2平面线形设计2线形2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计算3纵断面设计8竖曲线设计8超高设计13超高确定13超高值计算133.5 横断面设计19各项技术指标19第4章 排水设计19边沟19边沟的作用19边沟的纵坡19边沟流量20截水沟21第5章 挡土墙设计23设计资料及断面尺寸23 设计资料23 断面尺寸23上墙断面强度验算24土压力和弯矩计算24截面应力验算28基顶截面应力验算28破裂角28土压力29土压力对验算截面的弯矩30墙身自重及对验算截面产生的弯矩30衡重台上填料重及弯矩计算30截面强度验算31基底截面

2、强度及稳定性验算32破裂角32土压力32土压力对基底截面的弯矩计算:33墙身和基础自重及对基底截面产生的弯矩33衡重台上填料重及对基底截面产生的弯矩34基底截面应力和稳定验算34第6章 路面设计356.3 路面设计35设计资料35轴载分析35计算石灰土层厚度38第2章 总体设计设计要素确定路线方案确定在本设计中,地形复杂、地区范围很广,路线方案的选择首先是在1:5000的航测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形成路线布局,此时路线雏形已经明显勾画出来。主要技术指标确定1.确定道路等级已知交通量N=56000辆/日,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六车道,设计车

3、速为100km/h。2.高速公路主要技术指标(1)计算行车速度:100km/h(2)车道数:6(3)行车道宽度:211.25m(4)路基宽度:(5)中间带宽度: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高速公路应在左(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左(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6)停车视距:160m(7)圆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值:700m 极限值:400m 表21 中间带宽度表一般值(m)最小值(m)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中间带宽度(8)路肩宽度:表22 路肩宽度表一般值(m)最小值(m)右侧硬路肩宽度土路肩宽度高速公路应在左(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左(右

4、)侧路缘带,其宽度为。(9)停车视距:160m(10)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700m 极限值:400m (11)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00%时为4000m;当路拱2%时为5250m。(12)最大纵坡:4%(13)最小坡长:250m(14)最大坡长:如表23表23 纵坡最大坡长表纵坡坡度(%)345最大坡长(m)1000800600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上面所规定的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15)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如表2-4)(16)限最小半径:250m(17)停车视距:110m(18)计算荷载:公路-级表24

5、 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表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10000极限值650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500极限值3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210极限值85第3章 路线设计由于设计的是高速公路因此应采用纸上定线。可见路线平面设计图L-1。一条道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进而到线的过程来实现的,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1) 全面布局(2) 逐段安排(3) 具体定线7平面线形设计.1线形(如图3-1 所示)图3-1 线形图由量角器在图上量出: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计算1.ABC段 已知 取圆曲线半径,如图3-2 图3-2 ABC段曲线图路线转角 L1

6、曲线长(m) T1切线长(m)E1外矩(m) J1校正数(m) R1曲线半径(m)缓和曲线(m) 圆曲线(m)(1) 计算缓和曲线长度:设则有公式 取为了满足线形舒顺和美观的要求,回旋曲线参数A应满足: 即 。所以 取满足要求。缓和曲线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为:(2) 曲线几何元素的计算:(3) 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在地形图上用直尺量得,即得则 2.BCD段 图3-3 BCD段曲线图路线转角 L2曲线长(m) T2切线长(m)E2外矩(m) J2校正数(m) R2曲线半径(m)缓和曲线(m) 圆曲线(m)(1) 计算缓和曲线长度:设则有公式 取为了满足线形舒顺和美观的要求,回旋曲线参数A应满足:

7、 ,即 。所以 取满足要求。缓和曲线上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为:(2)曲线几何元素的计算:(3)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在地形图上用直尺量得,即得:则 纵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的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具体路段设计可见纵断面设计图L2。竖曲线设计竖曲线是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而设置的一段缓和曲线。设计时充分结合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并依据规范的规定合理的选择了半径。竖曲线元素可见图3-4。标准规定:如表31和表32。图3-4竖曲线几何元素表31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视距要求缓和冲击标准规定值Lm

8、in=V2w/3.6(m)极限最小半径Rmin(m)一般最小半径值(m)竖曲线最小长度(m)1006450278065001000085(1)根据设计得知: 拟定R1=16000m,凹形竖曲线。表3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前灯照射要求(m)跨线桥下视距要求(m)缓和冲击(m)标准规定值(m)极限最小半径Rmin一般最小半径1003620951278030004500表33竖曲线纵距计算结果表1桩号x(m)标高改正 (m)切线高程设计高程00K23+90072K23+95063K24+000K24+3061K24+5062K24+100K24+150K24+2000

9、0几何要素计算: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 起点: 终点:K24+200竖曲线上纵距y的计算:(2)根据设计得知: 拟定R2=16000 m,凸形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 表34 竖曲线纵距计算结果表2桩号x(m)标高改正(m)切线高程(m)设计高程(m)00K24+350K24+400K24+450K24+500K24+55066K24+60064K24+650K24+700006161 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起点: 终点:竖曲线上纵距y的计算:(3)根据设计得知: 拟定R3=16000m,凸形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 起点: 终点:竖曲线上纵距y的计算:表35 竖曲线纵距计算结果表

10、3桩号x(m)标高改正(m)切线高程(m)设计高程(m)00K25+50K25+1005K25+150K25+20050K25+250K25+280648K25+3006K25+350K25+400K25+45049K25+500900(4)根据设计得知:,拟定R4=16000m,凹形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 起点:K25+768 终点:K25+992竖曲线上纵距y的计算:表36竖曲线纵距计算结果表4桩号x(m)标高改正 (m)切线高程(m)设计高程(m)K25+76800K25+80032K25+85082K25+88011252K25+90092K25+95042K25+

11、99200(5)根据设计得知:,拟定R5=16000m,凹形竖曲线。几何要素计算: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 起点: 终点:竖曲线上纵距y的计算:表37竖曲线纵距计算结果表5桩号x(m)标高改正(m)切线高程(m)设计高程(m)K26004K26+3502K26+4008K26+420948K26+4503K26+5007K2600超高设计3.4.1超高确定设置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由于本设计的车道为有中央分隔带,因此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的方式来设计。超高值的计算公式: 超高值计算1.第一段圆曲线上超高计算:(1)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计算由于半径,设计速度根据规范取超高坡度,超高渐变率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为:表38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计算公式注XX0XX0圆曲线上外缘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临界断面距缓和段起点:X= iG Lc/ ih3X距离处的加宽值:bx=Xb/中线 Bih/2内缘( b) 过渡段上外缘 (i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