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69539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复习 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第13练 二战后整体世界的拓展 二战后至今经典提升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2015课标全国,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2(2015江苏单科,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

2、治分歧3(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4(2015广东文综,35)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5(2015课标

3、全国,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6(2015浙江文综,23)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7(2015河北衡水模拟)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

4、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8(2015吉林长春模拟)阅读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表(单位:国家数)。下列关于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40年代末50年代末60年代末70年代末80年代末亚洲1523293637非洲410425051拉美2020242933A.第三世界力量在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B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居主导地位C亚非拉国家摆脱了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逐年增加9(2015湖南长

5、沙模拟)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材料表明当时美国()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 B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 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价10(2015安徽“江淮十校”模拟)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

6、联改革()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11(2015江西五校模拟)图一为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图二是最近发生在美国,并且很快蔓延欧洲的一种现象。“占领华尔街”的示威口号席卷全球,意指全球财富只集中在1%的富人手里。结合图二说明图一的寓意是()A强调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B彰显各经济体联系的紧密性C暴露世界各区域存在差异性D反映世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12(2015浙江温州十校模拟)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毕加索义愤填膺,并以此事件为题材,创作了震撼画坛的作品

7、。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风格类似的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5分,第14题11分,共26分)13(2015广东文综,39)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

8、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4分)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6分)(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5分)14(2015广东广州模拟)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

9、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2分)(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的原因。(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