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系列教学设计—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姚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44604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教育系列教学设计—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姚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命教育系列教学设计—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姚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命教育系列教学设计—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姚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命教育系列教学设计—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姚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命教育系列教学设计—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姚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系列教学设计—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姚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教育系列教学设计—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姚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庆阳五指塬的各类黄土地貌教学研究甘肃省 镇原县平泉中学 姚 龙【教学背景】陇东地区的黄土地貌是黄土高原地形的缩影,通过对陇东地区各类黄土地貌的研究,使学生知其地理组成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以了解黄土高原各类地貌的特征。【教学价值】关于陇东地区各种黄土地貌研究意义重大,通过研究既有助于学生了解陇东地区各类黄土地貌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学会通过分析陇东地区地理概况的特殊性及多样性造就了其黄土地貌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陇东地区黄土地貌面临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

2、关系,以提高学生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概况;2、陇东地区各类黄土地貌;3、黄土地貌的利用和改造。【教学难点】黄土地貌的利用和改造【教学课时】共用时3小时【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 实地探究法 诱思教学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教师在教室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我国黄土高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几乎由黄土构成,总面积约63.5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的甘肃中、东部、陕西北部、宁厦南部和山西西部。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匀的、松散的土状堆积物。它具有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富含碳酸钙、易塌陷等特点。在流水、重力崩塌和

3、风力吹蚀等作用下,形成沟谷、沟间和潜蚀等多种特殊的黄土地貌景观。那么,今天我们就走出课堂,走向我们身处的黄土高原缩影五指塬,身体力行探究五指塬各类特殊的黄土地貌。同学们,出发吧!(全班64名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新课探究一:认识各类黄土地貌 (一)黄土沟谷地貌。教师点拨:同学们:沟谷是黄土区最普遍和突出的地貌类型。根据沟谷的发育阶段和形态特征,黄土沟又分为以下几种:( (观测沟谷地貌发育呈V型的细沟)1.纹沟。降雨形成的面状流水,沿原始黄土坡面流动,由于微小的地面差异,产生许多细小的线状水流,侵蚀地表形成细小的纹状沟。2.细沟。坡面流水增大时,片流逐渐汇集成股流,将地面侵

4、蚀成大致互相平行的细沟。细沟谷底纵剖面与斜坡坡形一致,横剖面近似“V”字型,沟坡无明显转折点。3.切沟。细沟进一步发展,下切加深,切过耕土层,形成切沟。切沟的宽度和深度均可达12米,长度超过几十米,沟底多陡坎。4.冲沟。切沟进一步发展扩大,谷底加深,沟壁侵蚀、崩塌加宽,溯源侵蚀使沟谷加长成为冲沟。冲沟的沟壁和沟头都较陡,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深度达数十米至百米。5. 坳沟。冲沟进一步发展,沟床纵剖面坡度逐渐变缓,沟底平坦开阔,并有一定厚度的冲积物堆积,成为坳沟。这时沟谷已较稳定,常被开垦成耕地。(二)黄土沟间地貌。探究延伸:同学们,探究学习完沟谷地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沟间地

5、貌。沟间地貌是黄土高原上平缓的地面,经流水侵蚀切割后残留于沟间部分的地貌。沟间地貌的主要类型塬、梁、峁。1.黄土塬。侵蚀、切割轻微,保存比较完整的黄土高原的原始平坦地面。塬的面积多在数十平方千米以上,周围有沟谷环绕,边缘因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而参差不齐。如我国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陕西北部的洛川塬等。 2.黄土峁。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而成,或是由黄土覆盖在原始起伏的 古地形上,再经流水侵蚀而成。其平面形态为圆或椭圆形,顶部浑圆。峁与峁之间被宽浅的分水鞍部分开,若干峁连成片成为和缓起伏的黄土丘陵。3.黄土梁。黄土梁是指长条状黄土高地,是黄土塬被切割后形成的。梁顶平坦或稍有缓坡,坡度一般小

6、于5,边缘多为黄土深沟。梁顶宽度不一,多数为几百米,长度一般在数千米以上。 (三)黄土潜蚀地貌。探究拓展:同学们,除过刚才学习的黄土沟谷地貌和沟间地貌,还有一种重要的黄土地貌潜蚀地貌。潜蚀地貌即黄土微地貌。由于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中的碳酸钙进行溶蚀,使其流失或迁移,造成黄土塌陷形成各种的地貌。常见的有黄土碟、陷穴、黄土桥、黄土柱和黄土刃脊等。1.黄土碟。分布在平缓地面,形似碟状的凹地。由于地表水下渗, 在重力作用下,溶解了黄土中可溶矿物,并把粘土微粒带到土层下部,破坏了土层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土层围绕中心缓慢下沉压实而形成。2.陷穴。在沟间地或谷坡上部,地表水汇集的地方,由于

7、地表水下渗而造成地下强烈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竖井状和漏斗状地面陷落。 3.黄土桥。两个陷穴之间由于地下水流的串通,并不断扩大其间的地下孔道,残留在两陷穴间顶部的土体呈现桥形,故称黄土桥。 4.黄土柱。由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侵蚀、潜蚀和崩塌作用造成的黄土柱状残留体。一般高几米到十几米,多分布在沟边、坡脚地带。5. 黄土刃脊。黄土柱由于流水的继续侵蚀作用,出现底部宽大,上部细小的形状称黄土刃脊。 新课探究二:黄土地貌的利用和改造 探究拓展:同学们,黄土是适于植物生长的土质。黄土富于直立性,其中的天然洞穴曾是原始人类的住处,也为现代人建筑住宅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强烈的现代侵蚀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给工

8、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造成障碍;大量泥沙入河,淤塞河道,妨碍水力资源顺利开发,并使下游河道经常泛滥成灾。所以,必须对黄土地貌进行改造。 改造黄土地貌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首要目标是控制水土流失,方法是增加地面植被,削减地面坡度,抬高局部侵蚀基准面,如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谷底修筑土坝和非耕地造林种草等。改造利用要因地制宜,黄土塬区执行“固沟、护坡、保塬”的方针;黄土丘陵区采用“坡修梯田沟筑坝,峁顶谷坡搞绿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造黄土地貌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已有20面积的侵蚀被基本控制,无定河的输沙量已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50,出现了许多控制侵蚀、发展生产的典型区域。

9、但是控制大面积水土的流失,还需进行长期而大量的工作。【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师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究,学生初步了解黄土高原概况;认识并掌握五指塬各类黄土地貌;践行环保教育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后反思】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环保教育逐渐在教学中被人们所重视,这主要表现在环保的教育意义。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成为真正的绿色家园。而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和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亲身探究五指塬各类黄土地貌,力求在广大师生中渗透环保教育。我们采用知识讲授法、实地探究法等方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五指塬各类黄土地貌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最终知其地理组成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以了解五指塬各类地貌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